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生活 > 美食 >

万里茶路话常家

2010-02-19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 ·页码:30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807672196/9787807672197 ·条形码:9787807672197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万里茶路话常家 去商家看看
万里茶路话常家 去商家看看

 万里茶路话常家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西经济出版社
·页码:30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807672196/9787807672197
·条形码:978780767219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晋商书系

内容简介 《万里茶路话常家》重在茶路,同时述及晋商前因后果,思往述来,着重于过去少有触及的路线考察,从古老的官道、驿道、便道间,最终确定商道所在。不论是武夷闽山、鄱阳、洞庭、唐白窄水、三鸦古道、太行羊肠、雁门黄沙、漠北驼道都做了详尽描述,对当地人文、历史、经济、民俗等做全方位的展现。而茶商的行踪又能自然地穿插其间,使读者对一路辛苦的茶队,有如身临其境的体验。
作者简介 常士宣,曾用笔名梅生,书画署名伍迟。生于1942年,榆次常家第十六代传人。青年时从事业余文学创作,写有剧本、小说等。近年来潜心于晋商文化研究,并发表论文多篇。现为山西省晋中学院特约研究员、常家庄园顾问。
常崇娟,常士宣之女,榆次常家第十七代传人。大连海事大学副研究员。早年曾从事鲁迅研究,并发表有相关论文。现随父亲研究晋商文化。
编辑推荐 《万里茶路话常家》中,作者回溯历史,多探索而不擅做认定;考商路,多事实深究而不做悍定;绘地域风情,绝少巧词艳描;发由衷感慨而收放有度,视角独特,但不强侵客思。儒商常家,晋商茶路,晋商经营之道,明清山西商人研究,回望晋商。
目录
第一卷 行走山西觅常家
第一章 山西、山西人
第二章 山西商人

第二卷 茶叶之路看常家
第一章 中国茶叶
第二章 武夷岩茶
第三章 茶行江西
第四章 万里茶路的新起点
第五章 船到汉口
第六章 逆行汉水
第七章 襄阳、樊城
第八章 唐白水道
第九章 赊店老镇
第十章 九朝故都
第十一章 渡黄河、登太行
第十二章 初入山西
第十三章 晋商故里
第十四章 北出雁门
第十五章 西路商
第十六章 繁华的东口
第十七章 多伦淖尔
第十八章 草原自然路
第十九章 外蒙古、蒙古人
第二十章 茶到恰克图
第二十一章俄国商人

第三卷 茶路之余论常家
第一章 茶路的选线
第二章 茶路的影响
第三章 中国文化远播俄罗斯
第四章 茶路的衰亡
第五章 茶路家族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自明清以来,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社会商品增多,交换之需日迫,遂使商事日兴。其间晋省贾客以盐、铁、粮、布起始,纵橫江南,行抵塞北,财势益巨,遂至结帮。而内行自励,外联图强,数百年间独步天下。
晋商以账局、票号布点南北,汇通天下,执举国金融牛耳,令诸多商帮仰目而视;其使南茶北运,纵行华夏,势及俄京,钟情外贸一隅,开拓万里茶路,亦令闻者动容。近年来,海內外专家学者多有关注,相关书文难以数计,但以票商研究居多,论之甚详,而茶贸虽为人宗,盖因材料较少,鲜有叙及。当年辉煌一时的万里茶路,更因在文献、方志中难觅其踪而隐没多年。
榆次车辋村常氏家族,其先人最早行商于漠北草原。后以恰克图为基地,以茶为主开展对俄贸易,历200余年,被称为“外贸世家”。后其家族转重文化,发展教育,文人、学者层出不穷,影响三晋,波及全国。 自“常家庄园”旅游景点开放以后,更加引起多方关注。本书作者常士宣、常崇娟父女为该家族十六世、十七世传人,正宗茶商后裔。其从幼时起耳濡染诸多传说、传言,后又查阅《常氏家乘》等多种资料,对茶路、常家研究多有心得。但所获、所知零散无系,无从句线,更难成幅,遂使下决心对茶路旧迹作实地考察。
文摘 插图:




