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码:44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562332312 ·条形码:9787562332312 ·版本:第3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10) |
 |
|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10)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码:44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562332312
·条形码:9787562332312
·版本:第3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广东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
内容简介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10)》分五部分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各类题型进行总体分析、预测,并进行详细的分类讲解,阐述做题的基本方法,分析容易出错的主要原因,帮助建立正确快捷的解题思路;并提供分类训练,让读者在明确解题原则、掌握解题方法或技巧的前提下,通过有针对性的大量训练,快速提高解题的能力。
本教材既可作为报考国家、省直、地市公务员的复习教材,又可作为政府职员雇员公招、军转干考试等方面的辅导用书,也可作为高校公选课教材或大中专院校就业指导培训教材。
作者简介 赵玲玲,副教授,人事部门特聘申论阅卷总评。公务员录用考试首席辅导专家,长期从事公务员录用考试命题、应试技巧研究,在该领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指导的学生,多人获得报考职位笔试面试第一名。
王仁法,教授,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首席专家,广东知名高校科研处处长。
编辑推荐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10)》:中国公务员考试培训行业最佳推荐教材
唯一拥有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资料的应试辅导教材
唯一囊括公务员录用考试命题、阅卷、辅导环节权威专家参编的教材
唯一严格依据广东人事考试特点、全面切中广东公考内容的教材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010)》适用于公务员、领导干部、事业单位职员、政府职员雇员、军转干招考
高效的快解思路
独特的快解方法
独有的避错技巧
目录 第一部分 应试点津
第一章 历年真题题型分布分析
第一节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真题分析
一、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分析
二、广东省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型分析
第二节 数量关系部分真题分析
一、国考近五年数学运算题分析
二、国考近五年数字推理题分析
三、广东省考数量关系题型分析
第三节 判断推理部分真题分析
一、国考近五年图形推理题分析
二、国考近五年逻辑判断题分析
三、类比推理题分析
四、国考近五年定义判断题分析
五、广东省考判断推理题型分析
第四节 常识判断部分真题分析
第五节 资料分析部分真题分析
第二章 命题趋势预测
一、常识判断部分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
三、判断推理部分
四、数量关系部分
五、资料分析部分
第三章 广东省考、广州市考、深圳市考题型分析
一、国考和广东省考、广州市考、深圳市考情况一览
二、国考和广东省考、广州市考、深圳市考异同
三、广东省考、广州市考、深圳市考命题趋势预测
第四章 高分考生实战技巧
国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80分考生经验谈
国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状元经验谈
广东省考状元经验谈
09’国考、广州市考双料冠军经验谈
广州市考状元经验谈
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
第一章 数字推理
第一节 快速计算
一、结合法
二、尾数法
三、拆分法
四、套用公式法
五、判断整除法
六、奇偶判定法
七、乘除速算法
第二节 真题类型及解析
一、直观数列的类型及解析
二、其他常见数列的形式与解法
三、快捷思路
第三节 针对训练
第四节 提升训练
第二章 数学运算
第一节 常见问题及解法
一、整除、余数问题
二、比例问题
三、时钟、行程问题
四、排列、组合、概率问题
五、几何问题
六、集合问题
七、工程问题
八、置换问题
九、统筹问题
十、页码问题
十一、数列问题
十二、消耗补充问题(牛吃草问题)
第二节 通用方法略谈
一、直接代入法
二、数字特性法
三、常识检验法
第三节 针对训练
第四节 提升训练
综合自测
第三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章 选词填空
第一节 真题类型及解析
一、常规方法
二、快捷思路
三、避错技巧
第二节 常用同义词辨析
第三节 针对训练
第四节 提升训练
第二章 片段阅读
第一节 真题类型及解题技巧
一、主旨观点类题目
二、意图推断类题目
三、细节判断类题目
四、代词指代类题目
五、标题补充类题目
第二节 针对训练
第三节 提升训练
第三章 语病分析
第一节 真题类型及解题技巧
一、题目类别
二、解题方法
三、甄别技巧
四、快捷思路
第二节 针对训练
第三节 提升训练
第四章 篇章阅读
第一节 解题基本思路与方法技巧
一、内容及特点
二、解题的基本思路
三、解题方法与避错技巧
第二节 真题例解
综合自测
第四部分 判断推理
第一章 图形推理
第一节 图形变化的规律
一、图形的转动
二、图形的封闭
三、图形的权重
四、图形的对称
五、图形的形状及种类
六、汉字图形及图形边数
第二节 2005-2009年国家卷图形真题及解析
一、2005年国家A类卷
二、2005年国家B类卷
三、2006年国家A类卷
四、2007年国家卷
五、2008年国家卷
六、2009年国家卷
第三节 针对训练
第四节 提升训练
第二章 类比推理
