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计算机与网络 > 操作系统 >

微机操作系统与网络实用技术

2010-02-18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20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3月 ·ISBN:7040161044 ·条形码:9787040161045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微机操作系统与网络实用技术 去商家看看
微机操作系统与网络实用技术 去商家看看

 微机操作系统与网络实用技术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20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3月
·ISBN:7040161044
·条形码:9787040161045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操作系统与网络技术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微机操作系统与网络实用技术》以操作系统为纲,系统地介绍了当前流行的windows NT/2000/XP /2003和网络系统的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介绍了与操作系统有关的硬件知识。内容包括:PC主机上常用的硬件知识、Pc机外存知识、网络知识、Internet实用技术、Windows NT系统、Windows 2000系统、Windows XP系统、windows 2003系统等内容。《微机操作系统与网络实用技术》适合作为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材,亦可作为培训班教材。
编辑推荐 《微机操作系统与网络实用技术》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绪论
0.1 课程内容及目的
0.2 PC机操作系统概述
O.3 微机特点
第一章 PC主机上常用的硬件知识
1.1 CMOS的设置
1.1.1 BIOS的功能
1.1.2 主板BIOS的升级
1.1.3 去掉机器的口令
1.1.4 系统参数的设置
1.2 RAM及Cache
1.2.1 RAM
1.2.2 Cache
1.3 PC机总线结构
1.3.1 系统总线
1.3.2 局部总线
1.3.3 外部总线
习题
实验

第二章 PC机外存知识
2.1 硬盘的配置处理
2.1.1 硬盘低级格式化
2.1.2 建立硬盘分区
2.1.3 硬盘的高级格式化
2.2 硬盘的故障处理与保护
2.2.1 硬盘故障处理
2.2.2 硬盘保护方法
2.3 安装双硬盘或外置式光驱
2.3.1 安装双硬盘
2.3.2 安装外置式光驱
2.4 光盘的基础知识
2.4.1 CD光盘
2.4.2 DVD光盘
2.4.3 使用DVD光驱的实用技术
2.5 可移动存储知识
2.5.1 磁存储技术
2.5.2 固态存储技术
习题
实验

第三章 网络知识
3.1 网络的基础知识
3.1.1 网络的定义和协议
3.1.2 网络的互联设备
3.1.3 网络的结构及数据交换方式
3.2 局域网(LAN)
3.2.1 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3.2.2 令牌环
3.2.3 令牌总线
3.2.4 高速局域网
3.2.5 虚拟局域网(VLAN)
3.2.6 无线局域网(WLAN)
3.2.7 局域网主要研究的课题
3.3 广域网(wAN)
3.3.1 广域网的特点和通信协议
3.3.2 广域网的连接
习题

第四章 Windows NT系统
4.1 NT网络基础知识
4.1.1 Windows NT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4.1.2 NTS4.O的网络功能
4.2 安装NTs4.0服务器
4.2.1 安装NTs4.0服务器
4.2.2 检查安装完的NTs4.0服务器
4.2.3 系统故障排除
4.2.4 设置NTs4.0服务器的局域网功能
4.2.5 将NTs4.0服务器设置为路由器
4.3 建立并管理用户及用户组
4.3.1 用户账号的建立及管理
4.3.2 建立新的用户组及添加组成员
4.4 从工作站登录到NTs4.0服务器
4.4.1 从windows9x工作站登录到NTs4.0服务器
4.4.2 从DOS工作站登录到NTS4.0服务器
4.5 NT网络的资源共享
4.5.1 设置文件夹资源共享
4.5.2 设置共享文件和文件夹属性
4.5.3 从工作站映射网络驱动器
4.5.4 网络打印机的使用
4.6 无盘工作站
4.6.1 无盘工作站的启动过程
4.6.2 安装无盘工作站
4.7 建立NT网站
4.7.1 安装NTs4.O服务器网络
4.7.2 设置服务器
4.7.3 域用户设置管理
4.7.4 远程访问测试和HTML方式管理
4.7.5 将NT连上Internet
4.8 Windows NT系统的注册表
4.8.1 Windows NT注册表的数据结构
4.8.2 编辑Windows NT注册表
4.8.3 利用导出功能备份Windows NT注册表
4.8.4 利用所导出的备份文件恢复Windows NT注册表
习题

第五章 Windows 2000系统
5.1 Windows 2000系统概述
5.2 Windows 2000网络性能
5.2.1 Windows 2000网络架构
5.2.2 Windows 2000网络共享功能
5.2.3 Windows 2000网络打印
5.3 Windows 2000系统的安全性
5.3.1 Kerberos安全验证机制
5.3.2 Windows 2000对电子商务的支持
5.4 Windows 2000系统策略编辑器
5.5 实现windows98/ME或Windows NT与Windows 2000共存
习题

第六章 Windows XP系统
6.1 windows XP系统概述
6.2 windows XP系统安装与卸载
6.2.1 Windows XP系统全新安装
6.2.2 windows XP系统全自动安装
6.2.3 windows XP系统的克隆安装
6.2.4 windows XP系统的卸载
6.3 windows XP系统的功能
6.3.1 用户和组管理
6.3.2 windows XP系统的组策略
6.3.3 windows XP系统的特殊功能
6.4 多系统共存
6.4.1 实现多系统的原理
6.4.2 多个windows系统的安装
6.4.3 多系统资源的共享
6.4.4 多系统的卸载
6.5 系统的安全性
6.5.1 防火墙的设置
6.5.2 安全设置浏览器
6.5.3 辅助的安全设置
6.6 建立个人网站
6.6.1 宽带入网
6.6.2 使用IIS软件架设Web服务器
6.6.3 使用Apache软件架设Web服务器
6.6.4 Web服务器的管理与维护
习题
实验

