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35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208088314/9787208088313 ·条形码:9787208088313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国的海洋安全和海域管辖 |
 |
|
 |
中国的海洋安全和海域管辖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35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208088314/9787208088313
·条形码:978720808831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的海洋安全和海域管辖》是一部讨论我国海洋安全和海域管辖问题的专著,是在教育部“中国海洋发展战略”项目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全书分上下两篇十八章,上篇全面客观地讲述了中国当前的海洋安全形势;下篇则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国际海域划界实践,探讨了解决我国海域主权争议应遵循的原则和解决的途径以维护海洋权益。书中论述的问题敏感而又令人深感兴趣。
作者简介 季国兴,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环太研究中心教授,先前是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亚太研究室主任。毕业于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曾获得美国和平研究所、美国福特基金会和日本基金会共六项课题资助项目。先后在美国加州UC Berkeley大学、UC San Diego大学、Stanford大学、East-West Center、加拿大约克大学、印尼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等当访问学者。主编和参与写作的书有:《战后中东四次战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战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12月);《东南亚概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10月)。专长于亚太海洋政策和海洋安全研究。用中文和英文发表过很多有关亚太海洋政策的安全的专题文章,其中在国外刊物上发表的英文作品计30余篇。参加在国外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近60次。
编辑推荐 《中国的海洋安全和海域管辖》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自序
引言
上编 中国的海洋安全
第一章 世界海洋强国的历史经历和中国的历史教训
第一节 海洋、海权与国家的兴衰
第二节 世界海洋强国的历史经历
第三节 中国的历史教训
第二章 中国与邻国的岛屿主权争议
第一节 钓鱼岛主权争议
第二节 南沙群岛争议
第三节 黄岩岛争议
第三章 中国与邻国的海域划界争议
第一节 领海基线划法上的分歧
第二节 岛屿权利争议
第三节 专属经济区争议
第四节 大陆架争议
第四章 能源安全与油气开发争议
第一节 能源安全
第二节 油气开发争议
第五章 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和渔业资源开发争议
第一节 海洋生态环境安全
第二节 渔业资源开发争议
第六章 海运线的重要性和不安全因素
第一节 东亚主要海运线
第二节 海运线——东亚国家的生命线
第三节 海运线的不安全因素
第四节 中国与海运线安全
第七章 航行制度上的争议和不安全因素
第一节 领海、国际海峡、群岛和公海的航行制度
第二节 专属经济区的航行自由权和沿海国资源管辖权之间的争议
第八章 美国防扩散安全倡议进展、意图和面临的法律问题
第一节 美国防扩散安全倡议内容和进展
第二节 美国防扩散安全倡议演习和实际拦截行动
第三节 美国防扩散安全倡议出台背景和战略意图
第四节 美国防扩散安全倡议的国际反应
第五节 美国防扩散安全倡议有悖国际法
第九章 美国地区海上安全倡议
第一节 美国地区海上安全倡议的内容
第二节 美国地区海上安全倡议的战略意图
第三节 海峡沿岸国的反应
第四节 美国地区海上安全倡议不符合海洋法
第五节 中国的立场
第十章 增强以海强国意识。把中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
第一节 海洋世纪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第二节 中国的海洋安全战略
第三节 中国海军战略和海军现代化
第四节 加强海上执法力量,建立海岸警卫队
第五节 中国与国际海洋安全合作
下编 中国的海域管辖
第十一章 国际海域划界的实践和经验
第一节 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
第二节 公平原则的首要作用
第三节 公平原则的应用
第四节 国际司法实践有关案例
第十二章 共同开发的国际实践和案例
第一节 共同开发的定义和特性
第二节 共同开发的应用
第三节 共同开发的案例
第十三章 国际海洋争端解决机制
第一节 争端的分类与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义务
第二节 《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争端解决机制
