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古典哲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70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010076685/9787010076683 ·条形码:9787010076683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德国古典哲学 |
 |
|
 |
德国古典哲学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70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010076685/9787010076683
·条形码:978701007668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西方哲学通史
内容简介 《德国古典哲学》主要内容包括:路德与宗教改革的影响、莱布尼兹一沃尔夫的哲学遗产、莱辛、赫尔德与德国的启蒙运动、歌德和席勒:德国文学艺术的杰出代表、牛顿、休谟和英国文化的渗透、斯宾诺莎主义的入侵、卢梭与法国革命的多棱镜等。
编辑推荐 《德国古典哲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总序
分卷序
第一章 德国古典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一节 路德与宗教改革的影响
第二节 莱布尼兹一沃尔夫的哲学遗产
第三节 莱辛、赫尔德与德国的启蒙运动
第四节 歌德和席勒:德国文学艺术的杰出代表
第五节 牛顿、休谟和英国文化的渗透
第六节 斯宾诺莎主义的入侵
第七节 卢梭与法国革命的多棱镜
第二章 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康德
第一节 康德的认识论
第二节 康德的伦理学
第三节 康德的美学与目的论
第四节 康德的宗教哲学
第五节 康德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
第三章 德国古典哲学的主观化——费希特
第一节 生平与思想发展
第二节 费希特的知识学
第三节 费希特的宗教哲学
第四节 费希特的伦理学体系
第五节 费希特的历史哲学
第六节 费希特的法哲学和政治哲学
第四章 德国古典哲学的变数
第一节 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
第二节 威廉·冯·洪堡
第五章 德国浪漫主义运动的“掌柜”——施莱格尔兄弟
第一节 德国浪漫主义运动概述
第二节 奥·威·施莱格尔
第三节 弗·施莱格尔
第六章 德国古典哲学的客观化——谢林
第一节 谢林的同一哲学体系
第二节 谢林的自然哲学
第三节 谢林的先验哲学
第四节 谢林的艺术哲学
第五节 谢林的自由哲学和历史哲学
第六节 谢林的神话哲学和启示哲学
第七章 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
第一节 青年黑格尔的宗教研究
第二节 青年黑格尔的哲学探索
第三节 《精神现象学》的问世
第四节 黑格尔成熟时期的哲学体系
第五节 精神哲学
第六节 青年黑格尔主义者
外文参考书目
中文参考书目
……
序言 由中国学者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出发,吸取国内外西方哲学研究的成果,编写出一套多卷本的西方哲学通史,以此总结和促进我国的西方哲学研究,这是一些前辈专家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已有过的设想。十年动乱结束后,随着极“左”思潮禁锢的解除,我国西方哲学研究进入了可以有组织、有规划进行的新阶段,许多专家纷纷要求把原来的设想纳入现实日程。1983年在福州举行的第一届国家社科基金哲学学科项目规划会就曾决定,集中国内有关单位的专业力量,共同编撰多卷本的西方哲学通史,并把通史的编写作为课题正式列入国家规划之中。然而,由于参与单位多、观点分歧大等原因,这一课题后来未能按规划执行。原来分工负责编写古希腊罗马哲学、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等阶段的专家,在从事专题研究和资料编译、整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研究成果和资料的出版对推动我国西方哲学研究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整体性的西方哲学通史终究未能问世,毕竟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事实上,当我们需要查阅较为详细的西方哲学史读物时,还只能利用考普尔斯顿(F.Copleston)等西方学者撰写的通史。
文摘 第一章 德国古典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
毋庸讳言,德国古典哲学乃是西方哲学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作为断代史,德国古典哲学也和其他分卷一样,在写作上面临着如下的困难:作者不但应该阐明它的思想之“源”,即它与相应的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且也应该阐明它的思想之“流”,即它一方面如何传承了以前世代和同时代人的问题意识和思想资源,并把它们主题化;另一方面又如何开启了以后世代的思考方向,从而使整个哲学史发展的连续性得到真实的刻画。事实上,把开掘“源”和“流”这两方面的任务综合起来,也就是对德国古典哲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整个历史文化背景作出比较全面的考察。我们将通过以下七节的内容来完成这一考察工作。
第一节 路德与宗教改革的影响
在某种意义上,德国古典哲学,甚至从莱布尼兹以来的整个德国哲学都是由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宗教改革运动催生出来的,以至海涅干脆宣布德国哲学是“新教教会的女儿”,并在叙述路德的新教思想时指出:“凡是承认宗教改革的诸侯,都把这种思想自由合法化了,思想自由开出的一朵重要的具有世界意义的花朵便是德国哲学。”那么,路德发动的宗教改革究竟对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
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出生于德国东部的爱斯莱本,从小接受的是天主教会的正统教育。他先就读于爱尔福特大学,1505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计划研习法学。但他攻读法律才两个月,就突然决定进入一家修道院。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作出了这样的决定?据说,1505年春,爱尔福特曾经爆发黑死病,路德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而离开那里,返回自己家乡的。“不久之后,在路德探家后返回爱尔福特的途中,决定性的事件发生了。7月2日,路德在距爱尔福特不远的施图特尔海姆遇到了一场强烈的雷暴。出于对这场风暴的恐惧,他向圣安娜起誓,愿意成为一名修道士。”于是,路德在爱尔福特加入了奥古斯丁修道会。1507年2月,他被任命为牧师,继续研究哲学和神学。1512年10月,路德从维滕堡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并开始在该校讲授《圣经》,还经常在社会上布道,对教会人士和世俗政权的弊端进行抨击。不久,路德卷入了关于赎罪券的论战。1517年10月31日,他把抨击赎罪券交易的95条论纲张贴在维滕堡教堂的大门上。其中两条是:
32.那些持有赎罪券而自信得了救的人,将和他们的师傅永远一同被定罪。
36.每一个真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完全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