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磁感应治疗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43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117113057/9787117113052 ·条形码:9787117113052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肿瘤磁感应治疗 |
 |
|
 |
肿瘤磁感应治疗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43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117113057/9787117113052
·条形码:9787117113052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肿瘤磁感应治疗》汇集了国内外磁感应技术研发学者多年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肿瘤磁感应治疗技术的生物医学基础研究、不同磁介质的研发、各国临床试验结果以及磁感应治疗相关设备的发展现状,并对磁感应治疗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展望。参与编写《肿瘤磁感应治疗》的专家、学者的专业涉及领域很广,包括医学、生物学、工程学、材料学和热能等,使《肿瘤磁感应治疗》的内容具有多学科知识既独立又相互交叉融合的特色。
编辑推荐 《肿瘤磁感应治疗》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肿瘤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概述
一、恶性肿瘤的流行分布与变化趋势
二、常见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
三、恶性肿瘤的主要致病因素
四、人类应对恶性肿瘤的对策
五、恶性肿瘤的预防
六、循证医学
第二节 肿瘤临床治疗方法概述
一、肿瘤外科治疗
二、肿瘤放射治疗
三、肿瘤化学药物治疗
四、肿瘤生物治疗
五、肿瘤加温治疗
六、肿瘤冷冻治疗
七、肿瘤光动力疗法
八、肿瘤电化学治疗
九、肿瘤介入疗法
第三节 肿瘤外科治疗的现状和发展
一、肿瘤外科治疗发展史
二、肿瘤外科治疗的方法与效果
三、肿瘤手术治疗存在的问题
四、肿瘤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
第四节 肿瘤放射治疗的现状和发展
一、放射治疗的发展史
二、放射治疗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地位
三、放射治疗的进展
四、展望
第五节 肿瘤化学药物治疗的现状和发展
一、肿瘤化学药物治疗的发展史
二、肿瘤化学药物治疗的现状与问题
三、肿瘤化学药物治疗的发展方向
四、小结
第六节 肿瘤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的现状与发展
一、概述
二、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治疗肿瘤
三、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的发展与问题
第七节 肿瘤热疗的现状与发展
一、热疗用于肿瘤的优势
二、热疗用于肿瘤治疗温度段的划分模式及特点
三、磁感应热疗的研究进展
第八节 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的发展
一、靶向热疗技术
二、靶向药物治疗
第九节 肿瘤磁感应治疗技术的发展
一、磁感应治疗技术的发展
二、磁介质的种类
三、磁感应治疗设备的研究进展
四、展望
第十节 磁感应治疗在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一、病毒对热刺激的反应
二、病毒感染性疾病热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三、磁感应技术用于病毒感染治疗的设想
第十一节 磁感应治疗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一、交变磁场对心血管系统的一般影响
二、磁感应治疗技术在防治支架内再狭窄中的应用
三、磁场聚集技术在心血管药物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四、小结
第二章 电磁场的生物学效应
第一节 电磁场的物理学特性及其应用
一、电磁场的产生
二、电磁场的基本规律
三、电磁学应用的简单介绍
第二节 电磁场的生物学效应
一、什么是电磁场的生物学效应
二、电磁场对离体细胞的生物学影响
三、电磁场对动物体的生物学影响
四、电磁场对人体的生物学影响
五、电磁场对微生物的影响
六、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电磁刺激对细胞的影响
一、电磁刺激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二、电磁刺激对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三、电磁刺激对细胞分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分泌的影响?