第三节 常设仲裁法院
第四节 《海洋法公约》签署国就争端解决程序的选择所作的声明
第十四章 我国岛屿争端解决方案探索
第一节 国际惯例上对岛屿权利的不同对待
第二节 钓鱼岛争端解决方案探索
第三节 南沙群岛争端解决方案探索
第十五章 中日东海划界涉及的几个问题
第一节 东海外大陆架与冲绳海槽
第二节 日本占据琉球法律根据不足
第三节 韩日独岛争议与中日钓鱼岛争议的异同
第十六章 中日在东海的管辖海域划界:争议解决的途径
第一节 日方的观点
第二节 中方的观点
第三节 其他国家学者的观点
第四节 海洋划界通常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第五节 解决海洋划界争议的途径
第六节 对解决中日东海划界争议的建议
第十七章 中朝、中韩在黄海的管辖海域划界:争议解决的
途径
第一节 朝鲜的立场
第二节 韩国的立场
第三节 中国的立场
第四节 中朝韩海域划界的主要分歧点
第五节 管辖海域划界遵循的公平原则和应考虑的
相关情况
第六节 海域划界的一些相关方法
第七节 对解决中朝、中韩管辖海域划界争议的建议
第十八章 南海管辖海域划界探讨
第一节 南海管辖海域争议现状
第二节 南海争议上的法律问题
第三节 南海航运线安全的保障问题
第四节 南海管辖海域争议解决的途径
附图1.日韩共同开发区示意图
2.中日在东海设立共同开发区ABC三区示意图
3.中朝北黄海管辖海域主张线示意图
4.中韩南黄海管辖海域主张线示意图
……
序言 我从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毕业后即从事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的研究;开始注重中东地区,后来注重东南亚地区。1988年3月14日,中国和越南在南沙群岛赤瓜礁发生武装冲突事件时,我正在香港岭南学院任客座教授;期间有机会广泛接触东南亚国家的一些学者,并赴吉隆坡、马尼拉、普吉岛等地参加国际会议。当时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在南海的政策存在着很深的误解,由此我意识到研究海洋安全和海域管辖的重要性;它既关系到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又关系到我国周边和平环境的营造和维护。从此,我的研究方向转向了亚太海洋政策和海洋安全。
20世纪90年代,我相继得到了美国和平研究所关于中国邻近海域的海域管辖、亚太能源安全和亚太海运线安全三项课题资助。2004:年至2005年,我承担了我国教育部“中国海洋发展战略”项目中关于海洋安全战略的研究。2005年11月迄今,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我关于中日在东海及中朝韩在黄海的管辖海域划界的两项课题研究。
此书是一部学术性著作,是在上述课题特别是福特基金会资助课题的基础上扩展写出的。本书上编首先全面、客观地讲述了中国当今的海洋安全形势,从海域管辖争议、能源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海运线安全等多个方面阐明海洋安全的重要性,并论述了增强以海强国意识,把中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必要性。下编则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国际海域划界实践,探讨了解决我国海域管辖争议应遵循的原则和解决的途径。下编第十六、十七章主要摘自我在福特基金会资助下写的课题研究报告。
文摘 基于不同的历史、地理和法律根据,越南对全部南沙群岛提出了要求,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对部分南沙群岛提出了要求。现在除文莱外,其他要求者均在南沙建立了军事存在,从而在南沙形成了犬牙交错的对峙局面。迄今,越南已在南沙岛屿西部和中部占据31个岛礁;菲律宾在东部占据9个;马来西亚在南部占据5个;越南从它占据的南子岛到安婆沙洲已构成了一个约230海里长的岛链。中国虽然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但除了中国台湾在太平岛驻军外,1988年前在南沙群岛没有固定的军事存在。面临越南等国加紧并吞南沙群岛的扩张活动,为了维护自己的主权,中国于1988年决定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在南沙建立海洋观测站的行动,在南沙永暑礁等开始建立永久的军事存在。迄今,中国进驻了南沙6个礁。
一、南沙群岛的发现
历史记载表明,中国人首先发现和管辖南沙群岛,中国古代称南海为涨海。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早在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时代,中国人民就开始通过涨海航行前往中南半岛、缅甸、苏门答腊和罗马,通过长期的航海实践发现了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三国时代(公元220~265)万震的《南州异物志》和康泰的《扶南传》,就已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地形地貌特征作了描述。万震记载了汉代从马来半岛到中国大陆的航行路线:“东北行,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浅而多磁石。”“磁石”是指未露出水面的暗沙、暗礁,因船只碰到它们就搁浅遇难,无法脱身,犹如磁石之吸附一般。康泰写道:“涨海中,倒珊瑚洲,洲底有盘石,珊瑚生其上也。”这说明在公元3世纪中国人民对于南海诸岛的形态和成因已经有了相当精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