第一节 预备知识
一、逻辑学的类比推理
二、两种类比推理的比较
三、类比推理题目表明的各种关系
第二节 真题类型及解析
一、题目形式
二、解题方法
三、快捷思路
四、避错技巧
第三节 针对训练
第四节 提升训练
第三章 演绎推理
第一节 预备知识
一、简单判断推理
二、复合判断推理
三、逻辑基本规律
……
第四章 定义判断
第五章 事件排序
第六章 常识判断
第五部分 资料分析
第一章 文字资料
第二章 表格资料
第三章 图表资料
第四章 综合资料
附录
……
序言 公务员招录工作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越来越懂得认真备考的重要性。那么,面对多种备考方式,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呢?到底如何进行准备,才是正确有效的呢?对此问题,我们必须审慎思考,决不可掉以轻心。做出正确的选择就会事半功倍,做出错误的选择则是事倍功半。
本教材独辟蹊径,采取全新的结构,定能帮助你快速有效地应对考试。本书突出全方位进行应试准备、力求取得“快、好、巧”的实效特色,具有全面性、独创性、高效性的特点,在同类教材中是独树一帜的,它必将帮助各位考生走向成功之路!其次提醒你先仔细阅读以下内容,明确本教材的编写思路和要达到的目的。
本书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应试点津,对“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历年真题题型、命题趋势等进行分析;第二至五部分是题型讲解(这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对各种题目的解答进行详细的分类讲解,阐述做题的基本方法,分析容易出错的主要原因,建立正确快捷的解题思路;其中含有各类题目的分类训练,让你在明确解题原则、掌握解题方法或技巧的前提下,通过有针对性的大量训练,真正提高有效解题的能力;另外还有综合性的实测题目,让你在解题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的基础上,综合测试自己全面解题的水平,发现自己的弱点并迅速加以纠正,进一步提高你的成绩。
从辩证的角度讲,防止解题错误的发生就是正确做题的开始。因此,本书在讲解了基本的做题方法之后,从以往考生做题容易发生错误的原因分析入手,引导你走上正确的、有独到见解的快速解题思路并对如何把握这条思路的要点进行讲解。本书讲解的做题基本方法,是在全面总结现有多种同类书籍的基础上,根据我们长期进行这方面辅导的经验和自己的独特见解,创造性地概括出来的非常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同类书中很难见到的,它能让你迅速、简单地找到解题的捷径,熟练掌握后能收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特别作用。
公务员招录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除常识之外考的是能力,而非知识。所以要提高成绩,必须做大量的练习,进行自我训练。这种训练要想收到实效,也要讲究方法和程序,切不可操之过急。一般来说,先要进行分类训练,而且是分得越细越好。
文摘 插图:

(二)初等数学问题
初等数学问题在近五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属于每年必考题型之一,其中以2008年考查力度最大,2009年又大幅降低。2005年考查星期日期问题和数字拆分,2006年涉及多位数问题和同余问题,2007年涉及数字拆分,2008年涉及等差数列、多位数问题、周期问题及平均数问题,涵盖了初等数学问题的各种主要题型,2009年的考题则稳中出新,考查日期数字问题,突出对分析能力的考察。从演变过程来看,初等数学问题是典型的无背景化或少背景化题目,因此国家公务员考试几乎每年均有涉及,侧重点一直都定位于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即考查考生能否真.iEN解题意、抓住要点、快速解答。初等数学模块题型众多,方法各不相同,需要考生对常考题型及常用方法都十分熟悉。
(三)和差倍比问题
和差倍比问题的范围比较大,所以每年考查的题量都相当大。此处统计主要指两种题型:一是简单和差倍比的运算,即能够用方程法求解方程的题目;二是工程问题、浓度问题、坏表问题等典型比例型问题。和差倍比问题是每年考试数量关系部分的重头戏,这也说明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能够迅速地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并快速求解是备考的首要基本功,考生不宜盲目地去学习形式繁多的所谓巧妙方法,而应该首先把最基本的列方程、解方程的能力提上来。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在数学运算中占主要组成部分的和差倍比问题的分值拿到手。此外,因2007年整卷难度很高,2008、2009两年难度降低,预计今后考试中和差倍比问题仍是相当重要的题型,题量可能比2009年有所减少,但仍是主要组成部分。 (四)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作为数学题目的经典题型,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五年中2005年大量考查行程问题,此后题量逐年减少,在2008年、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未考查。比较2008年与2009年的考卷,不难看出2009年的难度与2008年的相差不大,而随着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日臻完善,难度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性很小,很有可能是维持当前难度或适当提高难度。而行程问题则是提高难度十分合适的题型。行程问题对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考查都十分有效,其题目情境多种多样、考点分布密集、难度易于掌控、操作技巧性强,因而相当适合作为提高难度的题型出现。历年考过的行程问题中涌现了许多经典题目,因此考生要对这部分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到掌握经典题型、熟悉常用技巧。
(五)几何问题
2005年、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