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机制能源类强电)/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基本信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码:226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6月 ·ISBN:7111089871 ·条形码:978711108987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电子技术基础(机制能源类强电)/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
 |
|
 |
电子技术基础(机制能源类强电)/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码:226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6月
·ISBN:7111089871
·条形码:978711108987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华章图书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为面向21世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在2001年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修订过程中降低了部分教学内容的难度,并增加了一些必需的内容,可供不同专业选用,使之更具先进性、实用性和适应性。
本教材第一篇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介绍了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介绍了反馈电路、振荡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等。第二篇为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介绍了数字电路基础知识、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等,并编有实验指导书。模拟电路部分编有电路调试方法,具有实用性。书中每章均编有自测题便于自学。与《电子技术基础》配套的有《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
本教材适用于中职三年制电气、电子类专业的教学,也可供机制能源类专业选用。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本书常用符号表
绪论
第一篇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
第一节 半导体二极管
一、二极管的结构、类型、电路符号
二、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和伏安特性
三、温度对二极管特性的影响
四、二极管主要参数
五、二极管引脚识别及性能简易测试
第二节 特种二极管
一、稳压二极管
二、发光二极管
三、光电二极管
四、变容二极管简介
五、SMT与微型二极管简介
第三节 二极管整流滤波电路
一、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二、单相桥式全波整流电路
三、电容滤波电路
本章小结
自我检测题
习题
第二章 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
第一节 双极型半导体三极管
一、三极管的结构与分类
二、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及
其放大基本条件
三、三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四、三极管的主要参数及温度对特性的影响
五、三极管的引脚判别及性能粗测
六、微型三极管简介
第二节 共射基本放大电路
一、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
二、共射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
三、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
四、放大电路的常用性能指标
五、共射基本电路的估算
第三节 共射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一、静态分析
二、动态分析
三、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第四节 分压式工作点稳定电路
一、温度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二、分压式工作点稳定电路的组成
三、分压式工作点稳定电路工作点稳定原理
四、静态工作点估算
五、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估算公式
第五节 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一、双极型三极管的频率特性
二、放大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三、耦合电容、射极旁路电容对电路频率特性的影响和电容选择
第六节 共集电路和共基电路
一、共集电路
二、共集电路的性能及其应用
三、共基电路简介
第七节 多级放大器
一、级间耦合方式及其特点
二、多级放大器的分析
第八节 分立元件放大电路调试
一、静态工作点的调试
二、动态调试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二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简易测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和器件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三放大电路的测试与调整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三、实验电路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报告要求
本章小结
自我检测题
习题
第三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基础及反馈电路
第一节 差动放大电路
一、差动放大器的电路组成和静态分析
二、共模信号、差模信号及其放大倍数
三、差模输入信号的动态分析
四、共模输入信号的动态分析
五、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
六、失调、温漂及调零电路
第二节 集成运算放大器
一、概述
二、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内部电路框图
三、运算放大器的理想特性、非理想特性和主要参数
四、典型的双运算放大器简介
第三节 反馈的基本概念
一、反馈的定义
二、负反馈的电路框图
三、反馈放大器闭环增益
四、反馈深度和深度负反馈
第四节 反馈的分类和判别方法
一、反馈元件的识别
二、反馈的分类和判别
第五节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及振荡电路
一、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二、负反馈电路的应用
三、自激振荡
四、振荡电路
本章小结
自我检测题
习题
第四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第一节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一、集成运算放大器理想化条件和线性应用条件
二、基本线性应用电路
第二节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和信号产生电路
一、集成运算放大器非线性应用条件
二、电压比较器
三、信号产生电路
第三节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使用常识与应用示例
一、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使用常识
二、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的调试
三、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示例
实验四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五、实验报告要求
六、实验思考题
本章小结
自我检测题
习题
第五章 功率放大电路
第一节 低频功率放大电路概述
一、低频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二、对功率放大电路的要求
三、功率放大电路的分类
四、低频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第二节 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一、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二、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三、采用复合管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第三节 集成功率放大器
一、LA4102集成功率放大器
二、LM380集成功率放大器
三、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调试
实验五集成功率放大器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电路
三、实验仪器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本章小结~
自我检测题
习题
第六章 直流稳压电源
第一节 并联稳压电源
一、稳压条件
二、稳压原理
三、稳压电源的主要性能指标
四、并联稳压电路元器件的选择
五、并联稳压电路适用场合
第二节 串联调整型稳压电源
一、电路组成
二、工作原理
第三节 三端集成稳压电路与稳压
电源调试
一、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
二、三端固定式集成稳压器应用电路
三、三端可调式集成稳压器
四、三端可调式集成稳压器基本应用电路
五、集成稳压器的主要参数与简易测试
六、直流稳压电路调试
第四节 开关稳压电源简介
一、开关稳压电源的基本原理
二、单片开关式集成稳压器简介
实验六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组装、测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本章小结
自我检测题
习题
第二篇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第七章 数字电路基础知识
第一节 概述
一、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二、数字电路的特点及应用
三、常见的脉冲波形及参数
第二节 RC电路
一、RC微分电路
二、RC积分电路
三、脉冲分配器
第三节 数制与码制
一、数制
二、几种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三、码制
第四节 逻辑代数的基本概念
一、逻辑函数和逻辑变量
二、三种基本逻辑运算
三、常用的复合逻辑函数
四、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第五节 逻辑代数
一、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
二、逻辑代数的三个法则
第六节 逻辑函数的化简
一、逻辑函数表达式的类型和最简式含义
二、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法
三、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
本章小结
自我检测题
习题
第八章 逻辑门电路
第一节 二极管、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一、二极管的开关特性
二、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三、分立元件门电路
第二节 TTL集成逻辑门
一、TTL反相器的工作原理
二、TTL反相器的外特性及主要参数
三、其他类型的TTL门电路
四、TTL集成逻辑门电路使用中的
几个实际问题
第三节 CMOS集成逻辑门
一、MOS管的开关特性
二、CMOS反相器
三、其他类型的CMOS门电路
四、CMOS集成逻辑门电路使用中的几个实际问题
五、TTL电路和CMOS电路的接口
实验七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器材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四、预习要求
五、实验报告要求
本章小结
自我检测题
习题
第九章 组合逻辑电路
第一节 概述
一、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二、分析举例
第二节 译码器
一、二进制译码器
二、二一十进制译码器
三、显示译码器
第三节 数据选择器和数据分配器
一、数据选择器
二、数据分配器
实验八组合逻辑电路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器材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四、预习要求
五、实验报告要求
本章小结
自我检测题
习题
第十章 触发器
第一节 基本RS触发器
一、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二、逻辑功能的表示方法
第二节 时钟控制的RS触发器
一、电路组成及逻辑符号
二、逻辑功能分析
第三节 JK触发器
一、负边沿JK触发器
二、集成边沿JK触发器
第四节 D触发器
一、D触发器逻辑功能
二、集成边沿D触发器
第五节 T触发器和T’触发器
一、T触发器
二、T’触发器
三、不同类型时钟触发器之间的转换
本章小结
自我检测题
习题
第十一章 时序逻辑电路
第一节 概述
一、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
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类
第二节 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一、分析步骤
二、分析实例
第三节 寄存器
一、数据寄存器
二、移位寄存器
第四节 异步计数器
一、异步二进制计数器
二、异步十进制加法计数器
三、中规模集成异步计数器
第五节 同步计数器
一、同步二进制计数器
二、同步二一十进制计数器
三、中规模集成同步计数器
四、顺序脉冲发生器
实验九中规模集成计数器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器材
……
附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