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武侠 >

鹿鼎记(1-5)(金庸作品集口袋本)

2010-02-16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州出版社 ·页码:198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4月 ·ISBN:780731091X ·条形码:978780731091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鹿鼎记(1-5)(金庸作品集口袋本) 去商家看看
鹿鼎记(1-5)(金庸作品集口袋本) 去商家看看

 鹿鼎记(1-5)(金庸作品集口袋本)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州出版社
·页码:198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4月
·ISBN:780731091X
·条形码:978780731091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64开 Pages Per Sheet
·套装数量:5
·图书品牌:广州朗声

内容简介 《鹿鼎记》(1-5)这部小说讲的是一个从小在扬州妓院长大的小孩韦小宝,他以不会任何武功之姿态闯江湖各大帮会、周旋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俄罗斯之故事,书中充满精彩绝倒的对白及逆思考的事件,多读几遍搞不好可以仙福永享寿与天齐呢。韦小宝笑称自己“不学无术却处处有术”,却靠着这不学之术在太监、钦命大臣、帮会堂主、和尚、甚至七个美女的共同老公这些职务上胜任愉快。这样得人挑战了真实的人性,说明武功和权力不是这世上唯一可取之道,并大大推翻前面几部那样摧心裂肺的爱情观念,来了个七美大团圆,人人都有奖!
作者简介 金庸[1][2](1924年农历2月初6 ——)。原名查良镛(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大紫荆勋章” 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
  金庸祖籍为江西省婺源县,1924年出生在浙江海宁。查家为当地名门望族,有“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之誉。历史上查家最鼎盛期为清康熙年间,以查慎行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之说。现代查氏家族还有两位知名人物,南开大学教授查良铮(穆旦)(四十年代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台湾学术界风云人物、司法部长查良钊。出自海宁的著名人物还有王国维和徐志摩。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其先祖查继佐是“明史案”最早向当局告发人之一。金庸祖父查沧珊是“丹阳教案”的当事人。 他的多篇小说被选入课本。
  1937年,金庸考入衢州一中,离开家乡海宁。1939年,15岁的金庸和同学一起编写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畅销内地。这是此类书籍在中国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1941年日军攻到浙江,金庸进入联合高中,那时他17岁,临毕业时因为写讽刺黑板报《阿丽丝漫游记》被开除。(另一说是写情书。)1944年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因对国民党职业学生不满投诉被勒令退学,一度进入中央图书馆工作,后转入苏州东吴大学(今苏州大学)学习国际法。抗战胜利后回杭州进《东南日报》做记者,1948年在数千人参加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进入《大公报》,做编辑和收听英语国际电讯广播当翻译。不久《大公报》香港版复刊,金庸南下到香港。
  1950年,《大公报》所属《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记者工作,与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个办公桌,写过不少文艺小品和影评(笔名姚馥兰和林欢)。姚馥兰的意思是英文的Your friend.(你的朋友)。1955年开写《书剑恩仇录》,在《大公报》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开设《三剑楼随笔》,成为专栏作家。1957年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所用笔名为林欢)。
  建国不久,金庸为了实现外交家的理想来到北京,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失望地回到香港,从而开始了武侠小说的创作。
  1959年离开长城电影公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期间又创办《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新加坡《新明日报》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金庸任董事长期间,《明报》成为香港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有人把它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报》。其对中国时局的预测和分析,是其它报纸不能比拟的。《明报月刊》则是华人世界最文人化的刊物,其对大中华关怀,深受全世界华人好评。 
金庸
  从五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金庸共写武侠小说15部,1972年宣布封笔,开始修订工作。
  1981年后金庸数次回大陆,先后受到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的接见,1985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86年被任命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政治体制”小组港方负责人,1989年辞去基本法委员职务,卸任《明报》社长职务,1992年到英国牛津大学当访问学者,1994年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1999~2005年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金庸博学多才。就武侠小说方面,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凡历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均有涉猎,金庸还是香港著名的政论家、企业家、报人,曾获香港“大紫荆勋衔” 、法国总统“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英国牛津大学董事会成员及两所学院荣誉院士,多家大学名誉博士。
