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宗教 >

基督教音乐之旅

2010-02-18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页码:243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5月 ·ISBN:753223066X ·条形码:978753223066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基督教音乐之旅 去商家看看
基督教音乐之旅 去商家看看

 基督教音乐之旅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页码:243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5月
·ISBN:753223066X
·条形码:978753223066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对基督教音乐主体的详细描述……是非专业读者的良好读本……我要向所有参与教会音乐的人士,无论是合唱队成员、演奏员或者是管风琴师推荐这本精美的书籍。       ──大卫??维尔考克斯爵士

  在犹太圣殿和会所敬拜仪式中,《诗篇》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可以说,音乐从一开始就处理基督教崇拜活动的核心。中世纪以及后来的漫长岁月,无数音乐天才为基督教会的活动创作了优秀的音乐作品。
  历史留给我们的财富是大量颂歌、赞美诗、清唱剧以及其他体裁多样的宗教音乐,有简洁明了的,也有复杂谲奇的。今天的教会、礼拜堂以及大教堂的管风琴师与合唱指导这就是从这样一份遗产中遴选敬拜活动所用的音乐。
  如此丰富的世界是如何编织而成的。
  各种基督教传统已为人熟知的细节是怎样汇聚成丰富多彩的整体的?
  本书涵盖广泛,包容了欧洲音乐历史的各个时段,涉及了东正教传、非洲教会音乐以及美洲大陆音乐生活的方方面面。
  书中主要叙述了教会音乐的历史,同时也兼顾了形成支教会音乐形态的历史背景。最后,作者讨论了教会音乐的未来走向。
作者简介   威尔逊-迪克森,从最初的乡村小教堂唱诗班的成员直到担任约克郡大教堂的管风琴师,安德鲁·威尔逊-迪克森毕生从事教会音乐工作。1991年还参与了卡迪夫圣大卫堂新浸礼派赞美诗的编订工作。他曾受教于马尔伯勒大学,学校礼拜堂的管风琴和活跃的音乐生活使他立志献身音乐事业。 后不,他在剑桥大学学习钢琴、在号、指挥以及相应的音乐课程,1968年获得音乐学士学位。回到区克大学3年后获得作曲博士学位。与此同时,他被约克大教堂的音乐生活深深吸引,最初,他作为管风琴师弗朗克西·杰克逊的助理,偶尔在唱诗班中演唱。在这一时期,他的信仰受到大卫·沃特森的挑战。 担任莱切斯特大学音乐讲师12年里,他对当地教会音乐的影响日渐巨大、在圣巴拿巴和圣三一堂组建的音乐团体,同时也成为著名的作曲家,应邀创作歌剧、管弦乐作品以及教会音乐作品。 从1984年开始,安德鲁被任命为威尔士音乐学院以及卡迪夫戏剧学院首席讲师,同时继续从事基督教音乐工作,参与浸
媒体推荐 译后记
在基督教悠久的历史中,音乐无论在礼拜活动还是传播福音的过程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音乐作用于心灵的神奇力量(在引子中作者也论及音乐的力量)很早就被运用在力求净化人类心灵的宗教活动之中。而在传播活动中,音乐借助其超越语言文字的能力,打破了民族之间的隔阂,达到了不凡的效果。
对于音乐世界来说,整个如今被称作“经典音乐”或者“古典音乐”的西方艺术音乐创作实践,就是建立在上千年的基督教音乐实践基础上。此后的发展,无不受到基督教会的种种影响。从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到施托克豪森、庞德雷茨基、塔夫那,无不能从他们的作品里发现信仰的烙印。即便许多如今司空见惯的音乐活动,例如严肃的音乐会形式,都是从宗教礼拜活动演变而来的。
本书的作者安德鲁·威尔逊一狄克森本人是个神职人员,在音乐方面有着广博的学识。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亦能用深入浅出的笔调徐徐道来,这一点在许多专业音乐学家身上往往都难以达成。除此以外,他也积极投身20世纪末天主教会发起的基督教统一运动,对众多以往遭排斥的教会派系音乐实践加以描述,并采取肯定的态度。这对于以文化角度观看基
督教音乐的读者来说,将是本书重要的优点。
众所周知,基督教在我国的传播也有很长的历史。西安碑林立于唐德宗建中二年的《大秦景教流传中国碑》记载的聂斯脱利派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成了基督教与中华文明摩擦产生的第一束火花。广为流传的利玛窦《中国行记》,出自一位传教士之手,无论在真实性还是深刻性方面都超过了马可·波罗游记。基督教真正在中国传播并形成一定的文化还是在近代。
本书中,对于非洲大陆的基督教音乐发展的描述多少能够给我国的音乐工作者们以启示,研发属于本民族的、符合自身特色的音乐活动也是基督教文化能在今天变得如此丰富多彩的原囚之一。
由于时间紧迫,经验缺乏,本书的翻译可能会留下很多遗憾。但仍要感谢众多老师、朋友的帮助。我们最敬爱的老师沈旋教授在百忙之中抽身为中世纪部分的几章行文做了翻译。我们的好友王路、李曾怡、缪一民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这里要一并表示感谢。

