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中国硅谷:我与康拓公司的军转民之路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页码:17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304043971 ·条形码:9787304043971 ·版本:第1版 ·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创业中国硅谷:我与康拓公司的军转民之路 |
 |
|
 |
创业中国硅谷:我与康拓公司的军转民之路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页码:17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304043971
·条形码:978730404397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创业中国硅谷:我与康拓公司的军转民之路》讲述了:中关村给世界带来了伟大的创新模式,那就是在没有证券市场、没有私幕基金、没有风险投资支持的落后情况下,打造出高科技产业群体的创新模式。今天中关村用强大的经济实力向人们显示,它不仅成为穷国与富国抗衡的利器,也成为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永久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标志。
所以还原中关村创业的历史,讲述中关村高科技产业的起源和重大事件的真相,让人们了解中关村伟大的创新模式为中国的繁荣和平做出的贡献,是数十年来为中关村兴起和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士应有的义务与责任。
作者简介 秦革,1938年2月10日出生,1963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部五院502所科技处副处长、民品部部长、502所副所长。1988年6月,受命创建康拓科技开发公司,出任总经理。先后荣获航天部颁发的“航天奖”,航天部五院颁发的“航天一等奖”、“一等功臣奖”、“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奖”等多种奖励,并获得“政府特殊津贴”。
齐忠,笔名齐中,1956年2月6日出生,1997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在职研究生班。曾任北京民协副秘书长,十几年来撰写了800多万字有关中关村及民营科技企业的文章,其中《洋电脑围剿中关村系列报道》、《亚都兼并启示录》等新闻报道被新华社内参及全国多家新闻媒体转载刊登。1994年,文章《王永民的五笔之路》荣获北京日报社“科技之光”二等奖。2002年,荣获中国科协与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联合颁发的“敬业乐群奖”。
编辑推荐 《创业中国硅谷:我与康拓公司的军转民之路》是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
目录 序
前言:伟大的旅程
第一章 穿着破棉袄的求学之路
一、贫穷而又充实的中小学生活
二、中科大郭沫若校长与校歌
三、钓鱼中度过的蜜月
四、我的父亲和母亲
第二章 “四清”与“文革”
一、“四清”运动
二、中科院在洪洞县的“四清”工作
三、我与中央“文革”联合接待室
四、我和毛主席的合影留念
第三章 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
一、五院、502所的成立与航天事业的巨大作用
二、卫星制造与毛主席像章
三、周总理下令停止飞船研制
四、我国初期返回式卫星研制
第四章 中国军转民事业的起步
一、502所的组成部分
二、抱着送上门的石头过河
三、四通的人才争夺使我们清醒
第五章 走出大院开公司
一、组建康拓公司的源起
二、公司的创业资金是借款
三、探索军事院所的集体所有制
四、康拓模式走在路的中间
五、公司的发展战略
六、志同道合才能共事
七、早期的奖惩制度
八、领导科研人员是件难事
第六章 铁路的保护神——红外测轴仪
一、康拓红外测轴仪的研制
二、进入“铁老大”市场前的调研
三、用航天技术打造红外产品
四、铁路线上的大比武
五、王素素永远的常青树
第七章 为市场量身打造的工控机
一、康拓工控机的开发
二、用户是方向
三、向联想学专家秀推出老魏
四、领导问怎厶宣传个人
第八章 打造惊天事业——金税工程
一、聚宝盆被无偿拿走
二、让朱总理失眠的增值税
三、主动请缨进入金税工程
五、击败电子部夺标
六、防伪税控系统的研制
七、没有改革的决心无法推广
八、康拓公司与上市擦肩而过
九、刘纪原中国军转民第一人
十、王雨生军转民的实干家
第九章 泰山会
一、身价过亿的会员制
二、初期的泰山会
三、泰山会的管理制度
四、泰山会是民生银行之父
五、史玉柱的舍取
六、柳传志的联想股份制改造
七、钢铁般的意志
八、三步走的谋略
九、柳传志的心里话
十、段永基民营企业的旗手
十一、胆大心细运筹帷幄
十二、理论超前言如重炮
跋:铁笔如刀刻青史
……
序言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中关村科技园成立20周年的今天,康拓公司原总裁秦革同志的回忆录一《创业中国硅谷:我与康拓公司的军转民之路》一书的出版问世,使人们对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改革开放最光辉的篇章一科技体制改革、军转民的历程可以有深刻的了解。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也就是五院,是我国航天高新技术的发源地之一,在军转民的过程中打造高科技产业,是历史赋予的重任。军转民工作的伟大事业也是军事科研院所的科学家、工程师、科研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1988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下属科研院所的同志们锐意改变大胆创新,推出“一所两制”,即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共存的体制改革,推动大批科研人员响应党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号召,在军转民十六字方针“平战结合,军民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的指引下走出大院,“下海”开创高科技产业,与市场经济真正接轨。这些科研人员为我国军转民事业无私地奉献了青春年华、知识、智慧、力量,使军转民推动了我国“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前进的步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本回忆录生动地描述出科技人员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们心态,直白的刻画、准确记载下他们冲破旧体制、旧观念的束缚,白手起家创业的艰苦历程。读来心潮涌动,思绪万千。
文摘 插图:


父亲离开山东后,母亲和大弟秦元贵、小弟秦元华是老的老小的小,无法在生产队里劳动,也就拿不到工分和口粮,无法在山东老家生活,只好去东北找父亲。当时我正在济南中学读初二,母亲托人写信把这个情况告诉我并且让我安心留在济南读书。我看到信后捶胸自责,放声大哭。我是家中长子,上不能养父母,下不能供弟弟读书,真是无用之人。母亲和弟弟们坐火车去东北路过济南时,我和他们在火车站上相见,母亲再三嘱咐我安心读书,火车开动时,母亲和弟弟们在火车上向我流泪告别,我跟着火车在站台上奔跑,泪流满面。到东北后我的大弟弟秦元贵,过早地承担起全家的生活重担积劳成疾,1975年他年仅34岁便英年早逝,成为我一生最大的悲痛。
不久父亲生了场大病,长年瘫痪在床,1967年他老人家病故,终年77岁。现在我的生活好了,父亲要是还在人世,别说每天想喝2两烧酒,就是喝两瓶茅台酒我也供得起,可惜他老人家不在了。每年在他的祭日时,我都到坟前摆上茅台酒,放上盘花生米,请他老人家“喝”一杯,算个精神的寄托吧。
我母亲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勤劳贤惠,敬老疼小,任劳任怨。小时候我和姐姐在离我们村8里地的县城上小学,星期六才能回家。为省饭钱,星期天母亲就给我和姐姐摊出20多斤大煎饼,作为一个星期的干粮。她怕我们吃不惯干硬的煎饼,就把黄豆泡在咸水里,有咸味后再把黄豆蒸熟压扁,在煎饼中间撒上薄薄的一层,这种有黄豆馅的煎饼吃起来特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