第七章 Windows 2003系统
7.1 Windows 2003系统概述
7.1.1 Windows 2003系统的组成
7.1.2 Windows 2003系统的特点
7.1.3 Windows 2003系统的核心技术
7.2 Windows 2003网络特性
7.2.1 Windows 2003网络结构框架
7.2.2 Windows 2003网络性能
7.3 Windows Server 2003各种版本性能介绍
7.3.1 Windows Server 2003标准版
7.3.2 Windows Server 2003企业版
7.3.3 Windows Server 2003数据中心版
7.3.4 Windows Server 2003Web版
7.4 使用IIS6.0构建Web网站
7.4.1 典型的Web网站设计方案
7.4.2 使用IIS6.0建立Web网站
7.5 使用Windows Server 2003在两站点间建立VPN
习题
实验1
实验2

第八章 Internet实用技术
8.1 Internet
8.1.1 互联网络系统
8.1.2 Internet在中国
8.1.3 Internet域名系统
8.1.4 IPv6协议地址及性能分析
8.1.5 Internet应用服务
8.1.6 Internet上病毒的防治
8.2 Intranet网络
8.2.1 DNS服务器的安装与设置
8.2.2 其他服务器的安装与设置
8.2.3 客户机的安装与设置
8.3 校园网
8.3.1 总体设计方案
8.3.2 性能分析
8.3.3 IP地址的分配
8.3.4 校园网的建设
8.4 下一代网络技术
8.4.1 下一代互联网
8.4.2 高性能Internet关键技术
习题
参考文献
……
序言 本书自第一版出版后,三年已经过去了,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三年也许不算长,但对计算机科学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尤其是面向应用的计算机技术,因此,及早对本书内容进行更新和修订是非常必要的。这次再版的内容仍然保持原来的特点,即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故再版的内容更新的较大,其内容的总体框架结构为:
硬件的知识安排在绪论、第一章和第二章,绪论对微机系统进行了简要的概述,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讲授存储器、高速缓存、总线、光盘、优盘和BIOS、硬盘。
由于要讲述的windows NT/2000/xP/2003都将涉及到网络,因此从教学上把“网络系统知识”安排在第三章。在这里有些章节打了星号,表示可以不讲,需要者可自学。把“互联网的知识”安排在最后一章。
众所周知,操作系统是连接软件和硬件的桥梁,研究操作系统的发展就可以系统地了解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发展的情况,所以本教材就是以操作系统为纲,介绍了当前流行的win-dows NT/2000/xP/2003和网络系统的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介绍了与操作系统有关的常用的硬件知识。
这次本教材的再版,我们努力做到系统地把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分类归档,使学生们能够用发展的眼光掌握最新的技术。鉴于计算机技术是实践性相当强的技术,如何在理论指导下掌握这些最先进性的技术,这同样是本教材所关注的重点。由于我们个人的水平有限,书中可能有很多问题讲解得不够深入,仅希望我们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把它完善,使它成为一本好的教材。
文摘 插图:


5.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网络层的网络互联设备,它用于连接不同的逻辑网络。路由器的每一个端口都有唯一的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在网络系统的研究领域中,路由器技术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路由器之所以在互联网络中处于关键地位,是因为它处于网络层,一方面能够跨越不同的物理网络类型(DDN、FDDI、以太网等),另一方面能够在逻辑上将整个互联网络分割成独立的网络单位,使网络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
路由器的基本功能是把数据(IP报文)传送到正确的网络。对于不同规模的网络,路由器作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对于一个树形体系结构的互连网络,在主干网上,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路由选择。主干网上的路由器必须知道到达所有下层网络的路径,这需要维护庞大的路由表,并对连接状态的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
在地区网中,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网络连接和路由选择,即连接下层各个基层的网络单位一园区网,同时负责下层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
在园区网内部,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分隔子网。各个子网在逻辑上独立,而路由器是唯一能够分隔它们的设备,它负责子网间的报文转发和广播隔离,在边界上的路由器则负责与上层网络的连接。
Internet网络的核心通信机制是一种被称为“存储转发”的数据传输模型。在这种通信机制下,所有在网络上流动的数据都是以数据包的形式被发送、传输和接收处理的。接入Internet的任何一台电脑要与别的机器相互通信并交换信息,就必须拥有一个唯一的网络地址。数据并不是从它的出发点直接就被传送到目的地的,相反,数据在传送之前按照特定的标准划分成长度一定的片断——数据包。每一个数据包中都加入了目的计算机的网络地址,就好象套上了一个写好收件人地址的信封,这样的数据包在网上传输的时候才不会迷路。这些数据包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必须经过Internet上为数众多的通信设备或者计算机的层层转发,接力传递。古代驿站的运作情形就是这个过程的一个形象比喻,在Internet上,路由器正扮演着转发数据包的驿站角色。
路由器一般都是以硬件设备形式存在的,但是在某种情况下也有用程序来实现的软件路由器,两者的唯一差别只是执行的效率不同而已。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