四、电磁刺激对细胞生长因子合成和分泌的影响
五、电磁刺激对干细胞生长的影响
六、小结
第四节 电磁刺激的生物剂量学研究
一、生物电磁刺激的剂量学方法
二、生物电磁刺激的剂量学量化研究
三、热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第五节 电磁辐射引起热效应的机制
一、电磁辐射的概念
二、电磁辐射热效应
三、热效应方式
第六节 中低频磁场对人体的生物学效应
一、概述
二、中低频磁场对机体状态的影响
三、对组织器官的影响
四、磁场对细胞的影响
五、磁场对基因与蛋白质的影响
第七节 中频交变磁场在医学中的应用
一、概述
二、对肿瘤的磁感应治疗
三、对神经系统的治疗作用
四、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五、对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
六、对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
七、对皮肤疾病的治疗作用
第三章 肿瘤磁感应治疗的生物医学基础研究
第一节 热刺激对核酸与蛋白质的作用
一、P53基因和蛋白
二、热休克蛋白
三、蛋白激酶B或AKT
第二节 热刺激对细胞与正常组织的影响
一、热刺激对细胞的影响
二、热刺激对正常组织的影响
第三节 电磁刺激对肿瘤细胞的影响
一、电磁刺激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二、电磁刺激与肿瘤细胞凋亡
三、电磁刺激与化疗的协同作用
第四节 热刺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一、热疗在生物整体层面上的抗肿瘤生物学效应
二、热疗在细胞层面上的生物学效应——热疗与细胞死亡
三、热疗在亚细胞层面上的生物学效应
四、热疗在分子和信号转导层面上的生物学效应
五、磁感应治疗的肿瘤杀伤作用
六、现存问题与展望
第五节 热刺激对血管细胞的作用
一、热刺激对正常血管细胞的作用
二、热刺激对肿瘤血管细胞的作用
三、小结
第六节 热刺激对组织血流的影响
一、热刺激对血管的影响
二、热刺激对血流量的影响
三、热刺激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四、散热效应对热刺激加温效果的影响
五、小结
第七节 热刺激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反应
一、热刺激对皮肤组织影响的病理学变化
二、热疗对肿瘤组织的作用及对正常组织的影响
第八节 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刺激的反应
一、固有免疫
二、获得性免疫
三、固有免疫与获得性免疫之间的对话
四、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
五、肿瘤免疫
第九节 热刺激对机体细胞免疫作用的激发
一、肿瘤与细胞免疫
二、热疗诱发的细胞免疫及其抗肿瘤效应
三、展望
第十节 热刺激对机体体液免疫作用的激发
一、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二、减弱肿瘤细胞转移能力
……
第四章 肿瘤磁感应治疗用磁介质
第五章 肿瘤磁感应治疗的基础研究
第六章 肿瘤磁感应治疗的临床研究
第七章 磁感应治疗相关设计与技术
……
序言 肿瘤的加温治疗是一种很古老的方法,现代加温治疗技术的发展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近十几年来,传统加温治疗遇到了瓶颈,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的热疗设备不能克服正常组织与肿瘤同步升温的问题,难以提高肿瘤的治疗温度,并且常常造成正常组织器官的损伤。采用现有的有损测温手段,我们也不能得到靶区的三维温度分布。因此,传统的热疗不能成为主流的治疗手段,需要大胆创新和革命。
磁感应治疗的主要作用机制也是利用热生物学原理,与传统加温相比,在加温技术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实现了特异性的肿瘤加热,提高了肿瘤治疗温度,有望解决制约热疗发展的问题,提高肿瘤的局控率和生存率。
磁感应治疗用于肿瘤治疗的探索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了四十多年,现已经进入了临床研究阶段。磁感应治疗在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德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等。他们除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外,在临床还做了前列腺癌、脑肿瘤、食管癌以及头颈部肿瘤的治疗。在国内,虽然开展这一研究起步较晚,但有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电工所、中南大学等众多科研单位都参与此方面的基础实验研究,并已有相当数量的学术论文发表。
由清华大学唐劲天教授主编的《肿瘤磁感应治疗》一书详尽地介绍了有关磁感应治疗的生物医学基础、临床研究、热物理学、磁感应设备研发和磁介质的制备等知识,并包含了国内外磁感应治疗的最新成果。此书的出版,将会有助于相关学科的学者对磁感应治疗技术的了解,期待更多同仁能够参与和推进这一技术的研发,使其能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此祝贺唐劲天教授及其他学者在磁感应治疗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祝贺《肿瘤磁感应治疗》一书的出版,愿我国的磁感应治疗技术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直至走向世界。
文摘 插图: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肿瘤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概述
恶性肿瘤是一组疾病,其特征为异常细胞的失控生长,并由原发部位向其他部位播散,这种播散如果无法控制,将侵犯要害器官和引起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一、恶性肿瘤的流行分布与变化趋势
2000年,全世界范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1000万,死亡约620万,现患病例超过2000万。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新发的恶性肿瘤病例将达1500万,死亡病例超过1000万,现患病例超过3000万。癌症将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的癌症高发大国,20世纪70年代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约70万,到90年代其死亡人数已增加至130万,20年间中国癌症死亡人数上升了很多。到2000年,中国;癌症的发病人数已达180万~200万,占世界恶性肿瘤死亡总人数的1/5;同时,中国癌症的死亡人数也达140万~150万,约占世界总死亡数的1/4,我国居民中每死亡5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1990~1992年的调查表显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前三位分别是胃癌、肝癌、肺癌,最新的调查资料显示肺癌已经跃居第一位,第二、三位分别是肝癌和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