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农林 >

农药生产节能减排技术

2010-02-13 
基本信息·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页码:27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122047962/9787122047960 ·条形码:9787122047960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农药生产节能减排技术 去商家看看
农药生产节能减排技术 去商家看看

 农药生产节能减排技术


基本信息·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页码:27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
·ISBN:7122047962/9787122047960
·条形码:978712204796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节能减排丛书

内容简介 《农药生产节能减排技术》可供农药及其中间体生产、研发、管理、环保等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阅读,也适合农药、植保等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作为《节能减排丛书》的其中一分册,《农药生产节能减排技术》按农药品种分类,系统介绍了各类农药特别是具有代表性的农药品种及其重要中间体生产环节中各种节能减排的实用技术与应用实例。其中对农药生产流程中产生的废水,就其减排技术进行了重点分析与介绍。
目录
第1章农药行业状况1
11概述1
111农药基本概念1
112农药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2
113农药分类3
12农药发展概况7
121现代农药工业的发展7
122农药发展趋势8
13我国农药行业生产现状10
131行业现状10
132我国农药工业生产特点12
14农药工业面临的问题13
15节能减排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14
第2章农药行业清洁生产概况15
21清洁生产15
211清洁生产内涵15
212我国的相关政策16
213在农药行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必要性16
22清洁生产技术分类17
221化合物合成新技术17
222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新技术21
第3章农药行业绿色化学研究22
31国外绿色化学发展22
32绿色化学研究方法23
33绿色化学研究内容24
331原料的绿色化24
332催化剂的绿色化25
333溶剂的绿色化26
334绿色合成方法29
34绿色化学的前景30
第4章酰胺类除草剂节能减排技术31
41酰胺类除草剂概况31
42主要酰胺类除草剂生产工艺及产污分析32
421乙草胺32
422丁草胺36
423甲草胺38
43治理技术40
44清洁生产研究41
441唑嘧磺草胺的绿色合成工艺41
442解草啶清洁生产工艺开发42
45减排技术研究42
451乙草胺减排技术研究43
452吡唑草胺废水减排技术研究44
第5章杂环类农药节能减排技术48
51杂环类农药概况48
511吡虫啉48
512三唑酮49
513多菌灵49
514百草枯50
515莠去津50
516氟虫腈51
52环境影响状况51
53生产工艺及污染物排放分析52
531吡虫啉52
532三唑酮55
533多菌灵57
534百草枯58
535莠去津60
536氟虫腈61
54减排技术63
541杂环类农药企业污水处理现状调查63
542企业污水处理技术水平调查验证66
55清洁生产67
551乙螨唑的清洁生产工艺67
552虫螨腈的清洁生产工艺68
553邻苯二胺清洁生产69
5542,6二氯4甲基三氟苯胺和4氯2三氟甲基苯胺清洁
生产技术70
56工程实例71
5612000t/a邻苯二胺污染物减排技术71
56210000t/a莠去津污染物减排工程实例71
56330000t/a三聚氯氰废水节能减排工程实例74
5644000t/a吡虫啉污染物减排技术实例79
565戊唑醇减排技术研究82
566氟虫腈生产污染物减排实例85
567百草枯减排技术实例85
568多菌灵原药生产减排技术90
569二甲戊乐灵废水处理92
第6章苯氧羧酸类农药节能减排技术93
61苯氧羧酸类农药概述93
611苯氧羧酸类除草剂93
612苯氧羧酸类除草剂发展趋势93
613国内生产情况94
62生产工艺及排污情况96
6212甲4氯系列96
6222,4D系列102
63麦草畏污染物节能减排技术研究110
631废水来源及水质水量分析110
632回收二氯酚及麦草畏110
64工程实例111
641综合废水来源及水质水量分析111
642液膜分离工艺处理含酚废水113
643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综合废水115
644主要设备及构筑物投资估算115
645废水处理成本分析116
第7章磺酰脲类农药节能减排技术117
71磺酰脲类农药概述117
711概述117
712作用机理117
713市场情况118
714环保问题118
72生产工艺及污染物分析119
721苄嘧磺隆基本特性119
722苄嘧磺隆工艺情况120
723污染物分析121
724磺酰脲类农药企业废水产生情况调查121
73污染物减排情况121
731水污染物减排121
732废气治理122
733废渣治理122
734车间粉尘产生及治理122
74国外磺酰脲类农药生产污染物治理技术122
75磺酰脲企业减排工程实例123
751废水治理工艺123
752废气治理124
753粉尘治理124
第8章有机硫类农药节能减排技术125
81概述125
811代森类有机硫农药125
812沙蚕毒素类有机硫农药126
82代森类有机硫农药排污及污染物控制技术127
821生产工艺路线及水污染物排放节点127
822水污染物产生情况及治理现状129
83沙蚕毒素类有机硫农药排污及污染物控制技术132
831工艺路线及水污染物排放节点132
832水污染物产生情况及治理现状134
84清洁生产工艺——福美锌136
85工程实例137
851代森类有机硫农药废水减排技术137
852投资估算139
853沙蚕毒素类有机硫农药废水减排技术140
第9章菊酯类农药节能减排技术143
91概述143
92生产工艺及水污染物产生情况145
921氯氰菊酯145
922氯氟氰菊酯146
923烯丙菊酯147
924氰戊菊酯149
925甲氰菊酯150
93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水污染物减排技术152
94减排技术研究153
941菊酸减排技术研究153
942醚菊酯减排技术研究156
