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庞德与中国文化》取比较学视角,结合当前主要批评方法,沿中国传统诗学和儒学两条思路,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庞德及其现代主义诗学的影响与意义。全书分五章,考察讨论庞德研究中较为忽视的问题:如庞德的比较诗学、中国文化影响的生成及其发生点、庞德选译《中国诗集》的真实标准和动机、庞德对中国诗律的拒绝与改造、乐府诗与西方叙事诗的内在关系、费氏遗稿及其译介影响的实质意义、《诗章》叙事模式和集合模式的建构、儒家伦理母题的生成及其建构、《诗章》儒学题旨的显隐表现、“潇湘八景”和山水诗对庞德创作的影响等。 作者简介 陶乃侃,1977年考入昆明师范学院,毕业留校任教,后获南京大学硕士、悉尼大学博士学位。译有《平凡的土地:美国中西部诗选》、《金色的舞裙》(花城出版社“当代名家小说译丛”之一)。在澳洲文学杂志《南风》、《热》、《文学与美学》及香港《译丛》上发表过对中国当代诗歌的译介。选编并合译的《中国当代八诗人选》将在2006年底以“悉尼大学东亚研究系列”之一出版。有文章在《外国文学评论》、《当代外国文学》、《湖南文学》、《中外文学》(台大)、《澳洲东方研究会学刊》(Joumal of the Oriental Society of AustraHa)、《当今世界文学》(World Literature Today)、《学者:庞德研究专刊》(Paideuma)、《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网络学刊》(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Culture Web Journal)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另有一文收入英国Warwick大学比较文学教授Helen Dennis主编的《庞德与诗学影响》(Ezra Pound and PoeticInfluence)论文集。主要兴趣为中国文学研究和中西文化比较研究。 编辑推荐 本书取比较学视角,结合当前主要批评方法,沿中国传统诗学和儒学两条思路,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庞德及其现代主义诗学的影响与意义。全书分五章,考察讨论庞德研究中较为忽视的问题:如庞德的比较诗学、中国文化影响的生成及其发生点、庞德选译《中国诗集》的真实标准和动机、庞德对中国诗律的拒绝与改造、乐府诗与西方叙事诗的内在关系、费氏遗稿及其译介影响的实质意义、《诗章》叙事模式和集合模式的建构、儒家伦理母题的生成及其建构、《诗章》儒学题旨的显隐表现、“潇湘八景”和山水诗对庞德创作的影响等。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庞德的思想观念与诗学建构:国际主义历史主义比较诗学 小引 庞德形象 第一节 庞德的国际主义与历史主义 第二节 庞德的比较文学与比较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