基本信息·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 ·页码:41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810973355/9787810973359 ·条形码:9787810973359 ·版本:第1版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珠江传 |
 |
|
 |
珠江传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
·页码:41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810973355/9787810973359
·条形码:978781097335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Adygei
·丛书名:华夏江河传记丛书
内容简介 《珠江传》为《华夏江河传记丛书》分册,书中记录了珠江的概况。《华夏江河传记丛书》这套传记丛书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历史书或地理书,也不是旅游指南,而是以江河为载体,综合历史、地理、环境、生态、经济、文化、民族、民俗等多个学科,糅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写出江河的共性,又突出每条河流的个性,展示江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历史的久远、文化的厚重、思想的深邃和江河的魅力,表现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作者简介 司徒尚纪 广东阳江人,1943年生,博士。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区域文化地理、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曾任广东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地名学研究会副会长,现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历史地理》编委、《岭南文史》顾问、广东省政府参事、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文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学术专著三十部,论文三百余篇,约一千万字。主要代表作有《广东文化地理》《岭南历史人文地理》《广东历史地图集》《地理学在广东发展史》《吴尚时》《中国南海海洋国土》《肇庆市地名志》《文化禅林》等。
编辑推荐 《珠江传》是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描写珠江的书。珠江不仅是一条热带亚热带型的自然河流,
也是一条跳动着生命脉搏、代表着一种流域文化类型、
涵容其发展历史的河流。奔腾不息的珠江,
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中占有自己的位置,
作出过彪炳史册的贡献,更在展现着现代的辉煌。
珠江和以她命名的文化,
是在汉越民族长期交流融合中形成的一条万古不废的长流水,
是一种有血有肉的、长盛不衰的复合型文化。
目录 自序
一 文化视野下的珠江
四水纵横,莽莽苍苍
热带资源,富甲一方
山水风物,异彩呈祥
奔腾千载,潮起当代
二 恐龙时代诞生的伟大生命
隆起的高原
大自然的雕刻家
恐龙的王国
黎明前的一幕
三 踏进文明的门槛
南方古人类的故乡
断发文身的部族
稻作文化起源
从洞穴到干栏
铜鼓响叮咚
原始的水神崇拜
四 中原文化下珠江
历史性进军
汉越文化初结缘
火耕水耨的土地
岭南荔枝上长安
灵渠千古水悠悠
珠江哺育的经学大师
三江交汇下广州
五 在蛮夷土地上流淌
汉与蛮夷杂处
新开垦的处女地
相思埭兴衰越千年
张九龄开凿大庾岭道
贬官罪臣下瘴江
左江崖壁画之谜
新兴江出了个惠能和尚
“广州通海夷道”与南海神庙
野象和鳄鱼的乡邦
六 汉文化成为珠江文化的脊梁
移民高潮席卷三江
汉民系在珠江怀抱里成长
土著文化的光辉
银洲湖宋元大决战
第一次围垦高潮
苏醒的土地
货畅其流赖疏航
一个基本经济区
兴教办学始肇基
筑城高潮和建筑文化风采
七 珠江文化成熟上岸
抗清斗争起狂澜
明清移民走三江
滚滚江流益万家
三角洲基塘农业冠天下
粤商走四方
商业文化笼罩下的沿岸城镇
珠水育英才
剧坛诗派,盛况空前
水乡即歌乡
蛋民的生活
利玛窦入粤
八 中西文化交汇的浪潮
澳门的崛起
珠江上的硝烟
东方之珠的光芒
洋教溯源深入城乡
从洪秀全到孙中山
近代科技治江河
华侨文化现辉煌
珠江文化流布海外
九 风正一帆悬
驯服江河五十秋
转捩点上的珠江文化
千万劳工下广东
沸腾的珠江三角洲
经济特区在江边崛起
港澳在涨潮中回归
倾泻的文化狂澜
十 历史的警钟在回响
剥落了的绿装
流失了的水土
淤高了的河床
吞噬了的家园
污染了的肌体
从传统文化到生态文化的选择
十一 迎接珠江新世纪的曙光
锦帆已挂,蓬莱在望
唤醒沉睡的大地
开启珠江文化工程
欢呼港澳文化新生
