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玄奘密码

2010-02-19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页码:34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802195624/9787802195622 ·条形码:9787802195622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玄奘密码 去商家看看
玄奘密码 去商家看看

 玄奘密码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页码:34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802195624/9787802195622
·条形码:978780219562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玄奘密码》讲述了:中央电视台首任驻印度首席记者,高级编辑,印度文化专家,现为央视驻欧洲中心站(伦敦)记者。张讴著有《印度文化产业》、《行走在大神:中间》、《与玄奘同行》、《流动的旋律》、《感情的时间》等图书。自1991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丝绸之路研究课题后,一直致力于。丝绸之路和玄奘求法路线的研究。在南亚地区的长期工作使张讴有机会寻访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大唐西域记》记载的佛教圣迹和寺塔遗址进行了深入研究。2006年,作者担任央视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玄奘之路”的顾问,对玄奘行走的西域路线进行了勘查。
媒体推荐 这是我们自己家里的事,我们应该了解他(玄奘),就像了解我们自己一样。
  ——冯其庸
玄奘之路,是一次心灵荒漠的自我治愈,是中国人丈精神的文艺复兴。
  ——王石
走玄奘的路,悟自己的道……,忘记玄奘是可耻的。
  ——周国平
思想家的成功就像水一样,渗透在地下,似乎谁也看不见了,到了几千
里之后它又冒出来了,玄奘就是这样。
  ——张维迎
中国这一代的企业家拥有最为完整的创业经历,这是当今欧美多数企业家所不具有的,他们是最具有理想主义的一代企业家,他们走玄奘之路,对玄奘精神有独特深入的体会。
  ——齐大庆
唯有人文足千秋。我希望未来的世界能让文化更自由地传播。
  ——葛剑雄
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玄奘之路。
  ——曲向东
编辑推荐 《玄奘密码》是张讴编写的,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
目录
序“玄奘精神”为何不会湮灭?
篇一 从出生到出发
(1)玄奘故居
(2)白马寺与龙门石窟
(3)游学成都
(4)西行求法的动因
(5)从长安到凉州

篇二 隐渡出境
(1)瓜州与唐玉门关
(2)穿越生死之地
(3)《唐僧取经图》与《西游记》

篇三 从高昌国到龟兹
(1)玄奘与高昌王
(2)阿斯塔那
(3)伯孜克里克干佛洞
(4)吐峪沟民居
(5)交河故城
(6)阿耆尼国
(7)屈支国
(8)克孜尔石窟
(9)库木吐拉干佛洞
(10)翻越凌山

篇四 穿越中亚
(1)伊塞克湖
(2)碎叶城
(3)寻访东干人
(4)咀逻斯
(5)费尔千纳盆地
(6)塔什干
(7)撒马尔罕
(8)沙赫里夏勃兹

编五 阿姆河两岸
(1)铁尔梅兹
(2)昆都士
(3)巴尔赫

编六 兴都库什山脉内外
(1)巴米扬
(2)贝格拉姆
(3)喀布尔

篇七 进入北印度
(1)佛影窟
(2)白沙瓦
(3)乌仗那国
(4)塔克西拉
(5)迦湿弥罗

篇八 走向中印度
(1)遭遇森林劫匪
(2)马图拉
(3)劫比他国
(4)初到曲女城
(5)死里逃生

篇九 拜谒佛教圣迹
(1)懦赏弥
(2)舍卫城
(3)迦毗罗卫
(4)蓝毗尼
(5)拘尸那揭罗
(6)鹿野苑
(7)吠合厘
(8)巴特那
(9)菩提伽耶

篇十 留学那烂陀寺
(1)那烂陀寺今昔
(2)王合城

篇十一 游历五印度
(1)巡游南印度
(2)阿旃陀
(3)巡游西印度
(4)返回那烂陀

篇十二 准备回国
(1)玄奘与戒日王
(2)曲女城辩经
(3)戒日王治国之道
(4)踏上东归路

篇十三 东归之路
(1)瓦罕走廊
(2)公主堡
(3)中阿边境山口
(4)石头城
(5)喀什
(6)英吉沙刀和土陶
(7)瞿萨旦那国的传说
(8)和田玉
(9)佛寺遗址
(10)写信给唐太宗
(11)于田和丹丹乌里克
(12)尼雅和楼兰
(13)敦煌
(14)彩塑和壁画艺术
(15)敦煌学与藏经洞

篇十四 回国译经
(1)谒见唐太宗
(2)弘福寺与《大唐西域记》
(3)玉华宫与《圣教序》
(4)大慈恩寺与大雁塔
(5)回故乡迁坟
(6)慈云寺讲经
(7)玄奘寺
(8)玉华寺与《大般若经》
(9)玉华寺遗址
(1O)兴教寺和唯识宗的衰落
结尾:玄奘顶骨的去向
参考书目
后记
……
序言 从2005年起,我和几位同事策划发起了一系列沿着玄奘法师的足迹,追寻玄奘精神和中国精神的活动,包括“2006年中印友好年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玄奘之路”、大型史诗纪录片《玄奘之路》,以及连续四届玄奘之路国际商学院戈壁挑战赛等等。活动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胡锦涛主席在印度还接见了玄奘之路考察团,《玄奘之路》纪录片也将于近期播映。
在这几年的玄奘之路活动中,有一个问题始终在我的脑子里萦绕,得不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在《西游记》中,唐僧的形象并不是那么可爱,甚至也并不显得可敬,相反有一些迂腐、絮叨、不辨是非。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同时又为什么1300多年来,真实的玄奘却并没有因此而湮灭了光芒,相反却历久弥新,不断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精英中国人?
“玄奘之路”完全来源于一次采访中的感悟。2004年,我代表(《大家》栏目采访著名学者、红学家冯其庸先生,采访中我发现他只要一提起玄奘,就无比崇敬、激动。他告诉我,从60多岁开始,他就多次重走玄奘路,对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当中记载的地点,逐一实地考证,甚至发表了《玄奘取经东归古道考证》的论文,举办了《玄奘取经之路》的专题影展。尽管我当时并不理解为什么玄奘会对他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但还是唤起了我对玄奘的兴趣。
文摘 插图:




