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326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2月 ·ISBN:7224078891/9787224078893 ·条形码:9787224078893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三十六计战争行动 |
 |
|
 |
三十六计战争行动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326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2月
·ISBN:7224078891/9787224078893
·条形码:978722407889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博雅书房
内容简介 《三十六计战争行动》作者不但对36计原文给出精到的分析。还为每一计精挑细选近十例实际运用该智谋的战争故事;从春秋战国、先秦两汉的经典战例,到一战、二战、中东战争、海湾战争,共计220例,精彩丰富。另外文中同时配发大量珍贵图片,令人直观地走进36计,仿佛在现场感受到战略的艺术魅力。36计的战略智慧已经在社会生活各领域得到广泛运用,但作为兵书,还是回归到战争实例当中的具体运用方法,才最贴近其初衷,最淋漓尽致。
媒体推荐 西方人无论计谋怎样花样翻新。大抵都踏不出中国人《三十六计》的范围。
对西方管理者而言,研究《三十六计》。深入了解计谋学之后,将可以事先识察到计谋的存在,并且预先想出突破的策略。懂得计谋分析,才能够避免计盲,上了当还不自知,这样的分析智慧对于管理者在制订策略上是相当重要的。
——瑞士汉学家 胜雅律
《三十六计》是中国战略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小百科全书,其关于战略的描述要比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精细得多。它既适用于具体的战术,也适用于重大的政治抉择,各行各业领导人都能从中找到新的秘诀。
——美国国防部长 拉姆斯菲尔德
中国的《三十六计》是“运筹帷幄的诀窍”。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企业经营和相互之间的竞争上。
——日本 大桥武夫
编辑推荐 《三十六计战争行动》告诉我们有刀可借就借,没有刀借就铸造一把刀送出去再借回来。
要想不被人注意地把羊牵走,关键的问题是要选择好时机,也就是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否则会落得个鸡飞蛋打的结果。
诱它离开有利地势,伺机强攻,才能使敌人化强为弱,落得个“虎落平阳补犬欺”的悲惨结局。
把水搅混了好捉鱼,把敌人的部署、计划、阵脚搞乱,就好乱中取胜。
表面上装疯卖傻,碌碌无为,以掩盖内心的政治抱负,避免政敌对自己的警觉,等待时机再转守为攻。
“走”是有计划地战略转移,而不是消极地逃跑。所以,它实际上是一种积极、明智的策略。
目录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度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灭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跋
后记
……
文摘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1 张士贵“造屋”过海
贞观十年(公元645年),唐太宗统率三十万大军渡海征伐高丽。大军行至海边,只见大海波浪滔天,一片汪洋。大军如何过海,倒使雄心勃勃的唐太宗犯了愁。他真后悔当初没有听从房玄龄等大臣劝他不要御驾亲征的劝谏。事已至此,只好召集各路将领来共商渡海之计。各路将士一筹莫展,无奈,任务落在了大军总管张士贵身上。他对太宗说:这渡海之计我也说不出来,等我想好了再答复您。.
张士贵回到寨中,马上召薛仁贵商议计策。薛仁贵考虑片刻后说:“皇上不过担心大海难渡,我有一计,保管让这千里海水来日无踪无迹,皇上和将士们都会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安稳过海。”张士贵听后大喜,急问此计的内容,薛仁贵便在他耳边如此这般地说了半天。张士贵命他马上回去准备行事。
几天以后,张士贵及各路总管来见太宗,告诉他有一个住在海上的豪富老者,特地来求见皇上,愿意承担运送三十万大军军粮的任务。太宗非常高兴,马上传见这位老者。随后,这位老者请太宗及一班文武官员前往海边。此时大海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眼前是用一幅彩幕围着的一万多间房子。老人躬身请太宗进入靠东边的一问屋子。只见室内四壁张挂着华丽的锦绣帷幕,地上铺着名贵的地毯。太宗及随从人员席地而坐,品尝美酒,觥筹交错,心情极为舒畅。不知过了多久,太宗忽然听得房屋帷幕被风吹得哗哗直响,外面波声如雷,又见桌上杯盏乱动,不禁心生疑窦,忙命人拉开帷幕观看,只见外面波浪滔天,一片汪洋。太宗大惊失色,问道:“朕这是在什么地方?”张士贵起身回答说:“这是微臣的渡海之计,现在陛下及三十万大军正在乘船过海,前往高丽,船已经快到岸啦。”太宗起身察看,果然是在船上。就这样,太宗坐在“房屋”中,安然渡过了大海。
“瞒天过海”这一成语,就是从这一故事中演化而来的。
2伍子胥过昭关
在《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里,有一个“伍子胥微服过昭关”的故事。它虽然称不上是军事家们的得意之作,却为“瞒天过海”这一计提供了生动的例证。
伍子胥是楚国大夫伍奢的次子。伍奢因指责楚平王夺儿媳废太子的不道德行为,与其长子一起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只身出逃,到宋国与早一步逃出来的太子建相会。由于正赶上宋国内讧,两人又逃到郑国。太子建不听伍子胥的劝告,一心想借晋国之力篡夺郑国的主位,结果事泄被杀。这样,伍子胥只好带上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逃出郑国。
伍子胥与公子胜如同丧家之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