95工程实例159
951工艺废水产生情况159
952治理工艺160
第10章有机磷类农药节能减排技术164
101有机磷农药简介164
102我国有机磷农药的种类与分类164
103有机磷农药生产排污情况及污染减排情况165
1031行业主要生产工艺和产污分析165
1032行业排污现状168
1033污染物减排技术分析169
104清洁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169
1041草甘膦清洁生产工艺研究与应用169
1042乙酰甲胺磷清洁生产工艺研究与应用179
1043喹硫磷清洁生产工艺研究与应用180
1044二嗪磷清洁生产工艺研究与应用180
105治理技术182
1051草甘膦减排技术182
1052马拉硫磷减排技术184
1053喹硫磷减排技术186
1054甲基氯化物减排技术188
1055草铵磷减排技术191
106工程实例194
1061废水治理工艺195
1062工程投资估算201
1063废水处理成本分析202
第11章有机氯类农药节能减排技术203
111概述203
1111百菌清生产概述203
1112百菌清管理204
1113三氯杀螨醇生产概述204
112有机氯类农药生产工艺及污染物治理205
1121百菌清生产工艺、产污环节及治理效果分析205
1122三氯杀螨醇生产工艺及污染治理210
第12章生物类农药节能减排技术213
121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状况213
122世界生物农药的发展状况214
123各农药品种概况216
1231井冈霉素216
1232阿维菌素217
124各品种产排污情况及污染控制技术分析219
1241生产工艺与产污分析219
1242处理技术水平分析220
125清洁生产——利用工业废水生产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221
1251利用味精废水生产苏云金杆菌222
1252利用酒糟废液生产苏云金杆菌222
1253利用淀粉废液生产苏云金杆菌223
1254利用丙酮丁醇醪液生产苏云金杆菌223
1255利用乳清生产苏云金杆菌223
1256利用污水处理厂废水生产苏云金杆菌224
126阿维菌素废水减排技术225
1261废水来源及水质水量分析225
1262废水预处理工艺225
1263可生物降解性分析227
第13章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节能减排技术228
131灭多威228
1311生产工艺分析228
1312水污染物排放分析229
1313水污染治理技术230
132克百威231
1321生产工艺分析231
1322水污染物排放分析233
1323水污染治理技术与工艺233
133异丙威233
1331生产工艺分析233
1332水污染物排放分析234
1333水污染治理技术与工艺234
134仲丁威234
1341生产工艺分析234
1342水污染物排放分析235
1343水污染治理技术与工艺235
135清洁生产——甲基异氰酸酯非ODS生产工艺235
第14章农药生产的废气与废渣的减排技术237
141农药生产的废气减排技术237
1411气体污染物的来源237
1412气体污染物的危害237
1413废气治理的基本原则237
1414废气的治理方法239
142农药生产的废渣治理249
1421废渣的分类及危害249
1422农药废渣的治理250
第15章节能减排实用设备254
151造粒焚烧设备在治理农药高含盐有机废水中的应用254
1511工艺技术简介254
15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55
1513主要设备及用途255
1514技术适用范围和产品规格256
152环流反应器合成三氯氧磷新技术257
1521技术方案及可行性论证257
1522技术特征257
1523技术性能指标258
1524技术成果应用及推广意义258
153危险废物焚烧技术与设备259
1531处理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259
1532热工计算259
1533焚烧系统工艺流程及说明260
1534废物焚烧主要因素的控制263
1535焚烧系统达标排放的措施263
1536系统节能措施264
1537防腐措施265
1538系统设备安全措施265
1539设备价格266
154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在乙基氯化物生产中污染物减排的应用266
1541技术原理266
1542CWAO处理乙基氯化物废水工业化装置267
155膜浓缩技术从草甘膦母液中回收草甘膦268
156化工生产中副产盐渣回收利用技术270
……
序言 进入21世纪,科学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作为保证农业生产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我国农药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当前我国是农药生产与使用大国,农药生产企业已达2000多家,2007年农药产量达173万吨。我国农药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农药生产属于精细化工范畴,在创造产值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又给环境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为此,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重点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为了配合国家政策的落实,给我国农药生产提供节能和减排技术方面的指导,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与沈阳化工研究院牵头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了本书。
本书为《节能减排丛书》之一。全书共分十五章,在突出实用性与新颖性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目前农药行业的基本情况、各类农药特别是有代表性的农药品种及其重要中间体生产环节中各种节能减排的实用技术与应用实例。
本书可供农药及其中间体生产、研发、管理、环保等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阅读,也适合农药、植保等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限于作者水平,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插图:


