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机械 >

机械基础

2010-02-16 
基本信息·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页码:274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 ·ISBN:9787122004246 ·条形码:978712200424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机械基础 去商家看看
机械基础 去商家看看

 机械基础


基本信息·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页码:274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
·ISBN:9787122004246
·条形码:978712200424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本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将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和机械设计的经典内容及最新成果经过精简、优化、融合而成的一门课程改革综合性教材。

本书的第一篇为机械工程材料,包括了金属材料的各种性能、常用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第二篇为工程力学,包括了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第三篇为机械设计,包括了机械设计概述、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机构、连接与螺纹传动、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轮系及减速器、机械中的支承部件、联轴器及离合器等。

本书供高职高专机械类、机电类、电力技术类和数控技术类等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作为成人高校教学用书及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媒体推荐 前言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其显著特征是具有应用多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技术应用能力。为实现这一宏观培养目标,其相关的基础课、专业课程设置需要打破传统课程结构的封闭性,进行课程门类相对集中并做出相应调整,优化、组合和重构势在必行。通过课程综合,减少了课程间的不必要重复,避免了知识的相互割裂和脱节,突出了专业能力的培养,促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今后发展他们的潜能。

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力学、机械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三大基础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是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彼此之间衔接的地方较多,联系较为密切,很适合课程体系的融合,以达到“重在实用,淡化理论,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编者结合课程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实践、工程实践的经验编写了本教材。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将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和机械设计的经典内容及最新成果,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的内在联系和人们的认识规律,按照教学的科学性、自然适应性、可接受性和循序渐进性等教育教学规律优化组合。其主要特点是在内容上以必需、够用为度,举例尽量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文字表达上力求简单易懂。在保证基本理论的前提下,简化甚至舍去了繁琐的理论推导和复杂的数据计算,突出了实用性和综合性,侧重于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本书适用学时为80~100,少学时的教学内容可根据需要删去部分内容。本书供高职高专机械类、机电类、电力技术类和数控技术类等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作为成人高校教学用书及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本书由常新中任主编,黄杉任副主编。各章的编写分工为:常新中编写绪论、第一、二、五、六、七章;戴路玲编写第三、八、九章;包套图编写第四章;黄杉编写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章。

赵玉奇副教授主审了本书,并为全书的修改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魏龙、陈耀兵的大力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限于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07年4月
编辑推荐 本教材是本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将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和机械设计的经典内容及最新成果经过精简、优化、融合而成的一门课程改革综合性教材。
本书的第一篇为机械工程材料,包括了金属材料的各种性能、常用的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第二篇为工程力学,包括了静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部分;第三篇为机械设计,包括了机械设计概述、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机构、连接与螺纹传动、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轮系及减速器、机械中的支承部件、联轴器及离合器等。
本书供高职高专机械类、机电类、电力技术类和数控技术类等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作为成人高校教学用书及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目录
绪论1
一、本课程的性质及研究的主要内容1
二、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1
三、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
第一篇机械工程材料
第一章金属材料基础3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