编辑推荐   本书包括对基督教音乐主体的详细描述……是非专业读者的良好读本……我要向所有参与教会音乐的人士,无论是合唱队成员、演奏员或者是管风琴师推荐这本精美的书籍。       ──大卫??维尔考克斯爵士
目录
引子 音乐的力量
第1部分 基督教音乐的诞生
 第1章《旧约》中的音乐
圣殿崇拜中的诗篇
犹太会所音乐
 第2章 早期的教堂音乐
……
文摘 书摘

……

书摘1
30年战争时期(1618—1648),音乐家似乎被导致大规模流血与骚乱的宗派主义所漠视。例如海因里希·许茨(Heinrich Sehutz,1585—1672)得到第一个雇主——马尔堡伯爵的准许以及财政支持,在威尼斯(1609—1612)师从年迈的乔万尼·加布里埃利学习音乐。
将近20年之后,几经游说,更吝啬的撒克逊的选帝侯允许许茨再次来到威尼斯,这次许茨体验了蒙特威尔迪新的歌剧风格,那时候这种风格的音乐充斥教堂内外。因此受雇于新教宫廷的新教徒至少有5年时间师从罗马天主教音乐家,从他们那里吸收最新的音乐风尚,并使之在自己的基督教音乐中引人注目和超凡脱俗。
许茨热衷意大利风格的音乐,创作了那个世纪最伟大的作品,但《圣经》几乎是他所有现存音乐的本源。他似乎对创作器乐作品缺乏兴趣,但似乎又受到赋予《圣经》生命这种挑战的驱策。
许茨将《圣经》记叙的方法运用在正式礼拜仪式的正文中,借以指导涉及凡人与神关系的个人准则。在赏美诗中他频繁的运用歌剧风格来强化世界上有神介入的人类戏剧。许多配谱选自诗篇,并以他的第一部出版物《大卫诗篇》为代表,这是他初访威尼斯的惊人成果。
他的26部诗篇配乐,用尽了他的老师加布里埃利所有引人入胜的技法(其中一些需要好几个四声部合唱团),但单独声乐的设计则尽可能强有力地传达诗篇作者的情感。只有听过如此的乐曲,人们才能充分地评价许茨对于宇宙与个人意义的平衡的认识。
就在第二次威尼斯之行以前(1627),许茨创作了另一套诗篇。这次,只是对科米琉斯·贝克尔翻译的律诗进行了简易的四声部谱曲。它们在会众中的普及至少延续到该世纪末,但其中的节奏与和声对才华乎平的歌手来说,或许太过棘手了。一些乐曲在这个世纪的德语赞美诗集中再次出现,并更加广为人知。
有时艺术的灵感和纯粹的需要结合会制造出一些奇特的东西。认为作曲家需要自由发挥,按灵感进行创作的想法只是浪漫的幻想而已。恰恰相反,这绝对需要技巧的限制来约束创造力。
在许茨接受赞助的时期,这种限制并非只针对选择的可能性,更多地表现于经济状况与需求状况——毕竟吃人嘴软。在许茨第二次游览威尼斯之后所创作的经文歌背后有两股推动力。首先,那里的新音乐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蒙泰维尔迪的作品),他试图将这种极富表现力与情感的风格运用于他的经文乐曲中。其次,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