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经济管理 > 职场 >

职业生涯规划(第2版)

2010-02-18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页码:31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04578983/9787504578983 ·条形码:9787504578983 ·版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职业生涯规划(第2版) 去商家看看
职业生涯规划(第2版) 去商家看看

 职业生涯规划(第2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页码:31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04578983/9787504578983
·条形码:9787504578983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高等学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职业生涯规划(第2版)》荟萃了目前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以鲜明的学术观点、翔实的理论基础、生动的案例分析,深刻剖析了职业生涯学科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全面阐述了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主要内容涵盖了职业生涯规划的历史演进、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与模型、职业定位与职业选择、职业生涯发展个人规划、职业生涯发展的全过程管理、组织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新型职业关系及其发展路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系统化和职业生涯历程中的”工作一家庭平衡”等。再版后的内容更加注重系统性、理论性和应用性。
本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不仅适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等专业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使用,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和寻求职业生涯发展者的有益读物。
作者简介 杨河清,男、留日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和北京市重点学科负责人、北京市市属市管高校学术创新团队负责人、北京市市属市管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获得中国优秀人力资源管理专家、2007年度中国人力资源管理人物、2009年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十佳人物等称号。
主要研究领域:劳动经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社会保障、人才学、证券经济。
2004年以来,主持省部级科研和教改课题9项,国际合作课题2项,主编出版国家重点图书1部、教材4部、论文集4部,专著2部、译著1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38篇。2004年以来重要教学科研获奖成果有:省部级奖5项、国家一级学会奖5项。主持并主讲的“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课程入选北京市精品课程;主编的《劳动经济学》《职业生涯规划》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的《人力资源管理》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劳动科学教育分会副会长、薪酬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教学与实践分会副会长、劳动关系分会副会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管理协会公共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学术指导委员;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北京市行为科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市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管理学组长;北京市社会高级职称评审人力资源学科组长等。
编辑推荐 《职业生涯规划(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高等学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之一。
目录
第一章 职业生涯规划概论
学习要点
关键概念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职能
第二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演进
第三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阅读材料

第二章 职业生涯的基础构成要素
学习要点
关键概念
第一节 职业
第二节 职业活动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职业生活的心理要素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应用案例

第三章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与模型
学习要点
关键概念
第一节 职业一人格特性匹配理论
第二节 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第三节 职业发展目标与手段理论
第四节 职业发展中的工作满意感理论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应用案例

第四章 职业定位与职业选择
学习要点
关键概念
第一节 职业生涯定位
第二节 职业选择分析
第三节 职业选择决策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应用案例

第五章 职业生涯发展个人规划
学习要点
关键概念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分析
第二节 职业生涯发展评估
第三节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应用案例

第六章 职业生涯发展的全过程管理
学习要点
关键概念
第一节 职业生涯准备期的工作选择
第二节 职业生涯早期阶段的管理
第三节 职业生涯中期管理
第四节 职业生涯后期的管理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应用案例

第七章 组织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
学习要点
关键概念
第一节 组织职业发展规划概述
第二节 组织人力计划与职业发展
第三节 组织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建立
第四节 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的落实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应用案例

第八章 新型职业关系及其发展路径
学习要点
关键概念
第一节 职业生涯发展的模式与路径
第二节 职业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第三节 新型职业契约的构建
第四节 个人与组织职业生涯发展的平衡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应用案例

第九章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系统化
学习要点
关键概念
第一节 职业生涯管理的系统化
第二节 职业生涯管理系统中的角色
第三节 职业生涯管理系统的执行机制
第四节 职业生涯管理系统的完善与发展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应用案例

第十章 职业生涯历程中的“工作一家庭平衡”
关键概念
第一节 “工作一家庭平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员工的工作一家庭关系
第三节 员工的工作一家庭冲突
第四节 工作一家庭平衡计划
本章小结
问题讨论
应用案例
主要参考文献
……
序言 《高等学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是由中国劳动学会劳动科学教育分会、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联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在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著名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由我具体负责协调并组织推进的一项重大教材建设工程。自2002年启动,经过几年的努力,包括《劳动经济学》(曾湘泉主编)、《劳动关系学》(常凯主编)、《职业生涯规划》(杨河清主编)、《社会保障学》(郑功成主编)、《社会保险》(侯文若编著)、《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贾俊玲主编)等在内的首批教材于2005年出版。2007年推出的《社会保险精算》(宋世斌、申曙光主编)及此后推出的《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陈良瑾主编)、《工伤保险》(孙树菡主编)、《发展与就业》(姚裕群主编)等第二批教材,使这一套凝聚着国内众多一流劳动与社会保障专家学者心血的教科书基本形成了体系,它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高校师生的需要。由于尊重专业特色、追求教材质量,本系列首批教材自2005年出版以来,成为许多高校相关课程的首选教材,在我国高等教育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培养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短短4年间,《社会保障学》印行9次,《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印行6次,《劳动经济学》印行6次,《职业生涯规划》印行5次,《劳动关系学》印行4次,《社会保险》印行3次。在首批教材中,《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险》《社会保险精算》《劳动关系学》《职业生涯规划》亦已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批教材能够如此受欢迎,当然表明了教材本身所具有的知识结构的合理性与完善性,能够被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师生所接受。因此,首批教材是接受了检验的优秀教科书。
文摘 插图:


一、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设定
为什么要设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设定目标有什么作用?如何设定目标?这是一个人在准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生涯目标的基本属性
生涯目标有两个基本属性——明确度和难度,它们共同影响人的行为结果。通常,明确的目标可使人们更清楚要做什么,怎么做,付出多大努力才能达到目标;而且让人们清楚是否达到了各个阶段的目标,以便调整自己的行为,减少行为的盲目性,提高行为的自我控制水平。难度依赖于人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同样的目标,对某些人来说是容易的,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就可能是难的,这取决于他们各自的能力和经验。一般来说,目标的绝对难度越高,人们就越难实现它。
明确的目标和一定的难度导致个人努力程度的增加并影响员工的行为表现绩效。当然,指向目标行为的努力并非只受任务本身的影响,还受完成任务相关的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是:目标承诺、自我效能感、反馈和完成任务的策略等。
所谓目标承诺是指个人被目标所吸引,认为目标很重要。设置合理的目标就会有吸引力,也有可能达到,个人就会接受目标并产生激励作用。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处理某种问题时对自己处理问题能力的自我估计,它是以个体的能力、经验、训练、过去的绩效为基础。当对某个任务的自我效能感强时,目标承诺也会增加,所付出的努力也增加,最后可能提高工作成绩。反馈是告诉人们在实现目标时,哪些方面完成得好,哪些方面有待改善,将反馈与目标实现状况结合时效果则更好。将目标难度和目标清晰性结合在一起研究时发现,人们对于明确的、有挑战性的目标完成得最好;而对于模糊的、有挑战性的目标完成水平中等;模糊的、没有挑战性的目标完成水平最低。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