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31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030250893/9787030250896 ·条形码:9787030250896 ·版本:第1版 ·装帧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云南高原湿地植物的分类与地理生态特征汇编 |
 |
|
 |
云南高原湿地植物的分类与地理生态特征汇编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31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030250893/9787030250896
·条形码:978703025089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云南高原湿地植物的分类与地理生态特征汇编》共确定了145科、473属、1337种(含变种、亚种等)云南高原湿地植物的植物分类学的系统分类单位、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分布区类型(仅苔藓类和藻类缺)和植物生态学的水分生态类型。每一种湿地植物均注明其在云南的分布区域、海拔范围和适生地的生境状态。若植物学名中存在中文异名和拉丁文异名,都一一记载。第一部分是总论,概略叙述了云南高原湿地类型、湿地植物的生境类型、高原湿地植被和植物区系特征、分布区类型和水分生态类型确定的规范与方法等,提出了新的水分生态类型分类系统。第二部分是云南高原湿地植物的分布区类型和生态类型汇编,为《云南高原湿地植物的分类与地理生态特征汇编》主题、特征的体现。
《云南高原湿地植物的分类与地理生态特征汇编》可供从事湿地科学、植被科学、环境科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分类学等科学研究和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的工作者,特别是从事湿地植被恢复、建造和保护的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作者简介 金振洲教授,男,汉族,1929年8月出生,浙江省瑞安市人。l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植物专业高等植物专门化,l 959年获云南大学生物系四年制研究生学位,并留校任教,从事植被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1998年退休后仍继续著书立说。金振洲教授曾任云南大学生物系主任、云南省生态学会名誉理事长、云南省植物学会名誉理事、《植物生态学》期刊编委等,是大型专著《中国植被》和《云南植被》的主要编著者之一。他所著《云南区域植被类型和特征》论文集获国家教委(现为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甲类)。他主编《昆明植被》和《云南松》。他主持并完成有关我国西南干热河谷与干暖河谷植被与植物区系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其成果2部专著和l8篇论文,获得2003年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5年出版《云南植被生态学与植物地理学研究——金振洲论文选集》。
编辑推荐 《云南高原湿地植物的分类与地理生态特征汇编》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总论
第1章 云南高原湿地类型和湿地植物的生境类型
1.1 云南高原湿地类型
1.1.1 高原湖泊湿地
1.1.2 高原河流湿地
1.1.3 高原溪沟湿地
1.1.4 高原沼泽湿地
1.1.5 高原水库湿地
1.1.6 高原塘池湿地
1.1.7 高原水田湿地
1.2 云南高原湿地植物的生境类型
1.2.1 湖泊静水水中生境
1.2.2 湖泊周边沼地生境
1.2.3 河流流水河滩生境
1.2.4 溪沟岸边近水生境
1.2.5 沼泽草甸沼地生境
1.2.6 塘池静水沼地生境
1.2.7 田中田边沼地生境
第2章 云南高原湿地植被和植物区系特征
2.1 云南高原湿地植被特征
2.1.1 高原低中山河谷盆地湖泊湿地植被的特征
2.1.2 高原低中山河谷山地沼泽湿地植被的特征
2.1.3 高原低中山河谷盆地其他湿地植被的特征
2.1.4 高原亚高山高山湖泊湿地植被的特征
2.1.5 高原亚高山高山沼泽湿地植被的特征
2.2 云南高原湿地植物区系特征
2.2.1 高原低中山河谷盆地湖泊湿地植物区系的特征
2.2.2 高原低中山河谷盆地沼泽湿地植物区系的特征
2.2.3 高原低中山河谷盆地其他湿地植物区系的特征
2.2.4 高原亚高山高山湖泊湿地植物区系的特征
2.2.5 高原亚高山高山沼泽湿地植物区系的特征
第3章 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确定的规范和方法
3.1 分布区类型提出的理论依据和规范模式
3.1.1 分布区类型的理论依据
3.1.2 分布区类型的规范模式
3.2 分布区类型的统计和分析方法
3.2.1 属级分布区类型的统计和分析方法
3.2.2 科级分布区类型的统计和分析方法
3.2.3 种级分布区类型的统计和分析方法
第4章 从湿到干的水分生态类型分类系统
4.1 新的从湿到干生态类型系统的提出
