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帝王略论

2010-02-16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21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101062393/9787101062397 ·条形码:9787101062397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帝王略论 去商家看看
帝王略论 去商家看看

 帝王略论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21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101062393/9787101062397
·条形码:978710106239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华经典史评

内容简介 《帝王略论》作为初唐时期的一部通史性著作,其记事上起传说中的包羲、炎、黄,下迄隋朝灭亡,其评论所及则上起夏禹,下至隋文帝,既有史的叙述,又有评论在后,史论结合,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帝王通史。在历史研究方法上,《帝王略论》在对人物的评价中,广泛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唐朝初年,由于当时的统治者刚刚从隋朝末年的大动乱中走出来,他们对于得天下不易、治理天下更难这一点的体会更深刻。于是,在励精图治的同时,他们也十分注意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注重从历代帝王的治国方略和历朝历代的治乱兴衰中寻找有效的治国方略,这样就形成了自西周初年和汉朝初期以来我国历史上的第三次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大总结。《帝王略论》正是在这种社会政治条件下,完全适应了当时的社会需要和统治集团的要求。所以,“览前王之得失”、“以古为镜”,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治理国家的经验教训和治国方略,就构成了《帝王略论》撰写的指导思想。可以说《帝王略论》是用一问一答的新颖形式撰写的最早的一部有关历史评论专书,并对中唐以后的通史撰写和历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因而,它就不仅仅是初唐史论的代表之作,而且在整个唐代史学发展过程中,进而在唐朝以后整个中国古代史学发展过程中,都应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编辑推荐 《帝王略论》为《中华经典史评》系列之一种,是一部记帝王之事略、论帝王之贤愚的著作,其价值不在于“略”而在于“论”。它是我国史学史上较早的系统评论历代帝王的专书。以问答形式评述了上自周文王下至隋炀帝历代帝王的性格、品德、学识和贤愚得失,甚具卓识,可以说是目前所见中国较早的一部“君主论”。
目录
卷一
 夏禹
 太康
 太戉
 武丁
 周文王
 武王
 成王
 周宣王
 厉王
 周平王
 秦始皇

卷二
 汉高祖
 太宗文皇帝与世宗景皇帝
 世祖武皇帝
 海昏侯
 孝宣皇帝
 海错侯
 孝宣皇帝
 孝元皇帝
 伪新莽
 后汉世祖光武皇帝
 显宗孝明皇帝与肃宗孝章皇帝
 孝桓皇帝与孝灵皇帝

卷三
 三国君主
 晋宣帝与诸葛亮
 晋景帝与晋文帝
 晋武帝
 晋惠帝
 晋元帝
 谢安
 晋明帝
 晋孝武帝
 桓玄

卷四
 宋高祖
 宋文帝
 宁孝武帝与明帝
 齐高
 齐高帝与武帝
 齐明帝
 宋齐二代废主
 梁武帝
 梁元帝
 陈高祖
 陈文帝与宣帝
 长城公

卷五
 北魏道武帝
 太祖与太武帝一
 献文帝
 孝文帝
 孝明帝
 孝庄帝
 齐神武帝
 文宣帝
 武成
 高纬
 文帝
 宇文护
 周武帝
 天元
 隋文帝
……
序言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4-属浙江)人。据《旧唐 书。虞世南传》记载,他在青少年时期,曾师从当时著名学者顾野王学习 十余年,文章风格祖述徐陵;又从当时的大书法家智永和尚,妙;——-d王羲之 的书体。隋朝大业中,曾仕隋为秘书郎、起居舍人。隋朝末年,曾跟随宇 文化及并参加过窦建德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唐朝建立之后,曾为秦王李 世民的“参军”。唐太宗贞观初年,被李世民引为。。上客”,并被弘文馆众学 士推为“文学之宗”,官至秘书监。
虞世南与唐太宗不仅个人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而且在政治上也有很深的关系。《贞观政要·任贤》中记载:“高祖晏驾,太宗执丧过礼,哀容毁悴,久替万机,文武百僚计无所出。世南每入进谏,太宗甚嘉纳之,益所亲礼。”这说明,虞世南与唐太宗个人之间的感情,确实非同一般。在治国方略上,也有其过入的胆识和机敏,深得唐太宗的信任。唐太宗就曾这样说过:“朕……每与虞世南商榷古今。朕有一言之善,世南未尝不悦;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治?”这说明唐太宗在治理国家方面,对虞世南是十分倚重的。虞世南“虽容貌懦弱,如不胜衣,而志情抗烈,每论及古先帝王为政得失,必存规讽,多所补益”。所以,唐太宗“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共观经史”。
文摘 秦国虽自襄公被周平王封为诸侯,但一直到春秋中期,仍被中原地区的诸侯国视为夷狄之国,不与会盟。但秦国自缪公时期,灭梁、芮,筑室为王城;尽收虢、郑遗地在西畿者;据丰、镐旧都,蔚为强国,与中夏抗衡。此后,又经过秦孝公时期商鞅推行的全面改革,秦国迅速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并在与周边国家的战争中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公元前247年,十三岁的秦王赢政即位,他在吕不韦、李斯、尉缭、王翦父子、蒙骜父子等文臣武将的相继辅佐下,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运筹帷幄,南征北战,依次灭-掉了韩、赵、燕、魏、楚、齐等六个诸侯国,统一了中国。并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但秦统 m国后,秦始皇在治国方略上没有及时地实行将战时政策向和平发展政策的转变,因此很快就导致了民怨沸腾。秦始皇死后没几年,强大的秦皇朝,就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轰然倒塌了。
公子日:“秦始皇①起秦②陇③之地,蚕食列国,遂灭二周④而迁九鼎⑤,并吞天下,平一宇内,其规摹功业亦已大矣!何为一身几殒⑥至子而亡乎?”
先生日:“彼始皇者,弃仁义而用威力,此可以吞并而不可以守成,贻训子孙,贪暴而已。胡亥⑦,才不如秦政;赵高⑧,智不及李斯⑨,以暗主而御奸臣,遵始皇贪暴之迹,三载而亡,已为晚矣。”注释:①秦始皇(前259一前210):秦皇朝的开国皇 帝,秦庄襄王之子,姓赢,名政。因出生于赵 国,所以又称赵政。十三岁继承王位,在位期 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皇朝,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秦始 皇三十七年(前210),病死于东巡途中的沙 丘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②秦:古代地域范围的泛指,因大致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疆域范围而得名。秦国,赢 姓,周孝王时始封伯翳之后非子于秦邑为附庸。秦襄公时始立国,至秦孝公时,日益强 大,成为战国七雄之一。③陇: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交界地区。④二周:东周末年,周考王以王城故地封其弟 揭,为桓公。王都在洛阳,王城在西,故有西 周之称。公元前314年被秦昭王灭亡。东周,于秦庄襄王元年(前249)被秦国的 相国吕不韦率军攻灭。⑤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史记·封禅书》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 九鼎”,以象九州。相传商汤迁九鼎于商邑,周武王迁之于洛邑。战国时期,秦、 楚等国都有兴师到周求鼎之事。周显王四十二年,宋大丘社亡,九鼎没于泗水彭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