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页码:31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36699832/9787536699830 ·条形码:9787536699830 ·版本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养老三付药 |
 |
|
 |
养老三付药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
·页码:31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36699832/9787536699830
·条形码:978753669983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解读国医养生经典丛书
·图书品牌:重庆日日新
内容简介 《养老三付药》讲述了:一个人没有活到一百岁。怎么能谈一百岁的事呢?所以古人说:“寿未至高龄者。不足以言养老。”未至高龄者。即使谈养老之道。因为没有亲身验证。许多方法也是不可靠的。而该书原著,是寿近百年的清代大养生家曹庭栋的养生笔记,而且大多为76岁后所作,其内容的细致、平实。方法的简便易行,是中医养生读物中罕见的。他不近丹药,不求仙方,惟从日常做起,貌似寻常,却有着深厚的国医养生至理,所以被后世奉为“养生圣经”。而该书之于养老。只开出三付药而已,即起居、守静和粥。
编辑推荐 《养老三付药》:迄今为止,中医的精义和灵魂仍然只存在于传统中。中医不只重视养疗之方、调治之法,中医更重视对身体的全息理解,更在乎对“自然”的亲近。中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日常行为。中医甚至认为。即使疾病也具有某种健康倾向。
回归到真正的中医世界,首先应从中医名典的解读开始。
起居贵在摄养睡眠是许多人面对的大问题。卧室的设置、床的摆放、睡姿和朝向。以及睡衣和被褥,都对睡眠质量有直接影响。中医对睡卧的理解,还包括晨起后的导引、饮食与护卫气血的众多方法。
解决抢眼问题的“操”、“纵”二法,是中医顺天应时的物有“心术”,抢眼时不妨一试。
睡前打坐,醒后用功,简单的方法即能令人筋脉舒活,气血通畅。
对饮食,中医认为吃得好,不如吃得身体微微发汗,这正是饮食报送之要道。
守静重在“服老”从小到老,人的一生将历经由弱至强、由强至壮、由壮而衰的自然过程。每个时期,身体情况各不相同,而养寿者则应顺应身体的变化,万事都不能强力而为。
人一当“服老”,就不会有不适时宜的奢求,不过度奢求;不过度奢求,心就会安定,而心安定了,人的精气才会得到蓄养。
粥最是益寿美食养生家说,饮食有三化,即火化、磨化、腹化。而老人口齿松脱,脾胃功能降低,应以火化为主。粥正是“火化”之食,同时又能入药,是最能满足调治之需的养老美食。
目录 卷一·起居贵在摄养
安寝
晨兴
盥洗
饮食
散步
昼卧
夜坐
卷二·守静重在“服老”
燕居
省心
见客
出门
防疾
慎药
消遣
导引
卷三·防病全在小节
书室
书几
坐榻
杖
衣
帽
带
袜
鞋
杂器
卷四·安睡最养神气
卧房
床
帐
枕
席
被
褥
便器
卷五·粥最是益寿美食
粥谱说
择米第一
择水第二
火候第三
食候第四
上品三十六
中品二十七
下品三十七
老老恒言·文言原本
器物及中医名词索引
……
序言 《养老三付药:起居、守静和粥》(原名《老老恒言》,又称《养生随笔》),是一部在清代享有盛誉的养生名著,为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文学家曹庭栋撰。曹庭栋字楷人,号六圃,自号慈山居士,浙江嘉善魏塘镇人。其生活于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乾隆六年(1741年)举人。史料记载,曹庭栋自幼嗜学,工诗文。中年后,绝意仕途,于居处累土为山,日“慈山”,一生以弹琴赋诗、画兰竹、临摹篆隶自娱。曹氏著述颇丰,除《产鹤亭诗集》九卷传世外,所著《易准》、《孝经通释》等六种著述被纳入《四库全书》之中。然而,他最有影响的还是本书。作者写作此书时已经七十五岁,寿至九十余岁才去世,这在当时已是罕见的高寿了。