  金庸一支笔写武侠,一支笔纵论时局,享誉香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金庸一生的传奇,可谓多姿多彩之至。佛学对金庸的影响很大。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处处可见金庸中庸平和的风格。
[编辑本段]【所获荣衔】
  金庸一生获颁荣衔甚多,其中包括:
  英国政府O.B.E 勋衔(1981年,褒扬其对新闻事业及小说写作的贡献)
金庸
  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衔;
  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等校荣誉院士;
  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大学、日本创价大学、香港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苏州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等校名誉教授;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名誉院长;
  1986年香港大学社会科学荣誉博士;1988年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名誉教授;
  1992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Doctor of Letters;1996年剑桥大学荣誉院士等。
  1998年,获香港市政局颁授“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获香港(及海外)文学艺术协会颁授“当代文豪金龙奖”,同获此奖的还有巴金和冰心。
  2000年,获香港政府颁赠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
  2001年,国际天文学会将一颗由北京天文台发现的编号10930的小行星命名为“金庸”。
  2003年3月,位于澳门新马路的文化会馆开设金庸图书馆,金庸亲临开幕并任荣誉顾问,馆藏中、英、日、泰、印尼版金庸小说。
  2005年,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文学博士名衔,金庸随即以81岁高龄赴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学硕士、博士。
  2006年,于12月完成剑桥大学硕士论文《初唐皇位继承制度》(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
  2008年,9月应刘中树教授邀请,受聘成为吉林大学名誉教授。
  2009年3月获得“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编辑本段]【金庸家事】
   金庸结过三次婚,第一任妻子叫杜治芬,因婚外情背叛了他。第二任妻子叫朱玫,却是金庸生了婚外情,背叛了她。
  金庸和第二任妻子朱玫是1956年5月1日结婚的,当时金庸在《大公报》工作,用笔名林欢写着影评。夫妇二人在现在的坚尼地道二号租房居住,生下了他们的大儿子查传侠。
  朱玫可谓是金庸的患难之妻,《明报》草创,与丈夫一块儿苦战。但当《明报》兴旺,丈夫却移情他爱,和她结束了婚姻关系。朱玫在孤独和贫困中度过一生,于1998年11月8日病死于香港湾仔律敦治医院,享年63岁。替她拿死亡证的,竟然是该医院的员工,而不是她的丈夫,也不是她的儿女,令人唏嘘。朱玫为金庸生下两男两女。“我对不起朱玫……”金庸对记者说。
金庸与妻子林乐怡
  能与亿万富豪金庸白头偕老的女子叫林乐怡(洋名阿May),即金庸的第三任也是现任妻子。她认识金庸时才16岁,比金庸小20多岁,在北角丽池一间酒店里相识。林姑娘那时是酒店的侍应。那天,金庸刚与第二任妻子吵过一架,正失意至极,就到那家酒店的门边坐下。 金庸引起了林姑娘的注意。林姑娘想请失意的男人吃碗面,而那失意的男人也因此注意上了林姑娘,一见钟情。这就对不起朱玫了。 再离婚,再结婚,并送小娇妻到澳洲留学,至今恩爱。
  大侠金庸是个风流才子,据说,当年大侠金庸苦恋夏梦,金庸生平唯一一次创作剧本并亲执导筒的目的就是为了一近芳泽,但最终未能携手。
编辑推荐 金庸先生将韦小宝的个人经历与历史密密切合,大玩历史哈哈镜的手法,令人赞叹,几乎信以为真,而小宝的做人方法及毫不留情的揭出人生各阶层黑暗面这种做法,使得这部书成了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到了无剑胜有剑的境地。韦小宝是个最最普通的人,好像也就是在你我身边的那些人一样。
《鹿鼎记》(1-5)是金先生最後一部小说,也是登峰造极之作!
目录
第一回 纵横钩党清流祸 峭茜风期月旦评
第二回 绝世奇事传闻里 最好交情见面初
第三回 符来袖里围方解 椎脱囊中事竟成
第四回 无迹可寻羚挂角 忘机相对鹤梳翎
第五回 金戈运启驱除会 玉匣书留想像间
第六回 可知今日怜才意 即是当时种树心
第七回 古来成败原关数 天下英雄大可知
第八回 佳客偶逢如有约 盛名长恐见无因
第九回 琢磨颇望成全璧 激烈何须到碎琴
第十回 尽有狂言容数子 每从高会厕诸公
第十一回 春辞小院离离影 夜受轻衫漠漠香
第十二回 语带滑稽吾是戏 弊清摘发尔如神
第十三回 翻覆两家天假手 兴衰一劫局更新
第十四回 放逐肯消亡国恨 岁时犹动楚人哀
第十五回 关心风雨经联榻 轻命江山博壮游
第十六回 粉麝余香衔语燕 珮环新鬼泣啼乌
第十七回 法门猛即无方便 疑网重开有譬如
第十八回 金刚宝杵卫帝释 雕篆石碣敲头陀
第十九回 九州聚铁铸一字 百金立木招群魔
第二十回 残碑日月看仍在 前辈风流许再攀
第二十一回 金剪无声云委地 宝钗有梦燕依人
第二十二回 老衲山中移漏处 佳人世外改妆时
第二十三回 天生才士定多癖 君与此图皆可传
第二十四回 爱河纵涸须千劫 苦海难量为一慈
第二十五回 乌飞白头窜帝子 马挟红粉啼宫娥
第二十六回 粉麝余香衔语燕 珮环新鬼泣啼乌
第二十七回 法门猛叩无方便 疑网重开有譬如
第二十八回 金刚宝杵卫帝释 雕篆石碣敲头陀
第二十九回 九州聚铁铸一字 百金立木招群魔
第三十回 残碑日月看仍在 前辈风流许再攀
第三十一回 罗甸一军深壁垒 滇池千顷沸波涛
第三十二回 歌喉欲断从弦续 舞袖能长听客夸
第三十三回 谁无痼疾难相笑 各有风流两不如
……
……
文摘 插图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