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诗歌词曲 >

古代名诗词译赏

2010-02-19 
基本信息·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页码:46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9787811126839 ·条形码:978781112683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古代名诗词译赏 去商家看看
古代名诗词译赏 去商家看看

 古代名诗词译赏


基本信息·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
·页码:46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9787811126839
·条形码:978781112683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优秀的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古代诗词中的名诗名句则是中国文化中精华的精华,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中国文化之所以是独特的中国文化,绝少不了古代诗词的熏陶和影响。要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内容和特点,要领悟和咀嚼中国文化的博大和精深,要感悟和品味中国文化的内蕴和奇美,离开对古代诗词的学习是难以做到的。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优秀的古代诗词所概括出来的精神内涵则是中国文化的魂,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深深渗透到中国人包括全世界华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之中,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生死观等文化观念。有人说,缺少文化的民族是可悲的,而有了自己的文化却不了解它同样是可悲的,也是不可想象的。学好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化,是每个国民尤其是青年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而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最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学习优秀的古代诗词。从学习优秀的古代诗词开始,在盎然兴趣中,在潜移默化中,在诵读和吟唱中,不知不觉进入中华文化的浓郁氛围,不知不觉去感受几千年来伟大的中华民族脉搏的跳动。在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在全世界兴起的中国传统文化热潮中,提倡和普及对古代名诗词的学习则显得更为重要。
作者简介 余建忠,1946年出生于云南昆明。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云南大学附中校长、云南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云南大学人文素质部主任、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云南省人民政府督学。先后在云南、北京、陕西、江苏、山东、香港等省内外报刊或出版社发表教学论文、散文、诗歌、歌曲等数百篇,出版著作、教材及各类教学用书(主编、合编、独撰)数十本;主要著述有《多彩的民族画卷》《大学国文精读》《语文教学基本功》《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大学语文》《俄罗斯族》《语文教学指南》《中华美德故事》《中华民族掠影》等。著作和作品先后获云南省首届精品文化工程奖,中国图书奖二等奖,国家教委、国家文化部二、三等奖,全国西部教育图书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
目录

击壤歌
名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关雎
名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静女:
名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名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黍离
名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子衿
名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伐檀
名句: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硕鼠
名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蒹葭
名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采薇
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鹤鸣
名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橘颂
名句: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湘夫人
名句:婿嫣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上邪
名句: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长歌行
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短歌行
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名句: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白马篇(节选)
名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七步诗
名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归园田居(选三首)
其一(少无适俗韵)
名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其二(野外罕人事)
名句: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其三(种豆南山下)
名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
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人若耶溪
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敕勒歌
名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赠萧璃
名句: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名旬: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滕王阁诗
名句: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登幽州台歌
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咏柳
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回乡偶书(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
名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春江花月夜
名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望月怀远
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登鹳雀楼
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过故人庄
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春晓
名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
名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
名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闺怨
名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芙蓉楼送辛渐
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终南望余雪
名句: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相思
名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使至塞上
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汉江临眺
名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终南别业、
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山居秋暝
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渭城曲
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静夜思
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
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蜀道难
名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清平调三首
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
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
名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
名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月下独酌(其一花间一壶酒)
名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
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梦游天姥吟留别
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将进酒
名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登金陵凤凰台
名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
……
序言 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优秀的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而古代诗词中的名诗名句则是中国文化中精华的精华,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诵。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中国文化之所以是独特的中国文化,绝少不了古代诗词的熏陶和影响。要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的内容和特点,要领悟和咀嚼中国文化的博大和精深,要感悟和品味中国文化的内蕴和奇美,离开对古代诗词的学习是难以做到的。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优秀的古代诗词所概括出来的精神内涵则是中国文化的魂,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基因”深深渗透到中国人包括全世界华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之中,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生死观等文化观念。有人说,缺少文化的民族是可悲的,而有了自己的文化却不了解它同样是可悲的,也是不可想象的。学好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化,是每个国民尤其是青年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而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最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学习优秀的古代诗词。从学习优秀的古代诗词开始,在盎然兴趣中,在潜移默化中,在诵读和吟唱中,不知不觉进人中华文化的浓郁氛围,不知不觉去感受几千年来伟大的中华民族脉搏的跳动。在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在全世界兴起的中国传统文化热潮中,提倡和普及对古代名诗词的学习则显得更为重要。
  名诗词何以“名”?以什么标准去衡量去选择名诗词?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是,以流传千百年的名诗句作为线索去衡量去选择,却是非常客观非常公允的。“名句”之所以成为名句,那是因为千百年流传的结果,是历朝历代读者选择的结果。这是时间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是大众的选择。因此,本书编选的一个思路,就是尽可能从古代诗词的“名句”人手,在浩如烟海、卷帙浩繁、数不胜数的古代诗词中去选编最受广大读者喜爱的名诗词。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将所选编的名诗词的主要名句择其一直接标在目录上,让读者“一目了然”.以方便读者查找,同时也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摘 击壤①歌
(先秦古歌)
名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导读】
这首诗原载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可能是口头流传并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中国最早的诗歌。据说是原始社会时一位八九十岁的老人在道旁做着“击壤”游戏时唱出的歌,因此称为“击壤歌”。
原诗: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注释】
①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把一块鞋子状的木片侧放地上,在三四十步外用另一块木片去投掷它,击中的就算得胜。
译诗:
太阳出来就去耕作田地,
太阳落山就回家去休息。
凿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
种出庄稼就不会饿肚皮。
这样的日子有何不自在,
谁还去羡慕帝王的权力!
【赏析】
中国最早的诗歌要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经》,但比《诗经》更早的诗歌有没有?学术界一直难有确论。而《击壤歌》就是目前所知的流传下来早于《诗经》的一首诗。
后记 由于多年来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以及自己对古代诗词的喜爱,我不断接触了一些中国古代诗词及其他文学作品。在学习和教学中,常常需要反复查阅相关的资料,向学生讲述作品和指导学生赏析作品。但由于古代诗词浩如烟海,相关的参考书也数不胜数,分门别类,想要找到相对比较好用、比较全面、比较集中的参考书并不容易。因此萌生了将已学过、已教过的古代诗词的讲稿和资料汇集成册的意念,这就是这本书的最初成因。收在这本书中的篇目和内容,大多在我讲授的“古代文学作品选”、“大学国文精读”、“文学概论”和“文学鉴赏”课的教学中讲述过,有的部分包括译诗还在报刊上发表过,也有相当部分是新近补写的。现在将这些东西汇集起来,算是自己多年教学和学习的一点积累和小结。既可以作为大中小学的相关教材或工具书、参考书,供师生使用;也可以作为文学爱好者的一种课外读物,平时翻阅。
  作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和人文素质部的一个教改项目,在云南大学教务处和云南大学出版社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下,这本书得以出版了。首先要感谢云南大学以及教务处、人文学院、出版社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云南大学原校长吴松教授、云大教务处处长张建东教授、原处长高力教授、出版社社长施惟达教授、人文学院院长段炳昌教授、中文系系主任王卫东教授等对此书的出版,都给予了很多关心和帮助;蔡红华老师、冯峨老师、马敏亚老师、李瑞生老师、何俊老师等参与了此书的策划、审读、编排、校对等工作;尤其是马敏亚老师投入了很多精力,做了很细致的工作。在此,要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需要提到的是,在这本书编著的整个过程中,得到了我爱人王蔷的全力支持。如果没有她的配合,要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完成不止一本书的撰写,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为历代名诗词的精选,在编著过程中,参阅引用了部分前人和同辈专家的相关注释和著述,无法一一注明,笔者不敢掠美,特在此说明并一并表示感谢。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