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22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539031360/9787539031361 ·条形码:9787539031361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养生食用主义 |
 |
|
 |
养生食用主义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22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539031360/9787539031361
·条形码:978753903136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食用主义系列
内容简介 《养生食用主义》讲述了:饮食养生,就是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益寿延年。饮食养生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而适度的营养补充,以补益精气,并通过饮食调配,纠正脏腑阴阳的偏颇,从而增进机体健康,抗衰延寿。“养生之道,莫先于食”。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要活得健康愉快、充满活力和智慧,就要不仅仅满足于吃饱肚子,还必须考虑饮食的合理调配,保证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平衡充足,且能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安谷则昌,绝谷则危”,只有足食,才能乐业。“安民之本,必资于食”。
编辑推荐 《养生食用主义》是由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
饮食养生,就是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益寿延年。饮食养生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而适度的营养补充,以补益精气,并通过饮食调配,纠正脏腑阴阳的偏颇,从而增进机体健康,抗衰延寿。
生命在于营养,没有营养就没有健康。
我们所有人都是以食物来奉养我们的身体,
我们的生命就是在食物的基础上得以维持的:
饮食让我们更加健康;
饮食让我们更加美丽;
饮食让我们更加长寿!
但是,饮食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饮食需要遵循自然法则,
如果我们遵循饮食的法则,饮食就能够帮助我们,使我们永与健康、活力、美丽为伴’
如果不遵循饮食的法则,饮食就成为败坏我们健康和美丽的潜在敌人。
饮食是一门学问。
希望《食用主义丛书》能够帮助你科学饮食,
让您变得更加健康,更加美丽,更加长寿’
目录 前言
第1章 科学养生始于饮食
步入老年话养生
1.不可忽视的老年养生
2.养生的“四大基石”
3.饮食是养生之本
4.饮食养生,健身防病
饮食养生的原则
1.合理调配
2.因人制宜
3.四时宜忌
4.定时定量
做个会“吃”的寿星
1.养生要学会“吃”
2.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3.传统的饮食养生之道
4.增进食欲的调理法
第2章 不仅吃得“饱”更要吃得“好”
饮食养生的法则
1.讲究卫生
2.烹调有方
3.冷热有度
4.细嚼慢咽
5.不可暴饮暴食
饮食养生的秘诀
1.只将食粥致神仙
2.多喝豆奶,少喝牛奶
3.鸡蛋不可多吃
4.每月一壶茶,胜过拜菩萨
5.水去则营竭
6.用好酒糖盐,老鹤不知年
和谐饮食能养生
1.主食副食要和谐
2.细粮杂粮要和谐
3.食物“四性”要和谐
4.食物“五味”要和谐
5.饮食动静要和谐
6.饮食饥饱要和谐
7.饮食荤素要和谐
8.食物中的“黄金搭档”
饮食保健不可忽视
1.心情好才能吸收好
2.饭前保健有利养生
3.饭后养生不可忽视
4.饭后“八不忙”
为生命添加“色彩”
1.红色食品:增添活力
2.黄色食品:增强抵抗力
3.绿色食品:延缓衰老
4.白色食品:降低血糖
5.黑色食品:补肾抗衰
6.紫色食品:保护心脏
传统饮食的七种好吃法
1.节食:不饱方为祛病方
2.杂食:劝君杂食颐丰年
3.鲜食:食物新鲜体健康
4.素食:萝卜青菜保平安
5.淡食:淡薄滋味养气血
6.稀食:粥汤奶浆颐养人
7.粗食:吃米带糠得安康
饮食养生的健康吃法
1.早食:吃早和吃好同样重要
2.冷食:吃点冷食增健康
3.生食:原汁原味的健康
4.零食:随时随地补营养
5.苦食:十苦九补
第3章 四季饮食养生
顺应时节好养生
春季养生饮食经
1.春季养生的饮食原则
2.春季宜养肝
3.最宜春季食用的食物
4.春季最宜食用的药膳
夏季养生饮食经
1.夏季饮食养生的原则
2.夏季宜养脾
3.夏季最宜食用的食物
4.夏季最宜食用的药膳
5.夏季饮水学问多
秋季饮食养生经
1.秋季饮食养生的原则
2.秋季宜养肺
3.最宜秋季食用的食物
4.最宜秋天食用的药膳
5.秋天最宜食用的粥
冬季养生饮食经
1.冬季饮食养生的原则
2.冬季宜养肾
3.冬季最宜食用的食物
4.最宜冬季食用的药膳
5.冬季进补的学问
第4章 吃出健康,吃走疾病
防老抗衰食中来
1.养生保健,从“头”开始
2.益智健脑,饮食当道
3.养眼护目,饮食进补
4.强健牙齿,饮食当先
5.食从口入,病从口出
6.科学饮食,防衰抗老
心脑血管病的饮食养生
1.心脑血管病的饮食原则
2.心脑血管病的最佳食物
3.心脑血管病的食疗方案
4.心脑血管病的饮食禁忌
糖尿病的饮食养生
1.糖尿病的饮食原则
2.糖尿病的最佳食物
3.糖尿病的食疗方案
4.糖尿病的饮食禁忌
高血压的饮食养生
1.高血压的饮食原则
2.高血压的最佳食物
3.高血压的食疗方案
4.高血压的饮食禁忌
便秘的饮食养生
1.便秘的饮食原则
2.便秘的最佳食物
3.便秘的食疗方案
4.便秘的饮食禁忌
第5章 养生食物全谱
食物养生好处多
健康食品排行榜
1.健脑益智食物
2.抗衰益寿食物
3.降血压降血脂食物
4.防癌抗癌食物
5.补肾壮阳食物
第6章 把老中医请回家
长寿养生话进补
1.了解点进补的常识
