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规范化操作指南/企业规范化管理操作指南系列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页码:22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115186685/9787115186683 ·条形码:9787115186683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内部控制规范化操作指南/企业规范化管理操作指南系列 |
 |
|
 |
内部控制规范化操作指南/企业规范化管理操作指南系列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页码:22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115186685/9787115186683
·条形码:978711518668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企业规范化管理操作指南系列
内容简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持久发展的稳定器,而政府监管部门的推动更使其成为企业管理的热点。《内部控制规范化操作指南》作者在充分吸收国际内部控制先进理念与实际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将内部控制的思路加以整理,用图表的形式将内部控制设计、运行和评价的基本思路、操作方法一一展示,提供了一份规范化的内部控制操作指南。
《内部控制规范化操作指南》适合企业管理人员、企业财务人员、管理咨询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使用。
作者简介 徐荣才,著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专家,国际注册管理咨询师。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经济学硕士。曾长期供职于国家审计署,任处长,先后在公司担任财务处长、财务总监,现为中天恒管理咨询公司、中天恒达工程咨询公司和中天恒会计师事务所总咨询师,先后主持大唐国际、国华物流、中储棉等十几家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的设计。多年从事会计、审计、税务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出版《3C框架:中国式内部控制》、《全面风险管理规范解析及案例分析》等著作50余种,发表文章。
目录 第1章 内部控制概述
1.1内部控制的概念
1.2内部控制的目标
1.3内部控制的要素和内容
1.4内部控制的方法
1.5内部控制建设的原则
1.6内部控制建设的依据
第2章 控制环境
2.1控制环境的概念
2.2控制环境的作用
2.3控制环境的内容
2.3.1治理结构
2.3.2组织结构
2.3.3职业道德
2.3.4胜任能力
2.3.5经营理念
2.3.6人力资源政策
第3章 业务梳理与业务流程
3.1业务梳理概述
3.2业务流程概述
3.3流程目录及其编制
3.4流程图及其编制
第4章 目标设定
4.1目标设定的概念
4.2内部控制目标的分类
4.3目标设定的原则与方法
4.4内部控制目标范例
第5章 风险评估
5.1风险评估的概念
5.2风险的特点
5.3风险的分类
5.4风险评估的内容
5.4.1风险识别
5.4.2风险分析
5.4.3风险评价
5.4.4风险应对
第6章 控制活动--控制点与控制措施
6.1内部控制活动的控制点
6.2内部控制活动的控制措施
第7章 控制责任和控制证据
7.1控制责任
7.2控制证据
第8章 信息与沟通
第9章 内部控制监督
第10章 内部控制评价
第11章 控制制度
……
序言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无需再作添足之评。但从我们中介机构的感受出发,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成就是使企业成为真正的独立主体,为实现其目标而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利益的趋动和战略的吸引,给企业提供了改善管理的强劲的内在动力,推动企业不断强化管理。而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又给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外在压力,迫使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这些年来,一系列新的管理理念、方法与工具,不管是国人自创的,还是舶来的,在中国大地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有的如时尚潮流,热闹一阵便归于平静,甚至消失得无影无踪。但终有一些被中国企业最终接受,成为企业管理体系的支柱,支撑起中国企业管理体系,推动了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正是这些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与工具的应用,使许多企业逐渐摆脱计划经济(国有企业)和家族式管理(民营企业)的束缚,走向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但是,毋庸置疑,从总体上讲,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仍然较低,有的可以说仍然处于原始状态。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文化原因、有体制原因,也有人员素质问题。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许多管理理念、方法虽然很先进,但缺乏一套规范化的操作体系作为支撑,或者引进的操作体系与中国企业现状,特别是企业的素质不匹配,应用性较差。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在西方企业中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管理理念、方法和工具,在中国企业中使用后却效果不佳,甚至无法推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摘 第1章内部控制概述
1.1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1)企业战略;
(2)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3)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
(4)资产的安全、完整;
(5)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关于内部控制,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相关控制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程序和措施。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为保证相关目标的实现,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和特点,依据科学管理的需要,制定各种政策(如财务会计政策、采购政策、销售政策、信用政策和人力资源政策等)、程序(指业务和管理的操作程序)和具体的措施,并在企业内部组织实施,这些政策、程序和措施就构成了企业的内部控制。
(2)内部控制都是由人来实施的,人是内部控制实施的主体。内部控制的实施人人有责。无论是企业的治理层(或者说决策层,通常指企业的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还是企业的管理层(指总经理及其领导的管理人员)以及全体员工都对内部控制实施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