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页码:120 页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 ·ISBN:7508507924 ·条形码:978750850792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王维 |
 |
|
 |
王维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
·页码:120 页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
·ISBN:7508507924
·条形码:978750850792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中国古典诗词精品赏读
·图书品牌:北京首发精典
内容简介 王维的五言诗被人们称为“五言宗匠”。后世多尊王维为“诗佛”,与李白“诗仙”、杜甫“诗圣”并列。在唐开元、天宝时代,王维是当时最有名望的诗人,李白、杜甫都不及他。天宝末年殷瑶编《河岳英灵集》,列王维为盛唐诗人之首,却不提李白。直到贞元、元和时,李、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才高于王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颇为复杂。但无论如何,王维的诗在整个中国古典诗歌中自成一派,影响久远。现代学者闻一多便曾说:“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的传统。”换言之,不读王维,就难以彻见中国诗歌艺术的精髓。
中国古典诗词注重抒情、写景,善于表现友情、亲情、爱情、乡情,以及其他各种复杂细微的个人情感。这形成中国诗歌又一个强大的传统。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中国诗歌几乎从一开始就具有“发乎情,止乎礼仪”的特点,情感的表达比较无制、内敛、含蓄,有别于西方的诗歌风格。与此同时,中国诗人们又强调“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善于通过各种艺术手法传达言外之意,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想象空间。古代诗词中的优秀之作往往写得深情婉转,富于形象性和音乐性,诵读这些诗词,可以受到多层次的艺术感染和美的熏陶。古典诗词还善于表现自然之美及人与自然的融合,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书系中的每首作品,都配以当代画家根据诗词意境绘制的中国画。通过欣赏这些诗、画,可以更深刻地领悟到中国古代艺术作品中的诗情画意,品味其艺术之美。
除了“诗情画意”的特色外,本书系以各位诗人、词人单独成册,以更清楚地展示其不同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各分册包括诗人小传与作品赏析两部分。对每篇作品的赏析,又分为题解、句解、评解三个章节:题解交待创作背景;句解用现代语文对诗词进行逐句意译,对某些难懂的字词作注释:评解部分则提要钩玄,对作品特色进行点评。我们的本意,首先是帮助读者减少阅读中的文字障碍,继而是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写作技巧。
中国古代经典诗篇把汉语升华到至美至纯的境界,足以使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这些作品是联接所有炎黄子孙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无论身在国内,还是身在海外,优秀的诗歌对读者的感召力都是相通的。一个喜爱祖国传统文化的人,可能会不断地接触和学习祖先的这些遗产。久而久之,这些优秀文化中的一部会积淀下来,构成每个人头脑中一道美丽的艺术长廊,不断给人以教益、激励和艺术享受。我们期望,本书系所介绍的诗词名篇能够成为这道艺术长廊的组成部分。
本书系所介绍的八位诗人,都各有很多传世名篇,限于篇幅,书中每人只选取了二三十首代表作品。
媒体推荐 书评
王维,701年生,761年逝世,祁(今山西祁县)人。唐诗人、画家。字摩诘。父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与弟缙并以词学知名。天宝十五年(755)叛军安禄山军陷长安,拘摩诘于洛阳普施寺,授以给事中。后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他崇佛教,性喜山水。写诗多以山水田园为内容,状物传神,精深入微,前期也写过一些以边塞任侠等为题材的诗篇。北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不衣文采”的创作思想,对后世文人画影响很大。晚年居蓝田辋川,多写隐逸生活和谈禅说佛之作。兼通音乐,工书法,精绘画,擅画平远景。常以“破墨”写山水松石,曾绘《辋川图》。后人谓山谷郁盘,云水飞动,笔力雄浑。明董其昌推为山水画“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传世作品有《雪溪图》,绢本、墨笔画。纵36.6厘米,横30厘米。坡石有渍染似无勾皴,无款。有宋赵佶标题“王维雪溪图”。图录于《中国名画宝鉴》。此《雪溪图》构图平远,可分为近景、中景、远景三段。近景左下方一座披着素纱的木拱桥把人们引入一个冰雪天地;中景是一条结冰的大河,横卧在画卷中部,水平如镜,波澜不兴;远景,河对岸雪坡、树木、房舍等平卧于黑水之上,掩映于茫茫白雪之中,使画面更加深远。纵观全图,可使观者沉浸在一片宁寂的山村境界之中,仿佛有雪花飘落和行人脚步声悄悄传入耳畔。此画无款。右上角有赵佶题字“王维雪溪图”,故长期以来认为是王维唯一的山水作品流传至今。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编辑推荐 王维的五言诗被人们称为“五言宗匠”。后世多尊王维为“诗佛”,与李白“诗仙”、杜甫“诗圣”并列。在唐开元、天宝时代,王维是当时最有名望的诗人,李白、杜甫都不及他。天宝末年殷瑶编《河岳英灵集》,列王维为盛唐诗人之首,却不提李白。直到贞元、元和时,李、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才高于王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颇为复杂。但无论如何,王维的诗在整个中国古典诗歌中自成一派,影响久远。现代学者闻一多便曾说:“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的传统。”换言之,不读王维,就难以彻见中国诗歌艺术的精髓。
目录 王维简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少年行(行一)
观猎
西施咏
归嵩山作
……
文摘 书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题解
王维少年早慧,九岁时便能赋诗作文。这首诗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
“忆山东兄弟”。维兄弟共五人,维居长,诗题中的“兄弟”实指四位弟弟
。少年王维曾在长安、洛阳一带游学,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
句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去到陌生的异地,总会让人感到不习惯。何
况在古代社会,不同地域问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相差巨大,交通
又极不发达,这种环境的变换会更令人难以适应,思乡之情自然也就更为浓
重。
王维十五岁即离乡赴两都游学,谋求进取。对这位热衷仕进的少年而言
,繁华的帝都虽然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但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
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诗人正是深解其中
滋味,所以连用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一个“独”字,又准确地概
括了诗人此时的生活状态:孤独寂寞。
平日里,因为有事可为,这种感情被淹没在来来往往的热闹中。而一到
节日,众人都回家团聚,只剩下诗人无处可去,这种思乡之情就爆发出来,
一发而不可抑止。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体验,可以说每个飘零的游子都曾有过。但在王
维之前,却没有任何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
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思亲感情的经典格言,传诵千古。
王维是一位敏感、深情的诗人。在直抒胸臆后,他开始猜想此时此刻的
亲人们在做什么。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一种有香气的植物。古代有重阳登高的风俗,登高时将茱萸
插于头上,据说可以避灾。
诗人遥想着家中的兄弟们佩插茱萸,登上了山的高处,环顾四周,却发
现少了一个人,那就是正独处异乡的自己。
如果只是一般化地描写自己身处异乡,无法和兄弟们一起在重阳日登高
,无法和亲人团聚,虽然也能写出思亲之情,却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
情。高明的诗人另辟蹊径,在结尾两句一下将视野从长安拉向家乡,将焦点
从自己转向亲人。
登高的兄弟们正兴致勃勃,突然发现他们的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