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电工技术 >

电接触理论及其应用技术

2010-02-13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页码:19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7508360990/9787508360997 ·条形码:9787508360997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电接触理论及其应用技术 去商家看看
电接触理论及其应用技术 去商家看看

 电接触理论及其应用技术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页码:19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7508360990/9787508360997
·条形码:978750836099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电接触理论在电力系统和通信系统等领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已引起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作者及其合作者以多年来的研究工作为基础,并结合国内外同行的许多研究成果编写了此书。
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介绍了电接触理论的几个主要问题,如接触电阻及其计算、电接触可靠性分析以及滑动电接触中的摩擦磨损等;讲述了电接触材料的研究现状、常用电接触材料的特性;深入地研究了银基触头材料的电弧侵蚀理论,具体包括电弧侵蚀的因素分析、形成机理、形貌特征及裂纹类型等内容;讨论了五种常用的银基触头材料的寿命预测与评判理论,以及三种不同保护电路对继电器触头电寿命的影响;论述了滑动电接触理论在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与接触网导线之间的具体应用,并详细介绍了自行研制的一种新型的受电弓滑板;最后,对自行研制高性能滑动电接触实验机的机械结构、控制电路和检测系统进行了介绍。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电接触理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接触电阻理论及其计算
第三节 无载合分小电流触头接触电阻增加机理
第四节 电接触可靠性分析
第五节 滑动电接触理论
第二章 电接触材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触头材料电寿命的预测方法
第三章 影响触头材料电弧侵蚀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 触头表层金属的熔化与凝固特性
第二节 液态金属的黏度及表面张力
第三节 液态银对第二相粒子的润湿作用
第四节 液态金属的流动特性对熔层成分及形貌的影响
第五节 熔池的物质传输过程分析
第四章 银基触头材料电弧侵蚀特性与机理
第一节 试验设备与仪器
第二节 中小电流对称配对条件下的电弧侵蚀特性
第三节 非对称配对触头材料的电弧侵蚀特性
第四节 AgMcO材料的电弧电压及燃弧时间
第五节 触头材料的物理冶金过程分析
第六节 触头材料电弧侵蚀模式与机理
第五章 触头材料的电弧侵蚀形貌特征
第一节 形貌特征是电弧侵蚀过程中各影响因素的集中表现
第二节 触头材料电弧侵蚀形貌特征的分类
第六章 银基触头材料的裂纹类型及形成机理
第一节 试验条件及试验内容
第二节 试验结果及分析
第三节 触头材料裂纹类型与机理分析
第四节 试验结果和讨论
第五节 数学分析
第七章 银基触头材料电寿命的模糊综合评判
第一节 银基触头材料电寿命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
第二节 银基触头材料电寿命的二级模糊综合评判软件
第八章 不同保护电路对继电器电寿命的影响及其实验研究
第一节 不同保护电路对继电器电寿命的影响
第二节 不同保护电路下继电器电寿命的开断实验
第九章 双润滑铜基粉末冶金滑板的研究与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研究背景简介
第三节 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与接触网导线相互作用规律分析
第四节 新型滑板的研制
第十章 高性能滑动电接触实验机研制
第一节 实验机机械部分设计
第二节 实验机控制电路设计
第三节 实验机检测系统电路设计
第四节 上位机及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第五节 软件流程框图
参考文献
……
序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接触理论在电力系统和通信系统等领域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已引起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国内外同行在电接触理论及电接触材料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了总结新成果,推广新技术,发展电接触学科,作者尝试编写了此书。
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为电接触理论,简要介绍电接触理论的内涵、研究内容及研究现状,并以接触电阻、电接触可靠性以及滑动电接触为主题分别加以介绍。第二章为电接触材料,在讲述电接触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常用电接触材料特性的基础上,介绍了触头材料的电弧侵蚀及寿命预测理论。在第三章至第六章研究了银基触头材料的电弧侵蚀理论,具体包括电弧侵蚀的因素分析、形成机理、形貌特征及裂纹类型等内容。第七章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对五种常用银基触头材料进行了寿命预测,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第八章则以专家系统为工具,以继电器触头为研究对象,对三种不同保护电路下继电器触头电寿命进行了实验研究。与第一章第五节的滑动电接触理论相呼应,第九章介绍了滑动电接触理论在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与接触网导线中的具体应用。从减小受电弓滑板和接触网导线的磨耗、延长其使用寿命的角度出发,研制了一种新型受电弓滑板,并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第十章对自行研制的高性能滑动电接触实验机的机械结构控制电路和检测系统进行了介绍。
本书引用、吸收了国内外同行在电接触理论及电接触材料等研究领域的许多学术成果,编者谨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研究生董讷、刘丽英、臧义、李颖、刘伟然、么新鹏等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王智勇、房川军、侯刚、王国伟、孙士宏、韩天锐等翻译了本书有关文献,王智勇参与了全书的编辑工作,在此向他们表示谢意。
文摘 第一节 概 述
一、电接触理论及其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一)电接触的定义和分类
任何一个电系统,都必须将电流(作为电的信号或电的能量)从一个导体通过导体与导体的接触处传向另一个导体,此导体与导体之间由接触而产生的电气连接,称之为“电接触”。近年来,也有学者认为“电接触”是指两个导体之间相互接触并通过接触界面实现电流传递或信号传输的一种物理、化学现象,或者认为“电接触”就是指两个导电组件因带电接触而产生的一种状态。在冶金学上,“电接触”是指用来产生接触的金属导电元件,由一对接触元件构成。
电接触按其工作原理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1)固定电接触。即两接触元件只需在维修时才断开而在工作时间内固定接触在一起,既不做相对运动,也不相互分离。它们之间的电接触靠固定接触来维持。如:铆钉接触、焊接接触、螺栓接触等都是固定电接触的典型例子。
(2)滚动和滑动电接触。即两接触元件通过二者的平移或旋转运动来实现静止接触件与运动接触件之间的电能或信号传输,是一种特殊的电接触形式。两接触元件能做相对滚动或滑动运动,却不相互分离,如载流轴承和电车之间的接触、电机的电刷和换向器之间的接触、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与接触网导线之间的接触等。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