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页码:229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 ·ISBN:7535331076 ·条形码:978753533107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白衣侦探 |
 |
|
 |
白衣侦探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页码:229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7月
·ISBN:7535331076
·条形码:978753533107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叶永烈趣味科学系列
内容简介 你想做现代宋慈、福尔摩斯,又或是金田一吗?
《白衣侦探》或许可以帮你忙。
这是一本通过科学来侦破古往今来数十宗奇案的独立侦探档案,比侦探小说还要紧张和悬疑。
作者曾亲身参与过警方的侦缉活动,通过一个个真实的破案故事,细述了“白衣侦探”如何采取种种现代科学的方法,来帮助破案的真人真事。
此刻,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进入一个又一个迷离诡秘的案发现场,逐步揭示如何以指纹、唇纹、声纹、血型、头发、牙齿、脚印、DNA、激光、红外线等线索,为一宗又一宗的悬案寻觅重要的破案玄机。
大家都来做侦探,一起破案吧!
作者简介 叶永烈,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8岁起发表科学小品,20岁出版第一部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21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此后,多年从事科普创作,受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关心,并对叶永烈作了两次批示:“调查一下,如属实,应同上海商量如何改善叶永烈同志的工作条件。”(1979年1月6日)“我看要鼓励科普创作,这项工作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1979年3月4日)
由于方毅同志的关心,1979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科协联合举行隆重仪式,授予叶永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
曾先后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曾任中国科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上海市科协常委、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电影《红绿灯下》(任导演)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科教片奖,《小灵通漫游未来》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作品一等奖,《借尾巴》获全国优秀读物奖,根据叶永烈长篇科幻童话改编的6集动画电影《哭鼻子大王》获1996年“华表奖”(即政府奖)。
后来转向纪实文学创作。主要新著为作家出版社出版的6卷本《叶永烈自选集》;此外,还有《毛泽东的秘书们》、《陈云全传》、《叶永烈采访手记》、《星条旗下的中国人》、《我的家一半在美国》、《一九九七逼近香港》、《商品房大战》、《何智丽风波》等。
即将出版《叶水烈文集》,共50卷,其中科普作品24卷。
1989年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
编辑推荐 你想做现代宋慈、福尔摩斯,又或是金田一吗?
《白衣侦探》或许可以帮你忙。
这是一本通过科学来侦破古往今来数十宗奇案的独立侦探档案,比侦探小说还要紧张和悬疑。
作者曾亲身参与过警方的侦缉活动,通过一个个真实的破案故事,细述了“白衣侦探”如何采取种种现代科学的方法,来帮助破案的真人真事。
此刻,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脚步,进入一个又一个迷离诡秘的案发现场,逐步揭示如何以指纹、唇纹、声纹、血型、头发、牙齿、脚印、DNA、激光、红外线等线索,为一宗又一宗的悬案寻觅重要的破案玄机。
大家都来做侦探,一起破案吧!
目录 开场白
一、穿白大褂的侦探/9
档案1.从“马丁少校案件”说起/10
档案2.中国古代的法医/12
档案3.如果福尔摩斯还活着/16
二、指纹的秘密/19
……
文摘 书摘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1943年4月末,一架英国飞机坠毁在西班牙韦尔瓦附近的海里。不久,那里的西班牙渔民发现海面上漂着一具男尸。从死者穿的军服,可以看出他是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少校军官。另外,在附近还发现了两艘撞坏了的橡皮救生艇。
当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纷飞的年月,西班牙跟英国是敌国,同德国是盟国。英国军官的尸体,很快就被秘密地运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落在西班牙总参谋部的手中。
西班牙总参谋部从死者贴身的黑色公文皮包中获知,死者名字叫马丁。他的衣袋中有4月22日伦敦的戏票存根,证明马丁少校不久前还在伦敦看过戏。
在公文皮包中,发现了极h重要的文件。西班牙总参谋部把文件拍成照片,转送给驻西班牙的德国领事。德国人如获至宝,火速密报德军最高统帅部,送给了希特勒。
从此之后,希特勒改变了战略:本来,德军以为盟军会选择地中海的西西里岛作为进攻目标,在那里部署了许多兵力。看了马丁少校携带的密件,德军最高统帅部把部队悄悄地从西西里岛调往希腊。
然而,在1943年7月9日,盟军大举进攻西西里岛,希特勒甚至还以为盟军在佯攻哩!
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好多年,英国海军谍报部队的伊凡·蒙塔古少校,才披露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马丁少校案件”是英国谍报部队设下的圈套,“导演”者是蒙塔古少校。
当时,盟军准备进攻西西里岛。希特勒发现了盟军的意图,所以在西西里岛设下了重重防线。制造“马丁少校案件”的目的,就是为了“调虎离山”。
其实,那马丁少校的尸体,是冒牌货。蒙塔古精心地请人选择了一具患肺炎死去的青年的尸体,给他穿上少校军服,放上公文袋。为什么选用肺炎死者的尸体呢?这是考虑到淹死者的尸体,胸部会充满水,而肺炎死者的肺里充满液体,两者十分相似。 至于公文袋里,则放了英国参谋长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写给地中海盟军最高司令亚历山大上将的一封信,信中谈到了西西里岛并不是盟军的进攻目标……至于死者衣袋中的伦敦戏票存根,纯粹是为了增强这出“戏”的真实感,说明了马丁少校是从伦敦坐飞机飞往地中海,不幸半途遇难……实际上那具尸体是用潜水艇运到那里的。
就这样,“马丁少校案件”使老奸巨猾的希特勒上当了!
不过,话得说回来,蒙塔吉少校在施行这一蒙蔽战术时,暗暗担心,生怕“露馅”,因为那具假冒的尸体,到底是肺炎死者,而不是真正的溺死者。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