玄奘的父亲陈惠(一作陈慧)曾经担任过陈留(在今河南)和江陵(在今湖北)县令。他看到官场腐败,国事日非,便返回乡里,过起了躬耕读书的生活。陈惠和妻子宋氏共育有三男一女,玄奘最小。陈惠的女儿嫁于瀛州(今河北省饶阳县)张氏。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陈惠崇尚儒学,这种家风培养了孩子们的谦逊性格和读书习惯。在崇佛年代,佛教无疑是社会的最高信仰。玄奘的二哥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当和尚,法名长捷。
虽说玄奘的出生年月有点混乱,其成长轨迹却十分清晰。玄奘俗姓陈,本名神(yT),5岁丧母。这一伤心事似乎使玄奘一下子懂事了。陈祎8岁那年,父亲陈惠在家里讲授儒家经典《孝经》。在讲到曾子避席时,玄奘立刻离席肃立。父亲问其何故,他回答:“曾子听到老师的教诲就要避开座席,我今接受慈父指教,岂敢安坐。”古人学习都是席地而坐,避席就是站立起来。懦学思想培育了玄奘的谦恭、坚韧、好学不倦的品行,并在玄奘心里留下了忠君爱国的烙印。
陈神10岁时,父亲去世。二哥就带着他在洛阳净土寺学习佛经。陈祎在11岁时就能诵《维摩诘所说经》、《妙法莲华经》。浓厚的佛教氛围,使陈祎有了一个清晰的人生规划。大业八年(612),朝廷派大理寺卿郑善果在洛阳剃度27名僧人。长捷法师领着弟弟报了名,陈神由于年幼未被录取。考官郑善果发现这个小孩一直站在门口,便上前问明原因。陈神说:“想出家!”郑善果惊奇地说:“你一个小孩子,为什么要出家?”陈祎又说:“继承如来的事业,光大佛教理论!”郑善果感到眼前的少年颇有慧根,他对同事感叹道:“念经拜佛容易,独有风骨最难得。我们现在破格录取这孩子,将来一定是佛门有名的人物。可惜我和诸公都看不到这一天了。”郑善果破格录取了陈祎,在净土寺里剃度出家,法名玄奘。那一年玄奘13岁,相当于现在初中生的年龄。玄奘开始学习《大般涅槃经》,讨论生死问题,这显示了古人精神世界的远大。玄奘在这里首次接触到了《摄大乘论》。这是大乘瑜伽行派的纲领性经论,对玄奘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记 本书是在实地考察中撰写出来的。本书的印度部分写于新德里,中亚部分写于塔什干,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部分写于伊斯兰堡,国内部分写于北京。2008年4月,我来伦敦工作后,抓紧时间对书稿进行了修订。
在撰写本书时,我多次以电子邮件形式把初稿传给好友沈楚瑾女士。沈女士的丰富编辑经验使我获益良多。来伦敦之前,我与央视名主持人曲向东话别时,谈起了这部书稿。曲先生当即决定参与策划出版本书。我与曲先生是由于共同敬仰玄奘而相识的。玄奘是我们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基础。在曲向东的策划下,央视在2006年举行了《玄奘之路》大型考察活动,一些知名学者和社会名流纷纷报名参加。我作为《玄奘之路》探路先锋组的顾问,重走了从陕西到新疆的玄奘行走路线,考察了中亚的古代文化遗址。在此之前,我多次到过中亚、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从事新闻报道。我在陕西、甘肃和河南考察玄奘遗迹时,结识了许多地方文博人员。他们敬仰玄奘,默默收集和研究玄奘在当地的遗迹。每一次考察都让我对玄奘有了新认识。在撰写书稿时,我经常在狭小的居室里熬夜查资料,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我在此一并致谢。
我写这部书的初衷,就是试图还原一位真实的玄奘,让读者认识到玄奘是一位有血有肉的高僧,一位具有坚韧精神的行者和具有高度智慧的佛学大师。每当我行走在玄奘之路上,考察玄奘曾经拜谒的佛教圣地和求学之地时,使命感都会从心里油然而生。这激励着我一步一步地考察下去,年复一年地研究和搜集有关玄奘的资料。无奈史料充满着矛盾,传说中有太多夸张,我只能以自己的视角和感受来描述玄奘。
本书中的图片,除了少数馆藏文物图片由博物馆提供外,全部由作者在考察中拍摄。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我在引用慧立和彦惊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时,一些段落采用了白话译文,在此一并说明。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