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页码:313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0月 ·ISBN:7807341491 ·条形码:978780734149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黄河往事 |
 |
|
 |
黄河往事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页码:313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0月
·ISBN:7807341491
·条形码:978780734149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今年是人民治理黄河60周年,这是一个让治河人容易回忆往事的年头。60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几乎是一辈子的经历,对4万治河人来说,又有多少难忘的故事。本书编者走访了百余名老治河工作者,收集了上千幅老照片,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汇集成书。书中既有老一代国家领导人亲临黄河视察的历史时刻,又有谢会贵、刘同昌这样的普通黄河职工在属于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的漫长岁月;既有治理黄河的重大事件,又有修防、勘探、水文等各条战线上治河人的平凡工作;既有黄河职工与惊涛骇浪、高寒缺氧奋力搏斗的画面,也有他们在工作之余开展文体活动的场景……
黄河,一条自然的大河,一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大河上下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守护着这条河、并为之奉献甚至不惜牺牲的人。本书的出版旨在将一个个生动的人、一件件感人的事串成一线,还原在读者面前。 根据厚古薄今的原则,本书以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内容为主。书里有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历程,也有几代治河人的精神写照。一张张发黄的照片,一篇篇尘封的往事,犹如一页页碎片、一个个瞬间,凝固在每一个治河人的记忆里,也必将深深感召和影响着后来者。
编辑推荐 黄河,一条自然的大河,一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在大河上下有这样一群默默无闻守护着这条河、并为之奉献甚至不惜牺牲的人。本书的出版旨在将一个个生动的人、一件件感人的事串成一线,还原在读者面前。
根据厚古薄今的原则,本书以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内容为主。书里有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历程,也有几代治河人的精神写照。一张张发黄的照片,一篇篇尘封的往事,犹如一页页碎片、一个个瞬间,凝固在每一个治河人的记忆里,也必将深深感召和影响着后来者。
目录 黄河人“家”
治黄规划编制始末
1954年黄河大查勘的背后
我们见到了毛主席
朱德副主席视察黄河
奋战石头庄
……
文摘 书摘
风口浪尖上的水文兵
文/崔玉刚 韩慧卿
河口是河海交汇处,水文测量是河道治理和海岸建设等的重要基础资
料,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又给水文观测带来特殊的困难。黄河河
口水文实验站于1963年开始对黄河口滨海区展开观测工作。当时配备的重
要设施就是“克凌1号”、“克凌2号”浅海测验船,1986年“黄河86”接
替“克凌1号”、“克凌2号”投人工作。40年里,测验船上的水文工作人
员陆续更换,但河口水文人特有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却一直在延
续。他们在河口的风口浪尖上战胜了一次次狂风巨浪,出色地履行了工作
职责,也生发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1978年8月的一天,“克凌1号”在黄河口南部测量返回小青河河口联
测闭合途中,突然乌云翻滚,狂风暴雨,风卷浪花不时向船头猛扑过来。
这时,忽见右前方一艘渔船,顺风冲“克凌1号”疾驶而来,情况危急,如
不采取措施,两船相撞,渔民的生命财产会在瞬间化为乌有。只见船长王
海山一边稳操船舵准备转向,一边果断指挥大副阮孝忠探摸地形。由于指
挥得当,相互配合默契,避免了一起船毁人亡事故。
20世纪80年代以前,由于受天气和设备的限制,一直不能进行黄河口
外海域的连续多日海流同步观测,相关的水文观测资料成为一项空白。河
口站自1980年开始进行了为期7年的浮艇悬吊式海流计测流试验工作。在连
续7年的浮艇试验中,浮艇多次遇到被飓风刮翻、被渔民拉网拖倒的情况,
浅海观测队的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凭着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胆略,克服
了渤海湾风大浪高、供给不足、自然环境恶劣等种种困难,圆满地完成了
观测任务,并创造过一站31天渤海湾海流连续观测的奇迹。
1992年8月31日,正在黄河口东深水区测验的“黄河86”船,接到近期
有风暴潮的消息,决定返回龙口港避风并补给粮、水。当测船抵达龙口港
时,海上风速已达36米每秒,港内风速33米每秒,浪高1米以上。为了保证
“黄河86”的安全,船上所有职工在暴风雨中昼夜坚守岗位,及时报告险
情,机舱人员备车,随时准备应急。
由于风力过大,船体一侧又紧靠码头,船体悬挂,出现了倾斜。另外
,船体另一侧还有其他渔船帮靠,如果不随落潮将船推下水去,很可能出
现因落潮差太大,船体突然摔人海中而翻沉,将缆绳挣断并压沉外侧渔船
的惨状。船长刘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