2.不可盲目进补
3.药补不如食补
4.食补的学问大
5.进补“十戒”
养生好帮手——补品
1.补气的补品
2.补血的补品
3.补阴的补品
4.补阳的补品
不同体质不同补法
1.补益肝肾药膳
2.补益脾胃药膳
3.补益气血药膳
4.强筋壮骨药膳
5.益智健脑药膳
6.滋阴壮阳药膳
7.益寿抗衰的药膳
第7章 饮食宜忌不可忽视
日常饮食宜忌
1.饮食养生十宜
2.饮食养生十忌
日常食物的禁忌
1.饮醋的禁忌
2.大枣的食用禁忌
3.羊肉的食用禁忌
4.酒的食用禁忌
5.鸡蛋的食用禁忌
6.牛奶的食用禁忌
7.啤酒的食用禁忌
日常进补的禁忌
1.血虚进补的禁
2.气虚进补的禁忌
3.脾虚进补的禁忌
4.阳虚进补的禁忌
5.阴虚进补的禁忌
6.肺虚进补的禁忌
7.肾虚进补的禁忌
……
序言 自古以来,追求健康长寿就是每一个人心中的梦想。但是,想要健康长寿,仅仅有关好的理想还不够,还必须要掌握科学的养生方法。健康长寿与许多因素都有关系,而饮食就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
饮食是供给机体营养物质的源泉,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完成各种生理功能,保证生命生存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养生之道,莫先于食”。在我国,利用调整饮食作为一种养生康体的手段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代就已经认识到了饮食养生的重要性。唐代名医孙思邈对饮食养生非常重视,他认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清代著名医家王孟英说:“颐气无玄妙,节其饮食而已”。就是说养生长寿奥妙在于调整饮食,充分强调了饮食养生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精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精藏于肾而养于五脏,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此乃益寿、抗衰的关键。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而要使人活得健康愉快、充满活力和智慧,则不仅仅满足于吃饱肚子,还必须考虑饮食的合理调配,保证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平衡且充足,并且能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安谷则昌,绝谷则危”,只有足食,才能乐业,“安民之本,必资于食”。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壮、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来说,充分发挥饮食的防老抗衰作用尤其重要。
文摘 第1章 科学养生始于饮食
步入老年话养生
1 不可忽视的老年养生
生老病死是人类正常生命活动的自然规律,人的机体在生长发育完成之后,便逐渐进入衰退的过程。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对于人体的衰老过程有着精辟的论述。《素问篇?病机气宜保命集》说:“精耗血衰,血气凝泣”。“形体伤惫……百骸疏漏,风邪易乘”。《灵枢经?天年》中也早有“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的说法。
随着年纪的增长,人的机体会出现生理功能和形态学方面的退行性变化。主要表现为脏腑气血精神等生理机能的自然衰退,机体调控阴阳协调的稳定性降低。再加上社会角色、社会地位的改变,退休和体弱多病势必限制老年的社会活动。狭小的生活圈子、相对的孤陋寡闻,带来心理上的变化,常使人产生孤独垂暮、忧郁多疑、烦躁易怒等心态,其适应环境及自我调控能力低下,若处于不良环境或遇到某些刺激因素,易诱发多种疾病,并且很难恢复。如果在颐养天年的时候注意这些特点,对于祛病延年是大大有益的。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进步,当前人类的健康模式和疾病发生了重要改变:过去主要危害健康的传染病不少已被消灭或控制,而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以及精神疾患、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这些疾病的发生与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密切关系,因此又称为“生活方式病”。预防这些疾病的根本办法是提倡自我保健,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而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中药,则以其独特的效力,为人们的养生保健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2 养生的“四大基石”
人体的衰老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千百年来,人们都希望能够避免或者延缓衰老的到来,诸如秦皇汉武祖之类的一代帝王也脱不了俗,到处寻找能够长生不老的灵丹仙药。中医养生历史悠久,对这一问题有深刻认识?很早就提出了“顺乎自然”的养生理论和方法。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对先秦诸子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第一次从医学角度进行了总结,并升华为中医学养生延年益寿的理论。《素问篇?上古天真论》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可以说是对中医防病延年理论观点的高度精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