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页码:20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43042940/9787543042940 ·条形码:9787543042940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做人的佛法 |
 |
|
 |
做人的佛法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页码:205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43042940/9787543042940
·条形码:978754304294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天津华文天下
内容简介 在《做人的佛法》中作者精选了人大量佛家禅语、故事,以佛法为依据,结合当代人的生活困境,加以点评,精辟地阐释了“佛法是种活法”的道理,语言活泼,见解独到,使人耳目一新。佛真的很好,读读佛经就能知道。世人都应该尊敬他、向他学习,感受他的真性情,领悟他的大智慧。佛法真的很好,读完《做人的佛法》就会明白。不论你信不信佛教,读点佛经、学点佛法,学点佛法,懂点佛法,对你的人生有百益而无一害。用佛法这个活法来活,你会活得轻松自在、快乐幸福。
编辑推荐 《做人的佛法》由武汉出版社出版。
佛不是神,不在天上,也不在寺庙里,他就在每个人的心中。佛是觉悟的人,人是未醒的佛。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亦是种活法。
一名法师,前去一座寺庙讲解佛经。待客僧捧上一杯茶招待法师。
待客僧发现茶杯上有个小小的缺口,歉意地说道:“法师,很抱歉,杯子有个缺口。”
法师道:“缺口的地方不去看它,整个杯子就是完好的。每个人都有缺点,若不去计较,则每个人都是完美的人。”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便能解渴。佛法无边,奉行一法,便能得益。
其实,佛法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哲学思想,而是一些朴实无华的做人道理。佛经里面讲的也不是复杂的说教理论,而是很多非常生活化的故事。佛法其实就是做人的道理,学佛就是学做人。以佛的思想和理念来指导做人,我们就能使人生圆满。
众生和佛本来没有区别,只不过佛没有妄想、没有执著,所以活得自在,而众生由于妄想、执著而迷失了本心,所以活得苦、活得累。只有去掉了妄想和执著,原本的佛性才会自然显现。
人生快乐与否,全在于你对人生所持的态度。你做你的富贵梦,我有我的穷开心,不和别人比,只求自心安。人如果都能这样活着,还能不快乐么?
生活的质量取决于人生的态度,心中有阳光,生活便处处都灿烂;心中有爱,便处处有温暖;心中有善,处处是善;心中有佛,处处是佛。
世界上困扰人心的事,其实多半是因为修养不够引起的,正所谓“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对于本来不必担忧的事,却整日里愁眉苦脸、思前想后,不是杞人忧天又是什么?
一个善念能使人摇身变成国王,一个恶念也能使人暴毙于马路边。所以,为人之道就是要常常观照自己的内心,时时起善念,不起恶念,做任何事都能尽心尽力,凡事才能成就。
目录 第一章 人生可以很圆满
活着就要好好活
生命经不起等待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活出人间好时节
求人不如求己
佛不度人人自度
自己的路自己走
我的人生我做主
活着,要顺其自然
追求多元的人生
不要画地自限
从梦想照进现实
人生,从设定目标开始
浮生若茶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章 让快乐成为天性
活着不是为生气
一切如来,亦皆随喜
坦然面对人生的无常
“一生无性”最快活
放下才能得解脱
烦恼都是自找的
快乐无非常知足
何必在意小过
不幸之中有万幸
懂得付出才能收获快乐
把握当下的幸福
善意地解释一切
第三章 学佛就是学做人
认识你自己
善解人意也是慈悲
善待自己,享受人生
保持一颗平常心
学会宽容,收获一生
忍辱是种大修养
宽容是最好的教育
善缘就是财富
花开无声
做人只求无愧于心
不见他人过
用心做事,真诚做人
宽恕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无量佛法量无边
常常检点自己
第四章 佛法是种活法
佛法是种活法
生活就是修行
生命只在呼吸间
心中有佛,处处是佛
本来都是缘
莫使心灵有尘埃
万法由心生
人人都是佛
得失寸心知
烦恼是因为修养不够
凡事不可太执著
人生需要觉悟
闲名破利如风尘
不可说
第五章 善哉,善在
用善心温暖世道
善恶存乎一念间
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善待生命,关爱众生
