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页码:31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09005639/9787509005637 ·条形码:9787509005637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开膛手杰克的百年孤寂 |
 |
|
 |
开膛手杰克的百年孤寂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页码:31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09005639/9787509005637
·条形码:9787509005637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青马文库·岛田荘司系列
·图书品牌:青马图书
内容简介 《开膛手杰克的百年孤寂》内容简介:一九八八年九月西柏林市区的夜晚,一点也不平静。拥有四年资历的女警莫妮卡刚调到风化组,奉命和同事克劳斯一起进行深夜巡逻。但就在凌晨时分,他们却突然听到了女人的惨叫声!
当莫妮卡与克劳斯赶过去时,发现常在小巷内拉客的妓女玛莉已倒在墙边,脖子上被划了一道伤口,鲜血不断地涌出,更恐怖的是她的腹部被利刃从上到下割开,连一部分的内脏都被拉了出来……然而这起震撼全德国的凶杀案,却只是连续杀人事件的开端,接下来很快地又出现了第二个、第三个遇害者的尸体……
五起命案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和百年前发生在伦敦的“开膛手杰克”连续杀人案非常相似。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开膛手杰克”在柏林复活了吗?……
一八八八年在伦敦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开膛手杰克”杀人事件,他在连续杀害了五名妓女并寄信给警方挑衅之后,却从此消声匿迹。这起堪称史上“最完美犯罪”的谜团,百年后在岛田大师的笔下又于柏林重生了!《开膛手杰克的百年孤寂》中满溢着历史之奇、解谜之诡,也成就了一部引人入胜的超完美杰作!
作者简介 岛田庄司,日本推理小说之神,一九四八年出生于日本广岛县。武藏野美术大学毕业后,从事过各式各样的工作。33岁时岛田以本格推理《占星术杀人魔法》初试啼声,一炮而红,成为推理小说迷心中的传奇经典之作。
岛田庄司是日本当今推理小说界的重镇,也是所谓“新本格派”的创始者。当代的推理作家没有一个不受到他的影响,其中有“新本格派旗手”美誉的绫辻行人更尊岛田为师。
在八十年代社会派当道的推理小说界,岛田每年均推出话题巨作,其中《占星术杀人魔法》被日本推理作家协会选为二十世纪最佳推理小说TOP10:本书则获颁日本“福尔摩斯特别奖”。
岛田的推理小说主要有两大系列,一为御手洗洁系列,代表作为《占星术杀人魇法》、《异邦骑士》等。另一则为吉敷竹史系列,代表作为《北方夕鹤2/3杀人》、《出云传说7/8杀人》等。《开膛手杰克的百年孤寂》则为单篇的推理杰作。
编辑推荐 《开膛手杰克的百年孤寂》:
一八八八年,英国伦敦发生了惨绝人寰的杀大事件。杀人魔“开膛手杰克”接连杀害了五名妓女,并将其剖腹后挖出内脏。他在公然寄信挑衅警方后从此销声匿迹,成为当时未解之谜。
一九八八年九月,时空变换到百年后的西柏林,在市区深夜的巷弄中响起的骇人惨叫声,从地狱中归来的“开膛手”再次拉开连续杀人的序幕……。
犯罪史上最血腥恐怖的杀人魔——“开膛手杰克”时隔一百年之后,重返世间。
隐藏于黑暗中的“开膛手’’再次举起制裁之利刃……
“全世界的寒冷都涌向了我。成千上万的嘲笑化为针,刺着我的毛细孔。”
目录 序
一九八八年·柏林
一八八八年·伦敦
一九八八年·柏林
一八八八年·伦敦
一九八八年·柏林
尾声
改定版后记
……
序言 一八八八年的伦敦,是一座藏污纳垢的城市。英国各地,乃至于在德国等欧洲大陆无法谋生的人们,像污水流入水沟一样地流进伦敦。
这些人毫无例外地都住在伦敦的东郊,也就是所谓的伦敦东区(贫民区)。当时经常有七万五千人在那个贫民区里蠕动着。
散发出腐臭味道的成排出租房子里,一个房间住着好几个家庭,地下室还有人与猪同居的情况。
偷猎兔子、狗、老鼠等人住的房间最可怕。为了把那些动物的毛皮卖给商人,他们在房间里剥皮,所以总是弥漫着动物的毛发臭味,而他们的妻子做手工糊火柴盒的浆糊味,则与厨房腐败的鱼或蔬菜混在一起。可是,住在那样房间里的人,却绝少打开窗户。因为房子的外面也一样臭。
然而,他们的生活还算好,因为贫民的下面还有将近十万人口的赤贫阶层。他们没有固定的收入,被迫过着比贫民更低等的生活。他们衣着褴褛,没有鞋子可以穿;有鞋穿的人,对他们而言鞋子比较像是装饰品,并没有太大的实质用途。
最让人惊讶的是,还有人过着比赤贫阶层更糟糕的生活,他们是乞丐、流浪汉、罪犯等等。这些人的数目不下于一万一千人,他们饿着肚子,整日像狗一样在东区徘徊,四处寻找食物,睡在建筑物的屋檐下或空地上。他们虽然是人,却过着和动物没有什么差别的生活,只求能活下去。
生活在底层的人们中,女性大多站在街头拉客,靠出卖肉体维生;男人能做的工作则是捡狗大便,把狗大便卖给皮革的鞣皮业者,因为狗大便能让皮革有更好的光泽。
不管怎么努力,他们辛苦了一天所能赚到的钱,大约只是西区的有钱人们赏给擦鞋匠的小费。上一个世纪末伦敦东区的边缘,就是这样的状况。
上层社会的人有钱有地位,温饱思淫欲;下层社会的人因为贫困与绝望,挺而走险地过活。一般人虽然树,应该可以见证伦敦的这一页兴衰史吧!
