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23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4月 ·ISBN:703016749X ·条形码:9787030167491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高性能大坝混凝土的强度与变形(精装) |
 |
|
 |
高性能大坝混凝土的强度与变形(精装)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23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4月
·ISBN:703016749X
·条形码:9787030167491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科瀚伟业
内容简介 《高性能大坝混凝土的强度与变形(精)》对三峡、小湾高坝等重要工程所用混凝土力学性能进行了总结,同时分析了加载速率、骨料粒径等对大坝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高性能大坝混凝土的强度与变形(精)》分为上、下篇,共16章。上篇主要内容有:人工骨料、天然骨料全级配与湿筛混凝土静态单轴的拉、压、劈拉和弯拉等性能,全级配混凝土与湿筛混凝土力学性能指标的相互关系,大坝混凝土弹性模量的预测,大坝混凝土静态性能的分析与比较,混凝土拉伸软化本构模型等。下篇主要内容有:大坝混凝土动态性能的研究进展,全级配混凝土的动态特性,钻芯取样大坝混凝土试件的动态性能,高强混凝土预反复荷载后的损伤演化规律,应变速率、水分含量和骨料粒径等对混凝土动态性能的影响等。 《高性能大坝混凝土的强度与变形(精)》可供水利水电工程、材料工程专业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邓宗才教授,博士。1984年于陕西机械学院获学士学位,1993年于西安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2000年于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2000—2002年在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2002年至今在北京工业大学工作。长期从事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高性能混凝土,纤维混凝土、智能材料及其结构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主持国家863项目1项,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以及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主持完成“三峡大坝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等重要应用课题6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在国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9篇,被SCI、EI收录的29篇,被他人引用的、30余篇次;独立或与他人合作撰写专著5部,获国家专利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励7项。
编辑推荐 《高性能大坝混凝土的强度与变形(精)》为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总序
前言
上篇大坝混凝土的静态力学性能
第1章 绪论
第2章 人工骨料全级配混凝土的单轴拉伸与压缩性能
2-1 概述
2-2 试件及试验方法
2-3 混凝土试件的开裂与破坏过程
2-3-1 拉伸试验试件的破坏形态
2-3-2 压缩试验试件的破坏形态
2-4 混凝土拉伸、压缩试验结果
2-5 龄期对全级配混凝土抗拉、抗压性能的影响
2-5-1 龄期对抗拉性能的影响
2-5-2 龄期对抗压性能的影响
2-6 人工骨料全级配混凝土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的关系
2-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人工骨料湿筛混凝土的单轴拉伸与压缩性能
3-1 概述
3-2 试件及混凝土配合比
3-3 人工骨料湿筛混凝土的试验结果
3-4 试验结果的分析
3-4-1 轴心拉伸试验结果
3-4-2 抗压性能
3-4-3 养护条件对强度、弹性模量的影响
3-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人工骨料大坝混凝土与湿筛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关系
4-1 概述
4-2 人工骨料全级配混凝土拉、压力学性能间的关系
4-2-1 拉、压强度间的关系
4-2-2 拉、压弹性模量的比较
4-3 人工骨料全级配混凝土与湿筛混凝土抗拉性能间的关系
4-3-1 抗拉强度
4-3-2 抗拉弹性模量间的关系
4-3-3 抗拉峰值应变间的关系
4-3-4 抗拉断裂能间的关系
4-3-5 特征长度间的关系
4-3-6 最大裂缝宽度间的关系
4-4 大坝混凝土与湿筛混凝土抗压性能间的关系
4-4-1 抗压强度间的关系
4-4-2 抗压弹性模量
4-4-3 抗压峰值应变
4-5 全级配混凝土抗拉强度与湿筛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关系
4-6 湿筛混凝土抗拉与抗压强度间的关系
4-7 比较全级配混凝土与湿筛混凝土相对应力一裂缝宽度曲线
4-8 混凝土单轴压缩时相对应力一应变下降段形状的比较
4-9 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单轴拉伸与压缩试验研究
5-1 概述
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2-1 混凝土拉伸全曲线
5-2-2 混凝土拉伸与压缩试验结果
5-3 龄期与大坝混凝土抗拉、压力学指标的关系
5-4 龄期与湿筛混凝土抗拉、压力学指标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6章 不同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比较
6-1 足尺寸试件抗拉力学性能的比较
6-1-1 抗拉强度
6-1-2 断裂能
6-1-3 拉伸峰值应变
6-1-4 最大裂缝宽度
6-1-5 弹性模量
6-1-6 特征长度
6-2 足尺寸试件抗压力学性能的比较
6-2-1 抗压强度
6-2-2 抗压弹性模量
6-3 湿筛混凝土试件抗拉力学性能的比较
6-3-1 抗拉强度
6-3-2 弹性模量
6-3-3 峰值应变
6-3-4 特征长度
6-3-5 断裂能
6-3-6 裂缝张开位移
6-4 湿筛混凝土试件抗压力学性能的比较
6-4-1 抗压强度
6-4-2 弹性模量
6-4-3 峰值应变
6-5 结论
6-5-1 人工骨料混凝土性能
6-5-2 天然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6-5-3 两种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
参考文献
第7章 大坝全级配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7-1 概述
7-2 大坝混凝土弹性模量的试验研究
7-3 大坝混凝土弹性模量的预测模型
7-4 三峡大坝混凝土弹性模量的预测
7-4-1 原材料及配合比
7-4-2 湿筛混凝土抗压弹性模量
7-4-3 大坝混凝土抗压弹性模量预测
7-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8章 大坝混凝土静态力学性能的比较与分析
8-1 国内典型大坝工程的混凝土性能比较
8-2 外加剂对大坝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8-3 高强混凝土轴拉性能对切口的敏感性
8-3-1 切口敏感性系数
8-3-2 断裂能与脆性
8-4 高强混凝土轴拉强度与劈拉强度、弯拉强度的关系
8-4-1 试件尺寸及试验装置
8-4-2 比较轴拉、弯拉及劈拉强度
