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电工技术 >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第2版)

2010-02-19 
基本信息·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页码:348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121100154 ·条形码:9787121100154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第2版) 去商家看看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第2版) 去商家看看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第2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页码:348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121100154
·条形码:9787121100154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新编电气与电子信息类本科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第2版)》由3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第1~2章,介绍电气控制中常用的低压电器、典型控制线路、典型电气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第二部分为第3~8章,介绍可编程控制器基础,以西门子公司S7—200型PLC为重点介绍西门子S7系列可编程控制器结构原理、指令系统及其应用、控制系统程序分析和设计方法:第三部分为第9~10章,介绍可编程控制器的通信与网络控制。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第2版)》可作为高等院校自动化,电气技术及相近专业的“现代电气控制”或类似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专科层次相关专业的教材,并可作为电子技术、电气技术、自动化方面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编辑推荐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第2版)》:新编电气与电子信息类本科规划教材。
目录
绪论
第1章 常用低压控制电器
1.1 概述
1.1.1 电器的分类
1.1.2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低压控制电器
1.1.3 我国低压控制电器的发展概况
1.2 接触器
1.2.1 结构和工作原理
1.2.2 交、直流接触器的特点
1.2.3 接触器的主要技术参数与选用原则
1.3 继电器
1.3.1 电磁式继电器
1.3.2 热继电器
1.3.3 时间继电器
1.3.4 速度继电器
1.4 熔断器
1.4.1 熔断器的工作原理
1.4.2 熔断器的选用
1.5 低压开关和低压断路器
1.5.1 低压断路器
1.5.2 漏电保护器
1.5.3 低压隔离器
1.6 主令电器
1.6.1 按钮
1.6.2 位置开关
1.6.3 凸轮控制器与主令控制器
1.7 低压电器的产品型号
1.7.1 全型号组成形式
1.7.2 全型号各组成部分的确定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 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环节
2.1 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
2.1.1 电气控制线路常用的图形、文字符号
2.1.2 电气原理图
2.1.3 电气元件布置图
2.1.4 电气安装接线图
2.2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控制
2.2.1 三相笼型电动机直接启动控制
2.2.2 三相笼型电动机减压启动控制
2.2.3 三相绕线转子电动机的启动控制
2.3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2.4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控制
2.4.1 三相笼型电动机的变极调速控制
2.4.2 绕线转子电动机转子串电阻的调速控制
2.4.3 电磁调速异步电动机的控制
2.5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
2.5.1 三相异步电动机反接制动控制
2.5.2 三相异步电动机能耗制动控制
2.5.3 三相异步电动机电容制动控制
2.6 其他典型控制环节
2.6.1 多地点控制
2.6.2 多台电动机先后顺序工作的控制
2.6.3 自动循环控制
2.7 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
2.7.1 经验设计法
2.7.2 逻辑设计法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 可编程控制器基础
3.1 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3.1.1 可编程控制器的产生与发展
3.1.2 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
3.2 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
3.2.1 中央处理单元(CPU)
3.2.2 存储器单元
3.2.3 电源单元
3.2.4 输入/输出单元
3.2.5 接口单元
3.2.6 外部设备
3.3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3.3.1 可编程控制器的等效电路
3.3.2 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过程
3.4 可编程控制器的硬件基础
3.4.1 可编程控制器的I/O模块
3.4.2 可编程控制器的配置
3.5 可编程控制器的软件基础
3.5.1 系统监控程序
3.5.2 用户应用程序
3.6 可编程控制器的性能指标及分类
3.6.1 可编程控制器的性能指标
3.6.2 可编程控制器的分类
习题与思考题

第4章 S7—200 PLC的系统配置
4.1 S7—200 PLC系统的基本组成
4.2 S7—200 PLC的接口模块
4.2.1 数字量I/0模块
4.2.2 模拟量I/0模块
4.2.3 智能模块
4.3 S7—200 PLC的系统配置
4.3.1 S7—200 PLC的基本配置
4.3.2 S7—200 PLC的扩展配置
4.3.3 内部电源的负载能力
习题与思考题

第5章 S7—200 PIC的指令系统
5.1 S7—200 PLC编程基础
5.1.1 编程语言
5.1.2 数据类型
5.1.3 存储器区域
5.1.4 寻址方式
5.1.5 用户程序结构
5.1.6 编程的一般规则
5.2 S7—200 PLC的基本指令及编程方法
5.2.1 基本逻辑指令
5.2.2 立即操作指令
5.2.3 复杂逻辑指令
5.2.4 取非触点指令和空操作指令
5.2.5 定时器和计数器指令
5.2.6 顺序控制继电器指令
5.2.7 移位寄存器指令
5.2.8 比较操作指令
5.3 S7—200 PLC的功能指令及编程方法
5.3.1 数学运算指令
5.3.2 逻辑运算指令
5.3.3 其他数据处理指令
5.3.4 转换指令
5.3.5 表功能指令
5.3.6 程序控制指令
5.3.7 特殊指令
习题与思考题