第一卷 行走山西觅常家
第一章 山西、山西人
山西,一个多山的内地省份,70%以上面积都是山地,以位居太行山以西而得名。
远在旧石器时代,山西就有人类活动。从旧石器时代的芮城西侯度文化和匹河文化,至襄汾县“丁村人”文化遗址,证实了人类在山西大地上生生不息的延续。早在10万年前,汾河流域一带不仅有古人类繁衍生息,而且形成了早期的原始氏族,成为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人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旧传“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今运城)”,由此可证,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代,晋南一带是部落主要的活动区域。周王朝时被封为晋地,山西简称由此得名。三家分晋之后,属赵、韩、魏。秦统一后置太原、河东、上党、雁门、云中、代等郡,初步形成以黄土高原东部为区域的行政区划。以后,汉为并州,唐为河东道,宋为河东路,辽属西京道,元属中书省,明置山西布政司,至清始定名为山西省。
政区名称及域界虽数次变革,但划界却久已形成,即西南以黄河为界,向东则以太行山分割。成为中国北方经济、政治、民风、民俗方面相对独立的地域。
中国历史是多民族文化交会而成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化的对峙便是其中之一。
从秦时的匈奴起一直到清初,这种对峙除了少数年份能和睦相处外,多数情况下则以战争为最后的解决方式。山西处在北部边陲,数千年来一直是民族矛盾的前沿地带,自然成为战争多发的区域。历史上各朝所修筑的长城,在山西境内总会找到其中一段,而雄关险隘之多也为全国之最。
战争对于交战的双方来说,胜者为王败者寇,意味着双方土地、人口、财富的占有和丧失。对于经历战火的人民,却是遭遇一场又一场的灾难。据有关专家统计,从秦初到清末,平均每30多年,山西境内便会有一场战事,尽管规模不等,破坏力也不尽相同,但战争结束后所带来的满目疮痍却毫无二致。
然而生命并不因战乱而停息,繁衍并不因灾难而结束,战争间隙就是重建家园、重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新的城镇、村庄的过程。遥远的祖训和眼前的现实,使多数山西人明白,他们不可能也不存在一劳永逸的乐园,只能在不断的破坏一建设中争取相对的安适。历史和现实孕育了山西人顽强不屈的地域性格。山西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其吃苦精神是少有的。他们在非常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以
……
后记 近年来,有关晋商的研究已渐渐成为显学,著作日渐丰富。其中不少书中谈及万里茶路,甚至引起很多外国学者的关注,但从一些文章、专著中不难看出,多数都还以查阅资料、走访知情者为主,或从某一地点展开论述,虽不无合理推想,总因查考欠缺,难得全貌。作为茶商的后裔,重新沿着先人的足迹,对茫茫的万里行程作一番扎实的考察,尽可能将其真实的原貌呈现给读者成为我们多年来的心愿。
所幸这一愿望终得实现,2005年秋,在常家庄园管理处白雷、赵继光两位经理的支持下,历时四月,跨越几省区,行程近万里的茶路之旅终于成行。从福建武夷山开始,行走于江西上饶、河口,渡过茫茫的鄱阳湖进入长江,在蒲圻、临湘间看到了遍野茶山;复人资水,于山谷寻访安化古县;在汉口市求访茶商踪迹;后逆行汉水、唐白河间体验早年船家、纤夫的艰辛。从水陆交汇的赊店古镇拜谒当年人头攒动的山陕会馆,不论是矗立的旗杆、巍峨的拜殿,无不让人感受到当年商肆的繁华。由豫西山地再人太行羊肠坂,仿佛当年落在石板路上的马蹄声犹在耳边回荡,而在山西全境的走访中,从浓浓的乡音中感受着丝丝缕缕的暖意。不论是雁门关的凶险,还是金沙滩的浩瀚,以及山头蜿蜒不断的古长城,足以引发阵阵思古幽情;而从张家口、多伦淖尔、归化城(呼和浩特)、包头的街肆上,几乎每一块砖石每一条古道都深深地渗透着当年晋商的行踪;在茫茫的草原上、冷漠的砂石间,还有那流向不定的河谷中,隐约可见的是一处处废弃的石基、破败的居民点,如今已鲜有人迹,当年却是车水马龙、驼铃阵阵……
中国历史悠长久远,文献资料数不胜数,但是想从中寻找商人的记载却是凤毛麟角;而作为清朝第一商帮的晋商,也只能从文字的夹缝中搜求一鳞半爪的点滴记录。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