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河志
基本信息·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页码:37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9787807347514 ·条形码:9787807347514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沁河志 |
 |
|
 |
沁河志 |
 |

基本信息·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页码:37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9787807347514
·条形码:9787807347514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沁河志》以大量翔实的资料记述了沁河流域自然特征、河道与水沙、水旱灾害、社会经济状况,流域水文、勘测、重大规划项目,以及沁河治理中的堤防、险工、涵闸、水库、滞洪区、改道工程建设,防汛基础工作、抗洪抢险,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灌溉、发电、供水,沁河水行政管理及其他管理工作等。同时,本志中还收录了沁河治理机构改革、历代治沁人物、大事记,以及流域内众多的文化名胜等,是一部比较全面地反映沁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工作的志书。
编辑推荐 《沁河志》是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序
前言
凡例
综述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自然特征
一、地貌
二、地质
三、气候
四、水系
第二节 河道与水沙
一、河道
二、水沙
第三节 水旱灾害
一、河患
二、旱灾
第四节 社会经济
一、焦作市
二、晋城市
三、济源市
第二章 水文勘测规划
第一节 水文
一、水文站网的建设和管理
二、水文情报及传递
三、水文资料整编
第二节 勘测
一、测绘
二、地质勘察
第三节 规划
一、伊洛沁河综合利用规划
二、1958年规划
三、1960年规划
四、1968年沁河下游规划
五、1970年规划
六1973年干流工程选点
七、1985年规划
八、1998年规划
九、《黄河下游2001~2005年防洪工程建设可研报告》
十、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
第三章 治理开发工程
第一节 堤防
一、堤防沿革
二、堤防培修
三、堤防加固
四、堤防绿化
五、堤防道路
第二节 险工
一、险工沿革
二、险工的新建和续建
三、险工改建
四、重点险工简介
第三节 涵闸与虹吸工程
一、涵闸
二、虹吸工程
第四节 水库工程与滞洪区
一、水库工程
二、滞洪区
第五节 杨庄改道工程
一、改道缘由
二、工程建设
三、工程验收
四、效益
第四章 防洪
第一节 防汛基础工作
一、组织机构
二、防汛队伍
三、预案编制与规范化建设
四、防汛物资
五、通信
第二节 抗洪抢险
一、巡堤查险
二、历史洪水
三、抢险纪实
四、大樊堵口
第五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一节 灌溉与航运
一、灌溉
二、航运
第二节 发电与供水
一、发电
二、城市供水
第三节 水利景区开发
一、山里泉风景区
二、李寨旅游风景区
三、青天河水利风景区
四、丹河峡谷风景区
第六章 机构人物
第一节 历代治沁机构
一、清及清代以前
二、民国时期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治沁机构
一、新乡黄沁河修防处机构沿革(1949~1985年)
二、焦作河务局机构沿革
三、沿沁各县河务局机构沿革
第三节 历史治沁人物
一、历史治沁人物事略
二、民国时期治沁人物
第四节 当代治沁人物
一、人物传略
二、人物简介
第五节 当代治沁人物名录
一、治沁单位历任领导班子成员
二、先进人物名录
三、专业技术人员名录
第七章 河政
第一节 水行政管理
一、队伍建设及普法教育
二、水行政执法
三、取水许可
第二节 建设管理
一、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
二、建设实施阶段
三、工程验收
四、运行管理
第三节 工程管理
一、堤防管理
二、险工管理
……
第八章 文化名胜
大事记
编志始末
……
序言 沁河素有“小黄河”之称,是黄河众多支流中惟一纳人中央政府统一规划、管理的河流,其流域面积占黄河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的50%,在黄河防洪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沁河万古流,造化生灵气。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沁河流域逐水草而居,创造了灿烂的沁河文化,这里人文景观独具特色,民间艺术绚丽多彩,古迹名胜星罗棋布,乡风民俗古朴厚重,前贤先哲英才辈出。可以说,沁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光彩夺目的文化瑰宝之一,沁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下川遗址证明,两万多年前,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的高都遗址、八里坪遗址等,更印证了先民们很早就在这里依山傍水,凿穴而居,并创造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此后又有了神农尝百草、舜耕历山、周武王封弟建原国等传说。这些传说和遗迹是沁河文化繁荣兴盛的最好证明。
沁河流域山川秀美,钟灵毓秀,这里不仅有鬼斧神工的神农山,更有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山,有“中流一片石,万古九女台”的沁河第一大泉,更有千仞峻山、刀削斧砍的“中华第一湾”;有云海浩瀚,内藏千沟万壑、胸含清泉飞瀑的王莽岭,还有享有“北方三峡”之美誉的青天河。风景名胜,美不胜收,遍布整个沁河流域。“平阳馆外有仙家,沁水园中好物华”,就是沁河出山口旖旎风光的最好描述。
文摘 插图:

沁河上游山西河段历史上没有专设管理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当地水行政管理部门行使管理权。
随着治沁机构的逐步完善,沁河下游的治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水行政管理方面,焦作河务局、济源河务局于1989年10月至1990年3月成立了水行政执法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时查处所辖黄沁河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水事违法行为和案件,办理取水许可证和采砂许可证,清除河道内阻水片林、违章建筑物,保护水工程及其设施安全,对河道内建设项目进行审查、报批及监督管理,保障了河道行洪畅通,确保了沁河防洪安全。
沁河下游的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在黄委、河南河务局的领导下,严格按照黄河防洪工程建设的有关规定开展工作。1998年以后,黄沁河防洪工程建设全面实行“三项制度”改革(即建设项目法人制、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建设项目监理制),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得到明显改善,工程管理取得优异成绩。截至2006年,沁河下游主管单位焦作河务局、济源河务局多次荣获工程管理先进单位,所辖沿沁管理基层单位均达到了国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标准。其中武陟第一河务局、博爱河务局获国家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称号,武陟第二河务局、温县河务局获国家二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称号,沁阳河务局获国家三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称号。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沁河下游治理单位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和土石方施工优势,大力发展产业经营,壮大经济实力。至2006年,初步形成了以工程施工、引黄供水、绿化苗木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新格局。焦作河务局拥有各类经济实体30余个,拥有经营性资产约l亿元,年经济收入已达到1.6亿元,经营项目涉及水利水电、公路交通、桥涵施工以及工程维修养护等多个领域。同时,旅游景点开发,速生林、绿化苗木种植等项目也有了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