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汉同源词借词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页码:277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2月 ·ISBN:7810568450 ·条形码:978781056845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壮汉同源词借词研究 |
 |
|
 |
壮汉同源词借词研究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页码:277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2月
·ISBN:7810568450
·条形码:978781056845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壮汉关系词的历史层次》的基础上添加材料而成。
1999年我从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毕业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有幸参加丁邦新、孙宏开两位学者主持的《汉藏语同源词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接触了50年代以来我所专家调查的大量的侗台语资料,使我对侗台语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于是想对自己的博士论文作较大幅度的修改,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如愿,只是作了少许修改,添加了语言材料,就交付出版社出版了。书名改成《壮汉同源词借词研究》,自己感觉还不如原来的好,首先是夸书只讨论壮语中的汉语借词,并没有讨论汉语中的壮语借词,其次讨论同源词这部分显然所占比例太小,《壮汉关系词的历史层次》布局一显得不尽合理。这些缺憾只能留待将来弥补了。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老借词的语音形式
第一节声母的形式
第二节韵母的形式
第三节声调的形式
第三章壮语中的后中古汉语借词
第一节壮语汉借词与平话的渊源关系
第二节壮语后中古层次的历史分析
第三节专题讨论
一前中古层次的二等韵
二前中古层次的三四等介音
三深、臻两摄的前中古层次
第四章壮语中的上古汉语对应词
第一节端组
第二节知组
第三节章组
第四节影组
第五节以母和来母
第六节二等与重纽三等
第七节歌2月2元3
第八节歌3月3元3
第五章借词与同源词
第一节词族比较
一胞衣一
二掩一盖
三介一甲
四雾一蒙
五执一禽
第二节从语音形式判断同源词与借词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白土壮语音系
附录二上古汉语音系
附录三中古汉语音系
附录四近代汉语音系
附录五汉语借词总表
后记
……
序言 80年代以来,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少数语言的描写研究、比较研究、语言使用和语言规划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学科的知识体系。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语言主要研究机构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在第六个五年计划到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主持或参与开展完成的重点课题成果主要有:“六五计划”重点课题成果《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民族出版社);“七五计划”重点课题《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比较研究》课题成果《苗瑶语古音构拟》、《侗台语族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孟高棉语族语言与南亚语系》(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和文字问题调查研究》课题成果《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情况》、《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和发展问题》(中国藏学出版社);“八五计划”重点课题成果《我国新创与改进少数民族文字试验推行工作经验总结与理论研究》(中华社科基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方言研究丛书》(四川民族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系列词典丛书》(四川民族出版社);“九五计划”重点课题成果《中国新发现语言研究丛书》(上海远东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这些系列研究成果大多围绕某种明确的研究主题开展,可以大体反映20年来少数民族语言基础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学科分布和完成成果的基本状况。
文摘 插图: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十学位论文《壮汉关系词的历史层次》的基础上添加材料而成。
1999年我从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毕业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有幸参加丁邦新、孙宏开两位学者主持的《汉藏语同源词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接触了50年代以来我所专家调查的大量的侗台语资料,使我对侗台语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于是想对自己的博士论文作较大幅度的修改,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如愿,只是作了少许修改,添加了语言材料,就交付出版社出版了。书名改成《壮汉同源词借词研究》,自己感觉还不如原来的好,首先是夸书只讨论壮语中的汉语借词,并没有讨论汉语中的壮语借词,其次讨论同源词这部分显然所占比例太小,全书布局一显得不尽合理。这些缺憾只能留待将来弥补了。
这本书能够出版,首先要感谢我的博士导师潘悟云先生。先生广博的知识、扎实的基础和对学业孜孜以求的态度令我敬佩。感谢潘先生在我读博士的三年时间里为培养我付出的艰辛以及我毕业参加工作后给我的鼓励和支持。
其次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郑张尚芳先生。郑张先生无论自己多么忙,只要我有事求教,先生定会放下手中的工作,热心指导。
我要感谢著名侗台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梁敏、张均如先生。我写博士论文时就曾得到两位先生的热情帮助,到民族所后更是有幸多次聆听两位先生的教诲。每当我有疑难问题求教时,两位先生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特别是张先生近年身体不是太好),总是耐心地解答我提出的许多幼稚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