4.1.1 生态类型与生活型的区别
4.1.2 湿地植物研究中已有生态类型应用的不足
4.2 新的从湿到干生态类型系统的优点
4.2.1 把生活型部分归人生态类型
4.2.2 湿地植物可划分出8种生态类型
4.3 新的从湿到干生态类型分类系统
4.3.1 新分类系统规范
4.3.2 新分类系统的使用说明
第二部分 云南高原湿地植物的分布区类型和生态类型汇编
第5章 种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种类
5.1 草本和个别灌木状草本种类
毛茛科Ranunculaceae
莼菜科Hydropeltidaceae
金鱼藻科Ceratophyllaceae
睡莲科Nymphaeaceae
莲科Nelumbonaceae
鬼臼科Podophyllaceae
三白草科Saururaceae
金粟兰科Chloranthaceae
罂粟科Papaveraceae
紫堇科(荷包牡丹科)Fumariaceae
十字花科Cruciferae
堇菜科Violaceae
远志科Polygalaceae
景天科Crassulaceae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梅花草科Parnassiaceae
茅膏菜科Droseraceae
川苔草科Podostemaceae
沟繁缕科Elatinaceae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马齿苋科Portulacaceae
蓼科Polygonaceae
苋科Amaranthaceae
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
酢浆草科Oxalidaceae
千屈菜科Lythraceae
柳叶菜科Onagraceae
菱科Trapaceae
小二仙草科Haloragaceae
杉叶藻科Hippuridaceae
水马齿科Callitrichaceae
秋海棠科Begoniaceae
大戟科Euphorbiaceae
蔷薇科Rosaceae
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
荨麻科Urticaceae
伞形科Umbelliferae
天胡荽科Hydrocotylaceae
茜草科Rubiaceae
败酱科Valerianaceae
川续断科Dipsacaceae
菊科Compositae
龙胆科Gentianaceae
睡菜科Menyanthaceae
报春花科Primulaceae
车前科Plantaginaceae
桔梗科Campanulaceae
五隔草科Pentaphragmataceae
楔瓣花科Sphenocleaceae
半边莲科Lobeliaceae
花柱草科Stylidiaceae
花葱科Polemoniaceae
田基麻科Hydrophyllaceae
紫草科Boraginaceae
茄科Solanaceae
旋花科Convolvulaceae
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狸藻科Lentibulariaceae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
爵床科Acanthaceae
马鞭草科Verbenaceae
唇形科Labiatae
5.2 灌木和乔木种类
樟科Lauraceae
五桠果科Dilleniaceae
柽柳科Tamaricaceae
水东哥科Saurauiaceae
桃金娘科Myrtaceae
野牡丹科Melastomataceae
杜英科Elaeocarpaceae
大戟科Euphorbiaceae
鼠刺科Iteaceae
苏木科Caesalpiniaceae
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
黄杨科Buxaceae
杨柳科Salicaceae
桑科Moraceae
荨麻科Urticaceae
茜草科Rubiaceae
团花科Naucleaceae
第6章 种子植物中单子叶植物种类
6.1 草本和个别灌木状草本种类
黄花蔺科Limnocharitaceae
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
泽泻科Alismataceae
水麦冬科Juncaginaceae
眼子菜科Potamogetonaceae
角果藻科Zannichelliaceae
茨藻科Najadaceae
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
黄眼草科Xyridaceae
谷精草科Eriocaulaceae
姜科Zingiberaceae
闭鞘姜科Costaceae
……
第7章 非种子植物中的主要植物种类
第8章 湿地植物的分类和地理生态特征总评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湿地植物各科内种类分布区类型的数目统计
附录2 湿地植物个别科内属种数、水生科与特有属
附录3 维管植物中的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名录
索引1 云南高原湿地植物科中文名索引
索引2 云南高原湿地植物科拉丁名索引
……