谁也看得出文明的中心已经往西渡过大西洋,而一九八八年的现在,与百年前的大英帝国首都伦敦一样充满矛盾的城市便是柏林。
西柏林是一个奇妙的都市,像孤岛一样地独自漂浮在可以说是希特勒千年帝国遗产的东德“红色大海”里。它的四周是高耸的围墙,住在里面的人虽然仿佛被关在围墙里的囚犯,其实却是“自由”的。
一九六一年,无数想翻越耸立在柏林中央围墙的德国人流血了,而开枪射击他们,让他们流血的人,也还是德国人。
因为有高耸的围墙,所以围墙边缺少绿化的公寓租金也一直无法提升。围墙带来的压迫感和象征危险的意念,让多数人对这个地区敬而远之。
像这种房租低廉的公寓地区,如果只租给学生的话也还好,可是当从外国迁徙而来,没有固定工作的劳动阶级也住进来以后,这个地方就渐渐变成贫民窟了。而这个像百年前伦敦东区的地方,也位于这个都市东边的围墙边,在克劳兹堡(Kreuzberg)或莫阿比特(Moabit)一带。
西边的政府不承认东德是一个国家,也不认为东柏林是东德的首都。因此,有不少从土耳其或波兰、南斯拉夫等国流窜出来的难民,经由东柏林,进入了西柏林,在克劳兹堡停下流浪的脚步。西德政府因为希特勒时代所欠下的人权债务,所以无法拒绝难民的流入,导致如今西柏林两百万人口当中,有百分之十二是土耳其人。随着克劳兹堡的贫民窟化,柏林围墙边变成了二十世纪的“伦敦东区”。
流窜到西柏林的难民只能从事清道夫或简单的餐饮从业员的工作,也有一部分人从事色情行业、开设色情商店,女人变成了妓女。她们大多是公娼,但也有站在街上拉客的私娼。
西德的人民很想离开这样的西柏林,住在西德的本土境内,所以仿佛孤岛的西柏林曾经出现大量人口外移的现象。西德政府为了守住西柏林这个据点,便免除西柏林年轻男子服兵役的义务。
如此这般,西柏林颓废了。如今的西柏林已变成外国势力与观光客获取短暂快乐的边塞地区,实质上从北到南依序成为法国、英国、美国分割统治的殖民地。这里街头上的年轻人对政治十分冷漠,他们不愿对政治的事情发表言论的理由,是因为他们感到矛盾;而导致他们矛盾的,单纯只是因为他们正巧出生在这早。
文摘 一九八八年·柏林
1
一九六二年的十一月,我好像出生在汉堡南郊的仓库街区,那里是一个令人作呕的贫民窟。不过,尽管是一个什么东西都在腐烂之中的区域,在十一月将尽的时候,还是给人一种相当干净的印象。因为天气变冷,街道上的垃圾不再发出扑鼻的臭味了。
我不知道我的母亲是怎么样的女人,也不知道她的职业。但是,看到她死时的模样,大概就可以想象她是怎么样的女人了。
我母亲死的时候,听说才24岁,当时她住在仓库街区边缘又小又脏的公寓里,那个公寓比丢弃垃圾的地方还要臭。我懂事之后,还到那里看过好几次。不过,我没有进屋子里看,因为没有那种必要。面对房子窗户的小巷里,随时都有装满不知道是什么奇怪药罐子的木箱,或堆积如山的生锈铁屑,只要爬到那些东西的上面,就可以从窗户看到屋子里的情形了。
那是一问地板上铺着粉红色瓷砖的奇怪房间,很像城市郊区便宜旅馆的厕所。
母亲的肚子被剖开地死在那里。她的咽喉被刺了一个大洞,刀子从她左边的肚子一路切割到脸颊。
腹部的裂痕也一样,伤口从心窝直切到下腹部。像老旧床垫的外层帆布被切割开一样,内脏有如弹簧或棉絮般从肚子里翻出来。
某个脏器被剖开,里面的“东西”被掏出来,抛在地板上。被剖开的器官是子宫,缠绕着脐带,全身是血躺在粉红色瓷砖上的“东西”就是我。当时的我处于假死状态。而代替我被塞进肚子里的,知道是什么东西吗?