第6章 STEP 7—Micro/WIN32编程软件
6.1 编程软件的安装
6.1.1 系统要求
6.1.2 软件安装
6.1.3 硬件连接
6.1.4 参数设置
6.1.5 在线联系
6.1.6 设置和修改PLC通信参数
6.2 编程软件的功能
6.2.1 基本功能
6.2.2 主界面各部分的功能
6.2.3 系统组态
6.3 编程软件的使用
6.3.1 程序来源
6.3.2 编辑程序
6.4 程序的调试及运行监控
6.4.1 选择扫描次数
6.4.2 用状态表监控程序
6.4.3 运行模式下编辑程序
6.4.4 梯形图程序的状态监视
6.4.5 S7—200的出错处理
习题与思考题

第7章 S7—300和S7—400 PLC系统配置与编程
7.1 S7—30CI PLC和S7—400 PLC的系统配置
7.1.1 S7—300 PLC的基本组成
7.1.2 S7—300 PLC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7.1.3 S7—300的系统配置
7.1.4 S7—300的CPU模块
7.1.5 S7—300的数字量模块
7.1.6 S7—300的模拟量模块
7.1.7 S7—300的电源模块(PS)
7.1.8 S7—300的I/0编址
7.1.9 S7—400系统简介
7.2 S7—300和S7—400的指令系统
7.2.1 基本概念
7.2.2 基本指令
7.3 S7—300和S7—400应用系统的编程
7.3.1 STEP 7软件包
7.3.2 应用系统的程序结构
7.3.3 组织块功能
7.3.4 循环程序的处理过程:
7.3.5 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习题与思考题

第8章 可编程控制器系统设计与应用
8.1 PLC控制系统设计
8.1.1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
第9章 S7—200可编程控制器的通信与网络
第10章 基于S7—300/400的工业网络
附录
……
序言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是综合了继电接触控制、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一门新兴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由于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本是起源于同一体系,只是发展的阶段不同,在理论和应用上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
(1)讲究实际。精选传统电器及继电接触控制内容,删除应用越来越少的电机扩大机及其控制系统、磁放大器和顺序控制器的内容,大幅度增加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内容,这是本书的一个特点。
(2)强调应用。着重介绍常用低压电器、电气控制基本线路、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可编程序控制器实际应用线路,包括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对电动机进行控制的多种实用基本线路,这就把电动机的继电接触控制和PLC控制两种线路对应起来,这是本书的另一个特点。
(3)方便教学。尽可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附有实验指导书、课程设计指导书及任务书,同时针对以往在组织教学时,有些课程重复介绍可编程序控制器相关知识的情况,在本书中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技术,这不仅节省学时,而且也是进行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有益尝试。鉴于上述这些特点,本书也便于有一定电气技术基础的人员自学。
为了适应教学、科研需要,我们对2006年出版的《电气控制与PLC应用》一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本次修订,除保持本书深入浅出、系统性强、富有工程性及便于自学的特点外,删除了第10章“三菱和欧姆龙系列PLC”,增加了“基于S7—300/400的工业网络”一章,并增加了9.4节、9.5节,力求奉献给读者一本更专业、较完美的西门子S7系列PLC教科书。同时,配套出版了《电气控制与PLC应用练习及实践》(ISBN 978—7—121—07022—8)一书,便于教学、学习参考。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自动化、电气技术及相近专业的“现代电气控制”或类似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各类院校专科层次相关专业类似课程的选用教材,并可作为电子技术、电气技术、自动化技术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文摘 插图:


由发电厂生产的电能80%以上是以低压电形式付诸使用,每生产1kW的发电设备,需生产4万件各种低压电器元件与之配套使用。一套1700mm连轧机的电气设备中,需使用成千上万件品种、规格不同的低压电器元件。
从刀开关、熔断器等最简单的低压电器算起,到多种规格的低压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及由它们组成的成套电气控制设备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20世纪50年代前,我国的低压电器工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1953~1957年试制成功低压断路器、接触器等12大类,几百种产品。20世纪60年代,大功率半导体器件与有触头电器相互结合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低压电器产品约600多个系列,生产企业1000多家,产值约120亿元,市场销售的产品可谓“三代同堂”。第一代产品:20世纪60~70年代初,仅有17个系列,自行开发,填补我国低压电器工业空白;第二代产品: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产品进入更新换代的时期,分自行开发、技术引进、达标攻关3条线进行,开发新产品技术指标明显提高,保护特性较完善,体积缩小,适应成套装置要求;第三代产品:20世纪90年代,抓住主要产品系列,跟踪国外先进技术,开发生产高性能、小型化、电子化、智能化、组合化、模块化、多功能化产品。
至今,我国低压电器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品种、规格、性能、产量上基本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同时先进技术的引进,加快了新产品问世,从德国BBC公司、AEG公司和美国西屋公司引进的ME系列低压断路器、B系列交流接触器、T系列热继电器、NT和NGT系列熔断器等产品制造技术,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有的产品还返销到国外。我国开发生产的大容量智能化的“万能式断路器”,DW415系列分别有智能型、多功能型和一般型。CJ45系列交流接触器,电流等级分别有9~800A、12~14个规格,采用积木模块化结构。模块包括辅助触头、延时、机械联锁、过电压保护、节能、通信接口等。智能型电子式继电器带有通信接口,并能与第三代交流接触器组合成智能型启动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