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38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0970877X/9787509708774 ·条形码:9787509708774 ·版本:第1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38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0970877X/9787509708774
·条形码:978750970877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讲述了: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问题、人的问题与价值观问题、世界历史理论与现代性问题、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等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成果颇丰的研究领域,成为当代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发生深刻社会转型的理论见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就这些领域中的相关问题作了颇有特色的解读、研究和阐发,对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读者有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赵甲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发展理论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现任职务: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副主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负责人,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社会科学评定分委员会主席。
社会兼职: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
科研成果:著、主编、合著共6部;独立发表论文70余篇。
主要奖励:曾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精品教材奖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优秀论文成果奖、清华大学教学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吴倬,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哲学、人学、宗教学。
现任职务:现为清华大学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负责人。
曾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
社会兼职:教育部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等。
科研成果: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时代精神的思考》;著有《神的世界探源》等书,发表论文100余篇。
主要奖励: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全国“两课精彩一课教学示范片优秀奖”等。
刘敬东,哲学博士,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马克思历史观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中西方近代历史一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
社会兼职:曾任广东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秘书长,广东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科研成果:在《哲学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
主编并参编教材、论著多部,主持并参与国家与省部级课题多项。
主要奖励:曾获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政府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王峰明,哲学博士,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社会主义理论,其中集中研究哲学本体论和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
科研成果:在《哲学研究》、《学术月刊》、《教学与研究》、《社会科学》、《学术界》、《高校理论战线》、《北京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主持并参与国家与省部级课题多项。
社会兼职:“北京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传播基地”特约研究员,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专栏特约作者。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目录 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其意义
马克思的个人理论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统一性
把握必然与自由的统一性及其意义
马克思考察意识形态的方法论
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唯物史观底蕴
科学发展观与实践理性合理化
人的问题
“现实的个人”作为唯物史观范畴的意义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在当代中国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与实践问题的观点及其启示
唯物史观关于人的自我实现的基本观点
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内涵
马克思主义、宗教对人精神境界的不同影响
价值观问题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价值目标
价值观与文明、文化和时代精神
价值学说的理论要素与观点分歧
马克思主义与实用主义:两种价值哲学的区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理论反思
世界历史理论与现代性问题
现代性的历史化把握
理性、自由与实践批判:现代性的确立、批判及其反思
现代性:在历史与伦理之间
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哲学回应:中国个案
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世界历史性内涵
经济学理论与现实问题
如何理解“经济范畴”是一种“形式规定”?
货币商品的本质是什么?
究竟什么是“剥削”?
“剥削”与“非剥削”有什么本质区别?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效率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
基本经验
邓小平对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意义
后记
……
文摘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其意义 赵甲明
20世纪是全球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世纪,也是人类遭到自然严厉日报复”的世纪。人类如何保护自然环境,走出生存环境危机,已成为20世纪留给21世纪的重大课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对于当代人类保护自然环境,摆脱生存环境危机,寻求正确的出路,具有深刻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与自然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但“迄今为止的一切历史观不是完全忽视了历史的这一现实基础,就是把它仅仅看成与历史过程没有任何联系的附带因素。这样,就把人对自然界的关系从历史中排除出去,因而造成自然界和历史之间的对立。”这就是说,把人对自然界的关系纳入历史中,作为历史的现实基础问题来解决,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超越旧历史观的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
后记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是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国家思想意识形态的建设中具有非常关键的战略地位。清华大学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在教学上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北京市精品课程的荣誉和奖励,形成了非常优秀和深厚的科研教学传统。
本书作为清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用书,是我们近年来在教学过程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若干重点问题的研究成果的一个展示。我们愿意通过此书的出版,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尽一份力量。
本书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专项资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邓泳红女士和责任编辑刘德中博士、刘婷婷女士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和创造性劳动。在策划本书的过程中一直得到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