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教程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8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040261479 ·条形码:978704026147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教程 |
 |
|
 |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教程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8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040261479
·条形码:978704026147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家精品课程配套实验教材
内容简介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教程》是与国家精品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配套的实验教材。《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教程》系统地介绍实验环境,算法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方法。《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教程》以基础实验为中心,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强化数据结构知识的应用。《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教程》介绍目前流行的各类编辑/编译环境的使用,算法用C/C++语言描述。《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教程》共分6章:第1章是编辑/编译环境的使用,重点介绍程序的调试方法:第2—5章是教学实验,主要介绍各类基础实验及数据结构的应用;第6章是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主要介绍课程设计的题目及实现方法。书中所有程序都在Visual C++ 6.0环境下调试通过。《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教程》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实验教材。
编辑推荐 《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教程》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第1章 编辑/编译环境的使用
1.1 Turbo C的使用
1.1.1 程序的编辑
1.1.2 程序的编译、连接、运行
1.1.3 程序的调试方法
1.1.4 较大程序的实现方法和项目管理
1.1.5 Turbo C的系统组成与环境设置
1.2 Microsoft Visual C++ 6.0的使用
1.2.1 控制台程序的设计
1.2.2 使用Microsoft VC++编写控制台程序
1.2.3 程序的调试与技巧
1.3 Java编程工具的使用
1.3.1 JDK的使用和调试
1.3.2 JBuilder的使用与调试
第2章 线性表的实验
2.1 相关知识点
2.2 线性表的顺序实验
2.2.1 实验目的
2.2.2 实验说明
2.2.3 实验内容
2.2.4 实验要求
2.3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实验
2.3.1 实验目的
2.3.2 实验说明
2.3.3 实验内容
2.3.4 实验要求
2.4 线性表的简单应用实验
2.4.1 实验目的
2.4.2 实验内容
2.4.3 实验要求
2.5 栈的应用实验
2.5.1 实验目的
2.5.2 实验说明
2.5.3 实验内容
2.5.4 实验要求
2.6队列的应用实验
2.6.1 实验目的
2.6.2 实验说明
2.6.3 实验内容
2.6.4 实验要求
第3章 树与二叉树的实验
3.1 相关知识点
3.2 叉树的建立与遍历实验
3.2.1 实验目的
3.2.2 实验说明
3.2.3 实验内容
3.2.4 实验要求
3.3 二叉树的应用实验
3.3.1 实验目的
3.3.2 实验内容
3.3.3 实验要求
3.4 树的应用实验
3.4.1 实验目的
3.4.2 实验内容
3.4.3 实验要求
第4章 图的实验
4.1 相关知识点
4.2 图的建立与搜索实验
4.2.1 实验目的
4.2.2 实验说明
4.2.3 实验内容
4.2.4 实验要求
4.3 图的应用实验
4.3.1 实验目的
4.3.2 实验内容
4.3.3 实验要求
第5章 排序与查找的实验
5.1 相关知识点
5.2 查找实验
5.2.1 实验目的
5.2.2 实验说明
5.2.3 实验内容
5.2.4 实验要求
5.3 排序实验
5.3.1 实验目的
5.3.2 实验内容
5.3.3 实验要求
第6章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
6.1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6.2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内容
6.2.1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过程
6.2.2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规范
6.2.3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考核
6.3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范例的分析
6.4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报告样例
6.5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的题目汇编
参考文献
……
序言 本书是与国家精品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配套的实验教程。本书系统地介绍实验环境,算法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方法。本书以基础实验为中心,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强化数据结构知识的应用。
由于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许多内容如果只进行单纯的课堂讲授是根本不能够深刻认识的。例如,线性表多种存储结构的对比分析,如不进行上机练习就不能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学习就只能变成死记硬背了。所以实践是“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能否处理好将直接影响课程教学的成败。
目前,“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的实践环节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实验和课程设计。其中,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内容的认识,所以实验内容一般都集中在基本数据结构及其基本算法上。而课程设计则不同,课程设计都安排在课程讲授完毕之后,是对所学内容进行的综合训练,培养的是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另外,课程设计的授课方式存在特殊性,一般不采用集中讲授的方式,而是采用单独指导、单独答疑的方式,不易于完成教学过程的控制。为此,特编写本书以更好地完成课程设计的指导工作,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进行选题、辅导学生的课程设计、规范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等。
文摘 插图:

装入和修改源文件的方式不变。在一个源文件初步完成后,可以按Alt+F9键,或选择compile菜单中的命令对它进行编译、做语法检查、生成目标模块。这时还可能产生由于缺少必要外部定义而出现的错误。发现这种问题后,应当修改有关的头文件。
在分别对各个源文件进行初步编译和调试后,用F9键,或选择Conlpile菜单中的Make命令,建立可执行程序。这时程序加工的工作对象是整个项目,如果系统发现某些目标模块不是最新的(源程序修改过),就自动对它们进行重新编译,最后把目标模块连接起来,生成可执行程序。编译中若发现源文件有错,所有的错误都将列在消息窗口中,排错时系统能够对各个文件中的错误自动定位,如果被定位错误所在的文件不是当前文件,系统将自动装入相应的文件,并把“亮条”和光标放在正确位置。在这个加工过程中,还可能发现模块之间的关联错误,例如,变量函数的名称的使用和定义不一致,方式不正确,变量函数的extem说明与实际定义不一致,等等。在建立过程中,系统利用源程序的时间信息,确定程序模块的前后时间关系,决定哪些模块需要重新编译,最后在连接时装入所有必需的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