是《圣经》。很慎重地塞进肚子里的是两本厚厚的《圣经》,一本英语版、一本德语版,实在太好笑了。
大概是发现得早吧,医生剪断了我身上的脐带,做了紧急处理后把我放在保温箱里。虽然早产了一个月,我却因此奇迹般地活下来了,也才可以如此眺望这间有如猪舍般的小屋二十几年。不过,我对医生或这个世界并没有感激之情,因为我并没有拜托别人让我活下来。若真的要道谢,或许我应该谢谢杀死我母亲的家伙。不知道那家伙是哪一根神经出了问题,而把我从子宫里掏出来,让我不至于在母亲的体内窒息。
感激之情、神、教堂、祈祷等等,都是无聊的事情。我的生命根本没有意义,我只是一个垃圾:所以培养垃圾的这个世间,则是一个大垃圾场。因为我的命运原本应该死在冷冷的粉红色瓷砖上。
后记 关于《开膛手杰克之百年孤寂》,我曾经有很多想写的事情。可是,当时的很多事情已经从我的记忆里消失了,所以我对以下我写的东西是否正确,其实不是很有信心。 一九八八年我写这本书的理由,我倒是记得很清楚。那是因为受到集英社能干的编辑Y田H树先生的固执劝诱所致。当我问他为什么一定要我写时,他的回答竟然是:在他的想像里,我和英国谜一样的杀人狂“开膛手杰克”很像。他的话很奇怪,什么叫做很像?很像没有人见过的人?这话是说不通的。被他这么说时,我心里不是很舒服,所以就把他的提议放在一边不管了。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来了。他也说过我像芥川龙之介,还固执地要我写关于芥川的小说。那么,按照他的说法延伸,芥川是不是也很像开膛手杰克?Y田先生实在是一位拥有特殊方法论的编辑,他似乎相信小说的内容倾向,可以取决于写小说的人的外貌。
总之,在他的关照下,我在伦敦的悉尼街(Svdnev Street)住了一段时间,Y田先生还把仁贺克雄先生研究开膛手杰克的大作《伦敦的恐怖》一书,送到我租住的地方。那时大约是一九八七年,若从发生开膛手杰克连续杀人事件的那年——八八八年算起,正好是第九十九年的春天。Y田先生心里的计划好像是:因为模样相似,所以我大概可以在发生开膛手杰克事件的第一百周年时,出版有关“开膛手杰克”的书。
当时我对“开膛手杰克”的事件虽然有一些了解,也有一些兴趣;但若要谈到事件细微的部分,那么我所知道的事情,实在太微不足道了。老实说直到读了仁贺先生的大作后,我才对“开膛手杰克”的事件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姑且不论Y田先生的用意为何,毕竟“开膛手杰克”的事件一直是一个谜,这种情况基本上就会刺激我的挑战欲,我立刻就着迷,于是这个事件便住进了我的脑子里,久久挥之不去。把我送到伦敦,又让我看研究开膛手杰克的书,当然会勾起专门描写犯罪小说的作家的兴趣。我果然中了Y田编辑的计,如他所愿地展开写作之旅。
住在伦敦的时候,我好几次搭乘地下铁去伦敦的东区,到开膛手杰克事件的五个命案现场,一一做实地的探访。可是,此时的伦敦东区,早已不是发生事件时的危险贫民窟,而是让人觉得相当干净的印度街,更不再是妓女们在入夜后街头拉客的地方了。反倒是我在巴黎看到的圣丹尼地区,或柏林的库丹大道一带,更像开膛手杰克杀人事件的舞台。经过了这样的实地探访后,我决定百年后发生类似事件的舞台不是伦敦,而是西柏林。虽然巴黎的圣丹尼地区也可以成为事件的舞台,但是基于某种奇妙的逻辑感和开膛手杰克的犯罪手法,我觉得当时的德国是更适合发生事件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