8-5 三峡泄洪坝混凝土轴拉强度与劈拉强度的比较
8-6 大坝混凝土的多轴力学性能研究
8-6-1 试件
8-6-2 破坏形态
8-6-3 不连续点应力
8-6-4 不连续(拐点)拉应变
8-7 高抗裂高耐久大坝混凝土的性能
8-8 混凝土等级对轴拉性能的影响
8-8-1 试件及配合比
8-8-2 试验结果
8-8-3 分析及讨论
参考文献
第9章 三峡泄洪坝混凝土拉伸软化本构模型
9-1 试验概况
9-1-1 试件设计
9-1-2 原材料及配合比
9-1-3 试件制作
9-1-4 轴拉试验
9-1-5 三点弯曲梁试验
9-2 轴拉试验确定的软化曲线
9-2-1 轴拉应力-变形全曲线(a-δ曲线)
9-2-2 轴拉应力-应变全曲线
9-2-3 轴拉应力σ和裂缝张开宽度w的关系曲线
9-2-4 相对轴拉应力和相对裂缝宽度的关系曲线
9-3 逆推法确定的软化曲线
9-3-1 开裂强度
9-3-2 逆推法
9-4 轴拉试验和逆推法确定的软化曲线的对比和分析
9-5 结论
参考文献
……
序言 “211工程”是我国建国以来教育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以便我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一百所高水平大学,使其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解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重大问题的基地,形成我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的整体优势,增强和完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跟上和占领世界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尤其是1400所地方高校已经占全国高校总数的90 %,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的重要力量,成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生力军。“211工程”建设对于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服务北京的能力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1996年12月我校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北京市属高校唯一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之一,2001年6月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211工程”一期建设验收,2002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211工程”二期建设可行性论证。我校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根据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科学定位,找准目标,发挥优势,办出特色”的办学方针和“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定位指导思想,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重点建设了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城市建设与交通、生物医药、环境与能源、经济与管理类学科,积极发展了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加强了基础类学科,形成了规模、层次及布局合理的学科体系,实现了从工科大学向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转变,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
我校现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教师中有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150人,教授23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30%。我校年科研经费已达到2.3亿元,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近40项,材料学科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抗震减灾学科与交通学科2002年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计算机学科200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光电子学科在新型高效高亮度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新医药与生物工程学科在国家:P3实验室建设和抗HIV药物的研制、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在奥运绿色建筑标准与大气环境治理、光学学科在大功率激光器研制、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国家中长期能源规划等方面均取得了特色鲜明的科研成果。
文摘 插图:

第2章 人工骨料全级配混凝土的单轴拉伸与压缩性能
2-1 概述
用直接拉伸试验得到的混凝土应力一应变全曲线及其主要的特征值如抗拉强度、峰值应变、弹性模量、断裂能等,是研究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变形、强度理论和混凝土断裂力学的基础,混凝土拉伸软化曲线及压缩应力一应变全曲线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非线性有限元计算也很有价值。
混凝土抗拉强度低,往往带裂缝工作。裂缝对于非线性分析十分重要。混凝土的非线性可以通过断裂、损伤力学研究,如许多研究者用软化曲线预测裂缝、粘结力传递等。
四级配、三级配大体积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拉应变、弹性模量值、最大裂缝宽度和断裂能等是极其重要的力学指标,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抗裂验算和温度应力的仿真计算,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学指标。
目前关于二、三级配混凝土试件的直接拉伸试验已有报道,但四级配混凝土大型试件的直接拉伸试验报道较少。对于大坝等大体积混凝土而言,目前还缺乏足尺寸试件的试验结果,这主要是由于对试验机的要求高,试件对中难度较大,加载控制精度要求高等原因造成的。以往用二级配混凝土代替四级配混凝土进行拉伸试验。关于二级配混凝土试件直接拉伸性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试验数据。但是,用二级配代替四级配混凝土不能真实反映大体积混凝土的性能,肯定会带来较大的偏差,这就需要通过试验研究找出它们二者间的数量关系,即在对足尺寸混凝土试件的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的同时,测定标准试件湿筛混凝土的性能,在此试验基础上,建立大坝混凝土与湿筛混凝土力学指标间的关系。
测定混凝土抗拉强度有三种试验方法,即直接拉伸、弯拉、劈裂。弯拉试验及劈裂试验测得的强度离散性较大。国外用狗腰形试件或用带切口试件的拉伸试验测定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及其断裂性能,采用这种试件缺点是:试件的破坏不是从试件的随机弱面发生破坏,而是在人为设计的弱面发生破坏(在试件的最小截面处或切口处),故所测得的数据不是混凝土的实际力学指标,也不能反映混凝土的真实抗拉断裂性能及真实的断裂面位置。对于在试件中部预留切口的试件,由于有切口,还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