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历史 >

宁波老墙门

2010-02-17 
基本信息·出版社:宁波出版社 ·页码:20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807431059/9787807431053 ·条形码:9787807431053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宁波老墙门 去商家看看
宁波老墙门 去商家看看

 宁波老墙门


基本信息·出版社:宁波出版社
·页码:20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807431059/9787807431053
·条形码:978780743105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老宁波文化丛书

内容简介 《宁波老墙门》主要向你阐述了宁波老墙门的历史,讲述其沧桑往事,描绘其市井风情,让人魂系梦牵,欲说还休……老墙门的价值,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从哪个角度去看它,都有闪光的和值得缅怀的东西。无法穷尽的老墙门生态,是活生生的宁波人的全部家庭生活造就的。
作者简介 周时奋,作家,画家。1949年生于宁波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有各类作品1000余万字发表,屡获全国及省市奖。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屋檐听雨》、《一半秋山带夕阳》、《随风飘散》,传记文学《凡高画传》、《天才的交锋》、《八火山人画传》、《扬州八怪画传》、《徐渭画传》,文化学术著作《重读中国历史》、《市井》、《创世纪第20章》、《走向统一的帝国》、《地中海的秩序》、《金融道》等。
编辑推荐 《宁波老墙门》讲述沧桑往事,描绘市井风情,老城、老俗、老墙门,让人魂系梦牵,欲说还休……
那些气度非凡的厅堂,
那些拱围烘托的庑轩,
那些配套有序的库舍,
那些井然有条的经典建筑布局,
那些石窗棂和木雕花板拼镶起来的门窗,
都不能不让人惊讶瞩目。
目录
第一章 老墙门,宁波人经典的传统生活方式
一、面对老墙门的拆迁,人们总会想到一些什么
二、马头墙围起来的“聚族而居”传统
三、两种墙门背后的家庭社会
四、老墙门的风俗:城市化的农俗
五、与墙门对应:平民的廊屋、小屋和街面屋

第二章 墙门、明堂、花窗和厅堂
一、老墙门的那道“门”,都是有些讲头的
二、明堂天井,庭院深深深几许
三、礼仪的中轴线上,有许多文化符号
四、花窗,这是墙门中最灵动的装饰
五、老墙门男女有别、尊卑有序的空间
六、花园、书房和藏书楼:个性化的居室文化
七、大墙门口和弄堂:墙门外的公共空间

第三章 家具,老墙门世俗生活的基本道具
一、光影和谐的家,是难忘的老家具留下的记忆
二、老墙门里的“屋肚肠”,从“料作”上先有一番讲究
三、色泽素雅而纹理华美的明式家具
四、极尽装饰的“洛可可”清式家具
五、“十里红妆”诉说着宁波女人的故事
六、在潜移默化中,老墙门的家具发生了与近代化同步的变革
七、认识赝品和伪作,可以更好地鉴赏家具

第四章 经典墙门,名门望族的深宅大院
一、经典的官宦墙门
二、近代发迹商人的墙门
三、并非主流的学人墙门

第五章 老墙门的变异:折中主义建筑、石库门和花园洋房
一、西风东渐中的“合璧建筑”,容载了宁波人新的家庭生活
二、宁波的石库墙门:城市房地产的开端
三、时髦生活的“花园洋房”,虽然少,恰是现代生活的滥觞

第六章 从大宅院到大杂院:“七十二家房客”时代
一、户口、票证、火表和共用的厨房间
二、从“三转一响”到“四十八只脚”
三、有为青年萌发了老墙门新的生气
四、柴米油盐姜醋茶的老墙门
尾章告别老墙门
……
文摘 插图:


那么,我们所称的大家族到底有多大,从墙门建筑上来看,他们是如何逐渐形成气候的,这以后又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就试以其中的陆氏为例。
原籍慈溪的陆氏,始祖陆元(1278-1316)在乡间苦读并隐居不仕,读书出了名,就被城里月湖东岸的徐家请来做了塾师,于是举家由慈溪迁到宁波,开始发祥启族。到第五代刑部尚书陆瑜(?-1486),族中开始名人辈出,成为甬上望族。陆氏家族居住的宅第主要集中在月湖边的烟屿一带,遂称为“西湖陆氏”。史书上记载了这个家庭可以查找的一些著名的墙门建筑,大约有十余处之多,这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逐步发家的线索。
光禄第,这是陆氏发家的第一座墙门。史称宅第在广盈仓巷口右,与贺秘监祠遥遥相对,为南京光禄寺署丞陆泉建,初称“留馀堂”。广盈仓在雪汀,其南侧原来有一条河道,界于烟屿和雪汀之间,后湮没成道路,称广盈仓巷。清代就广盈仓基建月湖书院,于是便叫作“书院巷”,也就是现在的大书院巷。可以确定光禄第这座老墙门的位置,应该在大书院巷东端南侧。
登科第,在广盈仓巷底,明嘉靖间陆涌(顺德)建,其子陆懋龙初居此。可见发族后人口众多,在墙门不远另建新的宅第。
俊选第,在承恩坊右边,明正德间陆铣建。因为他的儿子陆冲中应天乡荐,算是被选为才俊,门第就称为曰“俊选”。
尚书第,在俊选第的右边,明景泰间陆瑜建,墙门里有书楼三楹,都有彩绘图画,万历年间陆桓重建,边上的桥也称为尚书桥,以纪念刑部尚书陆瑜。他的后人万历进士,大理寺正卿陆世科居住后,改“尚书第”为“进士第”,以宣染自己的身份。
都谏第,在进士第的右边,明嘉靖间陆铉建,后人都给事陆懋龙住,用“都谏”题其门。这个大墙门内有双桂,陆懋龙的儿子陆宝使人把枝条结环造型,状如井络,因此旁人就把这个墙门叫做“桂井陆氏”,这地方,以后就叫做“桂花井”。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