在清洁生产工艺中,绿色化学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即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停止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与产生,使污染消除在生产的源头,使整个合成过程和生产过程对环境友好,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不再处理废物。它是从根本上消除污染的对策。绿色化学是当今国际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学科之一,是一门具有明确社会需求和科学目标的新型交叉学科。
3.1 国外绿色化学发展
1984年,美国环保局提出“废物最小化”,基本思想是通过减少废物产生和回收利用以达到废物最少。但废物最小化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主要是一个与有害废物有关的术语,包括废物的回收利用,却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生产过程上。因此,美国环保局于1989年又提出了“污染预防”概念,污染预防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场地产生的废物,包括减少使用有害物质和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并以此来保护自然资源。
1990年,美联邦政府通过了“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将污染的防止确立为主要政策,所谓污染防止就是使得废物不再产生,不再有废物处理的问题。该法令中第一次出现了“绿色化学”一词,其定义为采用最少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产生最小排放的工艺过程。
1995年4月,美国宣布了国家环境技术战略,其目标为至2020年地球日时,将废弃物减少40%~50%,每套装置消耗原材料减少20%~25%。另外,1995年美国政府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绿色化学在美国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并引起全世界的极大关注。
1999年,英国皇家化学会创办了第一份国际性杂志——《绿色化学》,日本也制定了以环境无害制造技术等绿色化学为内容的“新阳光计划”,在环境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领域,确定了环境无害制造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技术和二氧化碳固定与利用技术等内容。绿色化学很快成为国际化学科学的前沿学科之一。
后记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快速步入小康水平。但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匮乏、环境污染日益凸显,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四位,对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与此同时,靠大量消耗资源支撑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使资源约束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各种污染物排放大大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环境压力持续加大。各类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水、大气、土壤等污染十分突出,生态破坏范围不断扩大,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密切相关。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搞好节能减排,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也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的战略任务。“ 十一五”规划提出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十五”期末分别降低20%左右、10%的约束性指标,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任务,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选择。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已经成为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任务和重要手段。节能减排蕴含着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创新和提升,是应对资源短缺和环境容量有限挑战的必然选择。节能减排工作必须从现在做起,从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抓起,把加强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结合起来。节能减排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厉行节约;二是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三是大力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国家节能减排手段主要包括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体制和机制;企业要在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的保证和作用下,综合运用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达到节能减排目的。
为推动党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了这套《节能减排丛书》,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实用节能减排技术进行了系统阐述,拓宽了节能减排的思路,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有助于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实现清洁生产,从而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重大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应该成为国家、企事业单位和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我们要坚持不懈,时刻不忘节能减排工作,为我们、也为子孙后代永远保护好人类共有的美好家园。

2008年7月

序二

石油和化学工业作为为人类提供物质消费的重要基础产业,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石油和化学工业在世界范围的投资、贸易和生产要素配置,使全球日益形成相互依存、彼此互补的完整产业链,构造出利益互补和生产者与消费者共赢的世界石油化工大格局。就我国来说,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对石油和化学工业来说,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既是燃料、动力,又是生产用的原材料。石油和化学工业是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的大户,每年能源消费量约占全国消费量的17%,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三废”排放的219%、11%和84%。因此,节能减排是石油和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十一五”及未来期间,我国的石油和化学工业将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更大。石油和化学工业要坚决贯彻“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结构、保护环境、立足国内、对外开放”的32字方针,以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十一五”也对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全行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真正把节能减排工作作为行业和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二是要摸清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行业节能减排的工作方案。三是要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例如技术进步、人才培训、经验推广等。四是要借鉴国外经验,更好地发挥节能减排的市场作用。
通过技术进步实现节能减排是当前工作的关键。研究分析显示,技术进步对节能贡献率达到40%~60%。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通过节能技术进步,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和创新型行业的建设。同时,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减排的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是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等等。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这套《节能减排丛书》,正是为了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指导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这套丛书立足于通过技术进步实现节能减排,详细介绍了相关行业已经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充分展现了符合现代发展理念的节能减排新技术,借鉴了许多国外的节能应用实例,必将为众多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广阔的视野和具体的技术指导。这套丛书涉及石化、冶金、交通、电力、轻工等多个行业,其中有炼油、烧碱、硫酸、化肥、炭黑、电石等多个分册涉及到石化行业。这套丛书的出版,必将有助于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步伐。
节能减排工作需要全社会付出努力,并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的这套《节能减排丛书》,就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为本丛书撰稿的专家学者以无私奉献的精神,付出了辛勤劳动,也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出版社与作者值得尊敬的这些努力,必将有效促进节能减排先进技术的开发推广,进而推进石油和化学工业节能减排目标的更快、更好实现。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