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之和 和之宗教:中国宗教之和谐刍议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27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09710960/9787509710968 ·条形码:9787509710968 ·版本:第1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宗教之和 和之宗教:中国宗教之和谐刍议 |
 |
|
 |
宗教之和 和之宗教:中国宗教之和谐刍议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页码:27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509710960/9787509710968
·条形码:978750971096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世界宗教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宗教之和 和之宗教:中国宗教之和谐刍议》从各宗教的经典、理论出发,探讨了各宗教有关和谐的思想,并对各宗教在中国历史及显示中的和谐实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各宗教的现实存在状况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提出了较为独到的简介;对于民间信仰的定位问题、伊斯兰教有关和谐的看法、基督教建构和谐社会的前提等热点问题均有所论及;对于道家的生态主张、佛教的和谐论调亦有较为详尽的总结。
编辑推荐 《宗教之和 和之宗教:中国宗教之和谐刍议》:世界宗教研究丛书。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民间信仰之和谐因素
第一节 民间信仰是俗文化的灵魂
第二节 民间众神共奏和谐乐章
第三节 民间信仰彰显中国特色
第二章 佛教与中国社会之和谐构建
第一节 中国佛教的和谐思想及其实践
第二节 佛教与社会和谐——以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为例
第三章 道教之和谐理念与实践
第一节 道教教义中的和谐理念
第二节 道教在历史上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努力与实践
第三节 当代中国道教的存在状态及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第四章 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和谐
第一节 伊斯兰宗教思想和宗教制度资源
第二节 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传统资源
第三节 中国穆斯林的和谐实践
第五章 基督宗教之和谐观及开展
第一节 基督宗教关于“和谐”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基督宗教参与中国和谐社会构建之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
序言 宗教问题涉及祖国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等诸多方面。正确认识和对待我们所面对的宗教问题和现象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我们的党和国家已有深刻的认识,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要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主动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重要性。那么,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如何促进宗教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如何维护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团结,如何调动和发挥信教群众建设社会主义、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性,如何协调各宗教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无疑需要宗教问题研究者、宗教界人士以及宗教事务管理者做出积极的解读及回应。
本书题为《宗教之和和之宗教》,旨在发掘诸宗教中“和”的因素在经典、理论、历史及现实中的表现,并主张通过发挥诸宗教之“和”,创造社会和谐之宗教氛围,进而为中国社会之和谐构建贡献力量。本书主要由“中国民间信仰之和谐因素”、“佛教与中国社会之和谐构建”、“道教之和谐理念与实践”、“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和谐”、“基督宗教之和谐观及开展”五个章节构成。其中每个章节基本涵括各宗教关于“和谐”的基本理论、其在中国历史及现实中对于社会和谐曾经做出的及正在发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处理各种宗教与中国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等几个主要部分。从中我们力图突出以下几个特点:(1)除基于宗教理论的思考外,兼有现实调研素材的融入,切实做到了理论与现实的融合;(2)除理论及现象探讨及描述外,还有在此之上的、针对现实工作的建议及反思;(3)结合理论与实践,对于一些重点问题,比如民间信仰的定位、佛教的和谐理论及实践、道教的生存状况、伊斯兰教与和谐、基督宗教的“处境化”等问题加以讨论。
本书第一章由韩秉芳研究员执笔,第二章由郑筱筠研究员和纪华传副研究员执笔,第三章由汪桂平副研究员执笔,第四章由李维建博士执笔,第五章由唐晓峰副研究员完成。每位作者由于研究视域及方法的不同,故在写作中多表现出行文体例及内容侧重点上的分殊,对此带来的各具特色,敬请读者给予理解。此外,本书多为青年学者完成,有些观点虽颇具创见,但略显论证不足,也请方家多提宝贵建议,不吝赐教!
文摘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近三十年中,我国的民间信仰屡屡遭受打压,处境岌岌可危!在那段不堪回首的时日里,“左”的思想控制着文化政策,而且不断升级,直至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文革”浩劫,将一切宗教乃至民间信仰一股脑儿打翻在地,从社会生活中扫荡得一干二净为止。
古往今来,在世界上中国是民间信仰最为兴盛的国家,究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历史上并没有欧洲或中近东国家那样笼罩一切的国教。不少学者也因此认为:中国是宗教观念最为淡薄甚至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的国家。其实,这种看法是浅薄的、十分错误的。
事实上,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没有任何民族具有宗教的免疫力,在人的肌体中根本就不存在这种基因。大量远古资料和浩瀚的文献可以充分证明,中国的宗教“资源”也是最丰富多彩的。之所以看法迥异,只不过是由于观察的视角和标准与西方学者不同罢了。在中国儒、道、佛三教并存,而且各行其道,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历史上很少出现党同伐异的宗教战争。可以说,中国宗教生态比较宽容开放,故有不少外来宗教进入中国国土,乃至落地生根,享有它们生存的空间。正是在这种宗教生态境况中,我国的民间信仰得以茁壮生长,可以说是种类繁茂,千神万圣覆盖而遍及全国各地。
具体说来,中国的民间信仰,大致有以下几类:
(1)自然崇拜:是原始宗教信仰的遗存和发展。此类信仰认为天、地、山、川、湖、海、风雨雷电、动植物等自然现象与万物,都是崇拜对象。即在冥冥中幻想每种自然物之背后都有神灵主宰,人们理应敬畏崇拜,祈求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