让珠江文化走向世界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一)
后记(二)
……
序言 珠江不仅是一条热带亚热带型的自然河流,也是一条跳动着生命脉搏、代表着一种流域文化类型、涵容其发展历史的河流。奔腾不息的珠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中占有自己的位置,作出过彪炳史册的贡献,更在展现着现代的辉煌。珠江和以她命名的文化,是在汉越民族长期交流融合中形成的一条万古不废的长流水,是一种有血有肉的、长盛不衰的复合型文化。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也是传播文明的强大通道。自古以来,人们都把河流比做母亲,以最真挚的感情、最美好的语言、最热诚的行动,歌颂和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但是,漫步当今书林,伟人传记,明星逸事,至为触目,却罕有为河流母亲撰写的著述,这不能不是个憾事。河北大学出版社独具慧眼,深切了解河流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和她们深藏的丰厚的文化底蕴,决意为河流树碑立传,编辑出版《大江大河传记丛书》,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创举。珠江是这套丛书选定的河流之一,笔者深幸成为她的撰稿人,这是拙著写作的一个缘由。
青年时代,笔者在珠江之滨的中山大学求学,每当红日西沉、疍艇收网之时,常与三五个同窗好友弄潮珠江,在晚风吹、碧水流中尽情游玩,惬意非常。1968年秋,笔者在“文化大革命”的喧嚣声中离开广州,远走他乡,但珠江的倩影时时萦回脑际,难以磨灭。1978年,天空放晴,冰河解冻,科学的春天鼓翼来临,笔者又回到阔别多年的校园。自此,每天都有机会倾听在改革开放春风吹拂下珠江前进的阵阵波涛,依稀感到她奔腾不息的脉搏在跳动,亲眼目睹她环抱的花城广州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富饶美丽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崛起,以及闻见珠江流域社会风貌的各种变迁。这些历史性的巨变,使人自豪,使人陶醉,使人回味,也促使笔者在思索、寻找问题的答案。
文摘 插图:

一 文化视野下的珠江
四水纵横,莽莽苍苍
河流是生命的摇篮,人类文明的故乡。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古国的文化,不是在河流上发源、滋长。翻开祖国的地图,映入你眼帘的千山万水,有巍巍昆仑、九曲黄河、万里长江……以及我国热带南方最大的河流——珠江。古往今来,她们曾唤起多少文人墨客的吟哦和遐想,也曾激起无数志士仁人为她们奋斗和献身。当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还在森林中追逐野兽的时候,生活在她们身边的中华民族就已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中占有自己的位置,作出过彪炳史册的贡,献,更在展现现代的辉煌。然而,任何一种文化都是特定时代和环境的产物,尤其离不开河流所提供的条件和土壤。珠江和以她命名的文化,就是在热带条件下,在汉越民族长期交流融会中形成的一条万古不废的长流水,一种有血有肉、长盛不衰的复合型文化。
珠江得名,始于宋代,原指流溪河流至广州l白鹅潭至虎门的一段七十多公里的河段。直到20世纪初,珠江、西江、北江、东江还被视为四条河流,珠江三角洲亦称广州三角洲。但实际上,这几条河流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1914年在广州设立直隶中央政府的“督办广东治河事宜处”,开始勘测、治理河道,自此人们才渐渐认识到西江、北江、东江和三角洲网河是一个整体,形成了新的珠江水系概念。1937年珠江水利局成立,珠江被普遍认作是这几条河流的总称。据南宋方信孺《南海百咏》记载,相传、过去有一个波斯商人,偷了他国家一颗价值连城的镇国宝珠逃到广州贩卖,后被国人发现,以重金赎回。在归国途中,宝珠突然飞起,坠入江中。
后记 为江河立传,在我国固无先例可援,对习惯于逻辑思维和自然科学写作的个人,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但一方面有感于珠江及其所孕育的历史文化在海内外享有的崇高地位,另一方面也为了挑战自我,所以河北大学出版社约写这部传记时,个人即欣然应命。去年,在河北大学酝酿动笔,北国还是冰封大地、寒气袭人的季节,今年在南国花城杀青,已是新世纪旭日临窗、花开似锦、景色招人的时节。在这一年多时间里,焚膏继晷,不敢偷闲,除了在汗牛充栋的图书馆中钩沉有关资料,还在盛夏赴广西桂林、柳州、南宁等地沿江考察,几至心力交瘁,始竣其事。倘拙作能在反映珠江历史文化,弘扬珠江人文精神,为流域经济文化建设服务方面发挥一定作用的话,笔者亦得以自慰和无憾。
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和使用了大量有关材料,还得到各方面的热情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