本书共五卷,前四卷论饮食起居及日常保健,第五卷为粥谱。作者将粥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详述用料及制作之法。作者从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广泛阐述了日常生活中的养生方法,所述内容具体生动、切实可行,被后世奉为“健康之宝”。
古人将九十老人称为“朝杖之年”,百岁老人则称为“人瑞”。曹庭栋得享此高寿,与他的养生经验大有关系。曹氏谈养生具有以下特点:
一、认为养生应顺应自然,生活习惯应合四时阴阳。他在《省心》篇中说:“老年人肝血渐衰,未免性生急躁,旁人不及应,每要急躁益甚,究无益于事也。当以一‘耐’字处之。百凡自然就理,血气既不妄动,神色亦觉和平,可养身兼养性。”他认为,早晨略进饮食后,如果正好遇上日晴风定的天气,就可倚南窗之下,背着日光而坐,感受太阳的温暖。脊梁晒得微微暖和了,就能够使全身和畅。目光是太阳的精华,发出的光芒可以强壮人的阳气,对人体有极大的补益。过了中午,阴气渐渐生长,目光开始减去它的温暖,这时就没必要在外面久坐了。这种“不事药饵,不希道引,惟以自然为宗”的养生之道受到很多养生家的赞赏。
二、注重起居饮食,将养生融于日常生活之中。如讲老人所用褥子,曹氏认为,如果要安稳地睡觉,必须要垫厚褥子。老年人骨瘦体弱,尤其需要厚褥子,而且必须多准备几条,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渐冷渐加。其中,应该每年用一条褥子换上新棉絮,使用时紧挨着身体,新棉絮使人睡觉时倍感松软。以后依次更换,这样,每年都有新棉絮褥子挨着身体睡觉了。在老年人的饮食方面,曹氏赞同华佗在《食论》中的论点,认为食物须经“三化”,一是火化(须烂煮),二是口化(宜细嚼),三是腹化(依靠脾胃自动消化),这样食物才易被消化吸收而供添营养。
文摘 插图:


卷一·起居贵在摄养
安寝
别让“念头”太多
睡眠少,是每个老年人都要面对的大问题。《灵柩·大惑论》说:“人体的卫气不能按时退归营阴而常常滞留于阳表,就会导致阴气虚弱;阴气虚弱了,人自然就不能闭目入睡。”卫气是肺脏调节之气,主要由来自脾胃的水谷精微所化生;在肺的作用下,它运行于经脉之外,布散于全身,有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脏腑的功能。营气也是脾胃中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之气中的营养物质;营气分布在血脉之中,随血液循环营运于全身,作用于脏腑。卫气属阳,主动;营气属阴,主静。如果卫气经常留在阳表,不能适时归入营阴,阴阳不能相交,那么阴气就会虚弱,阴气虚弱了,人自然就不能安寝了。
人如何才能安睡呢?医书中所载的药方很少听说是有效的。北宋哲学家邵雍,曾根据《易经》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创立象数之学,即先天学。他说,一个人如果醒着,“神”就栖止在眼目上;如果睡着了,“神”就归入心中。又说:“一个人的‘神’是被心所统摄的”。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神”是在先天之精的基础上化生的,它蕴藏在五脏中,由心来主宰。“神”会随着自然界阴阳的消长而变化。白天属阳,阳主动,所以“神”营运于外;而夜晚属阴,阴主静,所以“神”退归于心。当“神”安静地退归于心时,人就能睡着,否则“神”就会游荡飞扬,而人就不能安然入眠。以,上关于如何入眠的道理,基本上都强调以清心为根本。然而“心”实在是最难把握的。那么,如何把握住“心”,将“神”退归于心呢?首先应该心态平和、安居静养。入睡时,将心中的一切想法都视作未来的打算,在一个念头刚刚产生时,立即将它除去,这样,“念头”就愈除愈少,渐渐就没有“念头了;没有“念头”,人的“神”就会归入到心,人自然就可以安睡了。一个人如果成天被事务所干扰,各种欲望如火一般炙热,难免辗转反侧,要想在短时间内安静入眠,肯定是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