莫以恶小而为之
布施不倦,求善不厌
善心无限,功德无边
浪子回头金不换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舍己度人,善莫大焉
第六章 持戒度心魔
贪欲就是一切烦恼
不要图口舌之快
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莫过于生气
冲动是魔鬼
节俭生活的意义
别让贪心毁掉一生
以戒为师
代后记(弘一大师)青年人学佛应注意的四项
……
文摘 活着就要好好活
不要计算你过的日子,要使这些日子算数。
——禅语
看完《士兵突击》,很多人记住了许三多,也记住了他的人生信仰——活着要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要好好活。
许三多像个傻子,但他说出来的“傻话”却极富哲理。如果把“活着”和“好好活”比喻成天堂和地狱,那么“做有意义的事”就是连接两者的一把梯子,爬上去就是天堂,坠下去就是地狱。
有人活了一辈子都不明白什么才算是意义的事情,在很多人看来,自己实在太渺小了,干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其实一件事有没有意义并不在于这件事的大小。任何一件事情,哪怕再小,只要是你该做的,你用心把它做好了,这就是有意义的。
大热天,禅院里的花被晒蔫了。
“天呐,快浇点水吧!”小和尚喊着,赶紧跑去提了桶水来。
“别急!”老和尚说,“现在太阳大,一冷一热,非死不可,等晚一点再浇。”
“该浇花了!”傍晚,禅院里的花已经成了“霉干菜”的样子,老和尚才想起来浇水。
“不早浇……”小和尚嘀嘀咕咕地说,“一定已经死了,浇不活了。”
“浇吧!”老和尚漫不经心地吩咐道。
水浇下去没多久,已经垂下去的花,居然全立了起来,而且生机盎然。
“师父!”小和尚喊,“它们可真厉害,憋在那儿,撑着不死。”
“胡说!”老和尚纠正,“不是撑着不死,是好好活着。”
“这有什么不同呢?”小和尚低着头。
“当然不同。”老和尚拍拍小和尚的头,“我问你,我今年八十多了,我是撑着不死,还是好好活着?”
上晚课的时候,老和尚把小和尚叫到跟前:“怎么样?想通了吗?”
“没有。”小和尚还低着头。
老和尚敲了小和尚一下:“笨呐!一天到晚怕死的人,是撑着不死;每天都向前看的人,是好好活着。”
每个人都拥有一次生命,没有谁的生命比别人的更尊贵,也没有谁的生命比别人的更卑贱。问题在于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生命的意义,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生命的人,懂得好好活着,生命对于他来说是恩赐;畏惧生命的人,撑着不死,生命对于他们来说反而成了负担。
佛光禅师门下有个叫大智的弟子,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回到了师父身边。
在佛光禅师的禅房里,大智述说了自己在外游学二十年的种种见闻和感悟,最后大智问道:“师父,这二十年来,您一个人还好吗?”
佛光禅师道:“很好!很好!讲学、说法、著作、译经,每天在法海里泛游,世上没有比这更快活的生活了,每天,我忙得好快乐。”
看着年迈的
……
后记 今天所要和诸位谈的,共有四项:一是惜福,二是习劳,三是持戒,四是自尊,都是青年人应该注意的。
一、惜福
“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我记得从前小孩子的时候,我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大对联,是清朝刘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挂在大厅的抱柱上,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我的哥哥时常教我念这句子,我念熟了,以后凡是临到穿衣或是饮食的当儿,我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饭,也不敢随意糟掉;而且我母亲也常常教我,身上所穿的衣服当时时小心,不可损坏或污染。这因为母亲和哥哥怕我不爱惜衣食,损失福报以致短命而死,所以常常这样叮嘱着。
诸位可晓得,我五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在世了!七岁我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一点不知爱惜,我母亲看到,就正颜厉色地说:“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的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哩!”母亲这话,也是惜福的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