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页码:172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 ·ISBN:7533914155/9787533914158 ·条形码:9787533914158 ·版本:第2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欧也妮·葛朗台 |
 |
|
 |
欧也妮·葛朗台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页码:172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
·ISBN:7533914155/9787533914158
·条形码:9787533914158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儿童
·丛书名: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内容简介 《欧也妮·葛朗台》内容简介:葛朗台是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典型。在不同时期,他通过行贿投机、造谣欺骗、囤积居奇等多种手段获得快速增长财富的机会,暴露出了资产阶级的本质特征:吝啬、贪婪、狡诈和冷酷。
一、吝啬。葛朗台腰缠万贯却吝啬至极。来了亲戚,他不让加菜,竟叫佃户打些乌鸦来熬汤;妻子卧病在床,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破费钱财;女儿过生日,他要“大放光明”,也不过是点了两支蜡烛。
二、贪婪。葛朗台是个极端贪婪的人。在他眼里,金钱高于一切。“看到金子,占有金子”,成了他的嗜癖。无论是像老虎一样扑向黄金妆匣,还是他临死前长时间地盯着金币,这些细节都让读者看清了他的贪婪之心。
三、狡诈。葛朗台聪明透顶,深藏不露。在与人做生意时,他装聋作哑,诱使对方上当;同时,他擅长运用囤积居奇、商业投机等狡诈手段来为自己敛财,这正是资本主义社会初期活跃于经济领域的狡猾的大资产者的写照。
四、冷酷。葛朗台除了金钱以外,对任何人都冷酷无情。无论是他对弟弟破产自杀的无动于衷,对侄子走投无路的漠不关心,还是对妻子的满不在乎,对女儿的冷酷无情,都在告诉我们:拜金主义已使葛朗台心理扭曲,除了发财的快乐以外,他体验不到任何幸福。
葛朗台的形象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吝啬鬼的典型。
欧也妮的形象是作者怀着同情之心和赞美之情来塑造的。与葛朗台恰恰相反,她是那个“金钱王国”里的特殊存在。她拥有巨额的财产,但人类的自然品质尚未为金钱所改变。当她得知查理身无分文而又急需用钱时,毅然拿出自己的全部金币赠给他;为了父亲,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遗产的继承权。父亲死后,她成了继承人,慷慨解囊,办了不少公益和虔诚的事业,兴办教会小学、养老院、图书馆、装修教堂、资助女仆。人类之温情在欧也妮身上熠熠生辉。
和对金钱一样,欧也妮对爱情的态度也完全不同于世俗,对爱情虔诚的程度完全超脱了金钱的制约。她深深地爱着查理,当查理亲手把她用整个心灵建造起来的爱情天堂捣毁时,她仍然忍受了痛苦,拿出“巨款”来阻止债权入宣布叔父破产,成全了背叛者的幸福。
但是,欧也妮这个天真淳朴的姑娘却逃不了人间利益的盘算。她人在金子堆里,而精神却在极度贫穷之中挨日子;“这便是欧也妮的故事,她在世等于出家,天生的贤妻良母,却既无丈夫,又无儿女。也无家庭”。她悲苦凄凉的生活道路有力地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这样一条规律:“在人的道德变成买卖对象的地方——没有学会出卖感情的人,金钱就成为苦难和灾难的最大根源。”
作者简介 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毕生最重要的作品——卷帙浩繁的巨著《人间喜剧》在小说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人间喜剧》分《分析研究》、《哲理研究》、《风俗研究》三部分,由九十多部作品组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社会,反映出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历史趋势,再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风貌。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一百余年来,巴尔扎克的作品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编辑推荐 《欧也妮·葛朗台》: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文摘 中产阶级的面目
某些内地城市里面,有些屋子看上去像最阴沉的修道院,最荒凉的旷野,最凄凉的废墟,令人悒郁不欢。修道院的静寂,旷野的枯燥,和废墟的衰败零落,也许这类屋子都有一点。里面的生活起居是那么幽静,要不是街上一有陌生的脚步,窗口会突然探出一个脸孔像僧侣般的人,一动不动的,黯淡而冰冷的目光把生客瞪上一眼的话,外地客人可能把那些屋子当做没有人住的空屋。
索漠城里有一所住宅,外表就有这些凄凉的成分。一条起伏不平的街,直达城市高处的古堡,那所屋子便在街的尽头。现在已经不大有人来往的那条街,夏天热,冬天冷,有些地方暗得很,可是颇有些特点:小石子铺成的路面,传出清脆的回声,永远清洁,干燥;街面窄而多曲折;两旁的屋子非常幽静,坐落在城脚下,属于老城的部分。
上了三百年的屋子,虽是木造的,还很坚固,各种不同的格式别有风光,使索漠城的这一个区域特别引起考古家与艺术家的注意。你走过这些屋子,不能不欣赏那些粗大的梁木,两头雕出古怪的形象,盖在大多数的底层上面,成为一条黝黑的浮雕。
有些地方,屋子的横木盖着石板,在不大结实的墙上勾勒出蓝色的图案,木料支架的屋顶,年深月久,往下弯了;日晒雨淋,椽子已经腐烂,翘曲。有些地方,露出破旧黝黑的窗槛,细巧的雕刻已经看不大清,穷苦的女工放上一盆石竹或蔷薇,窗槛似乎就承受不住那棕色的瓦盆。再往前走,有的门上钉着粗大的钉子,我们的祖先异想天开的,刻上些奇形怪状的文字,意义是永远没法知道的了:或者是一个新教徒在此表明自己的信仰,或者是一个旧教徒为反对新教而诅咒亨利四世。也有一般布尔乔亚刻些徽号,表示他们是旧乡绅,掌握过当地的行政。这一切中间就有整部法兰西历史的影子。一边是墙壁粉得很粗糙的,摇摇欲坠的屋子,还是工匠卖弄手艺的遗物;贴邻便是一座乡绅的住宅,半圆形门框上的贵族徽号,受过了一七八九年以来历次革命的摧残,还看得出遗迹。
这条街上,做买卖的底层既不是小铺子,也不是大商店,喜欢中世纪文物的人,在此可以遇到一派朴素简陋的气象,完全像我们上代里的习艺工场。宽大低矮的店堂,没有铺面,没有摆在廊下的货摊,没有橱窗,可是很深,黑洞洞的,里里外外没有一点儿装潢。满板的大门分做上下两截,简陋的钉了铁皮;上半截往里打开,下半截装有带弹簧的门铃,老是有人开进开出。门旁半人高的墙上,一排厚实的护窗板,白天卸落,夜晚装上,外加铁闩好落锁。这间地窖式的潮湿的屋子,就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