序言 1956年我到丽江玉龙山进行垂直带植被调查研究时,已注意到玉龙山山麓玉湖的水生植被和湿生植被。它们属于湖泊湿地植被,环湖呈现同心圆放射环带状多环群落的群落生态系列,夏季花色各异,色彩纷纭,美丽极了。曲仲湘教授指导李锡文和唐廷贵完成了此类湿地群落调查,发表了论文《玉湖湿生草地群落的夏季季相》(1957),这是云南最早一篇关于高原湖泊湿地植被的文章。1957年朱彦丞教授指导、邱莲卿、唐廷贵和我用法瑞学派植物社会学的方法取样,调查了玉湖从水域到岸边中生草甸各环带的植物群落类型,每环群落做了5个4m2的样地记录,可惜这些资料没有整理成论文发表。当时二位教授如此关注湖泊湿地植被,使我对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产生了兴趣。1964年,我主持云南东北大海亚高山草甸植被的调查研究时,亲自调查了亚高山沼泽草甸的植物群落类型和特征,再次对水生植物和湿生植物的生态适应和分布特点有了认识。后来我忙于云南其他特色植被的调查研究,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李恒对湖泊水生植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用朱彦丞法瑞学派的方法研究了云南多数高原湖泊植被及植物区系,并且一人完成了《云南植被》一书中“水生植被”一章,此章数据、资料、图表翔实,非常有价值,她也因此成为国内高原湖泊湿地植被(植物群落)和植物(植物区系)研究的权威。
我于1982年带领区普定、陈洁、孙丹、欧晓昆、周跃到云南西北迪庆藏族自治州考察亚高山高山草甸及沼泽湖泊植被,进行野外取样工作,用法瑞学派方法深入调查了纳帕海、碧塔海、属都海的湖泊边缘的草甸、沼泽草甸、水生植被与植物区系,历时约一个月。可惜因后来一直忙于其他植被类型的研究,没有对这三个珍稀的高原亚高山高山湖泊湿地植被和植物区系进行资料整理和论文发表工作。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忙于干热河谷和干暖河谷植被和植物区系研究工作。
1988年我主持中美合作项目时,出版了一期《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增刊,名为《滇中高原湖泊及湖周生物生态学研究专集》,其中湖泊湿地水生植被、湿生植被和植物区系部分均由李恒写作。当时我深知高原湖泊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要经多学科、多专业的调查研究,才能全面反映其多样性特征,植被和植物区系只是该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
直到2006年,我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论文时,带领研究生对云南中高原石林长湖的湖泊湿地植被和植物区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用朱彦丞的法瑞学派方法取样,用吴征镒的分布区类型规范分析植物种类的区系地理成分,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并相继协助研究生完成了两篇论文。由此,我提出了按水分因素划分生态类型的分类系统,用于研究生论文。
文摘 第3章 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确定的规范和方法
3.1 分布区类型提出的理论依据和规范模式
植物区系的分布区类型(areal—type of flora)是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和植物区系学家吴征镒于1965年提出的(吴征镒,l965)。它是植物区系地理学(plant floristic geography)的研究范畴,开始时仅限于中国范围内的全部种子植物的属级分布区类型,以后又用于科级和种级,在科级分布区类型研究中,于2003年推广至全世界种子植物的科级分布区类型的确定(吴征镒等,2003)。
3.1.1 分布区类型的理论依据
吴征镒的植物区系分布区类型的理论认为,每一个植物分类单位(如科、属、种)在近代都有自己地理分布的格局(如连续、分散、间断等)与范围(如中心、边缘、点布、密布等),有其历史的起源、替代、残遗、演化路线等。还认为各个植物分类单位,其近代的分布区由于历史起源演化和近代环境适应,都各不相同,而且可以把各级植物区系成分归纳为各自的分布区类型,这些分布区类型可以反过来反映各个类型的性质和起源,如地带性(温带性、热带性)、古
老性、残遗性、特有性、替代性、独特性等。吴征镒的植物区系分布区类型,只限于中国国土面积范围内种子植物的属级分类单位,划分成l5种分布区类型和31种分布区变型,并认为这样划分可揭示各分布区类型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把地理成分与发生成分相联系。至1975年,吴征镒把全国种子植物3117个属逐个界定其属级分布区类型,按A、B、C字母排列成册成书出版(吴征镒,1991),以冷杉属为例每属写“Abies Mill.(to Mexico and Guatemala),Pina—ceae.22/50.8.冷杉.”。提示冷杉属为8(北温带)分布区类型,个别分布到墨西哥和危地马拉,松科,全世界有50种,中国有22种等信息。从属级开始界定分布区类型是最合适的,因为种级反映近代区系特征而且种数太多(中国有32 300多种),属级反映祖先且属数中等(归属于3420多个属),科级反映祖先的祖先且科数不多(归属于360多个科)。中国种子植物的种级数目太多,科级太少,只有属级最宜。近期,吴征镒等发表了全世界种子植物的科分布区类型的
论文(吴征镒等,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