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诗歌词曲 >

毛泽东咏雪词:沁园春词话

2010-02-12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276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203048241 ·条形码:97872030482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毛泽东咏雪词:沁园春词话 去商家看看
毛泽东咏雪词:沁园春词话 去商家看看

 毛泽东咏雪词:沁园春词话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页码:276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
·ISBN:7203048241
·条形码:97872030482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奔赴未来,有必要弄懂过去。因此,表现历史的著作总是需要的。黄中模同志的这部《沁园春词话》,实际上是具有历史性质的著作。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一发表,立刻轰动山城,波及全国。和词、论文乃至其他样式的文章纷至沓来,涌现于不同性质的各种报刊:或衷心赞颂,或恶意谤伤,笔枪舌剑,针锋相对,形成了文艺斗争的高潮。毛主席《沁园春·雪》于1945年在重庆发表,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引起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嫉恨。郭沫若、柳亚子等许多同志,对《沁园春·雪》群起和作,并为文怒斥国民党顽固派对毛主席进行的卑劣的攻击,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毛主席的这首词得到更为广泛的流传。
编辑推荐 《毛泽东咏雪词《沁园春》词话》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一阕《沁园春》,为何激起千层浪
风云多变的政治时局
二战胜利前后的政治局势和雅尔塔会议
美、苏干预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美国促使蒋介石与共产党谈判
蒋介石三电邀请毛泽东来重庆谈判
延安方面对蒋介石的邀请的反应
斯大林的两封电报的促进作用
边谈边打,重庆谈判陷入僵局
东北局热起变化,重庆谈判出现转机
雷惊天地与“鸦鸣蝉噪”——围绕《沁园春》咏“雪”唱和词展开的斗争
毛泽东是什么时候将《沁园春·雪》抄赠给柳亚子的
“柳诗尹画联展”与《沁园春·雪》的传播
是谁抢先在报刊上发表了毛泽东的咏“雪”词
柳亚子回忆《沁园春·雪》唱和词的发表情况
首先编辑和刊发《沁园春·雪》的是吴祖光
《沁园春·雪》发表后掀起的唱和热潮
御用文人对《沁园春·雪》唱和词进行围攻
进步文化围绕《沁园春·雪》的反“围剿”斗争
“秋菊春兰”与鹦鹉学舌
毛词《沁园春·雪》为何能“风调独绝,自铸伟辞”?
《沁园春·雪》在解放前后发表的文字有哪些不同?
《沁园春·雪》的作者写体有几种?
山鸣谷应,四海相折
咏“雪”词的“底子”是什么?
重庆《新华日报》刊载锡金的《咏雪词话》
郭沫若撰文探讨词的“底子”
臧克家评述词意,受到毛泽东的重视
海外学者讨论“谁是‘风流人物’?”
《沁园春·雪》在重庆传播之谜
英国作家佩恩为咏“雪”词采访毛泽东
苏联驻华外交官披露毛泽东在重庆的谈话
当明确了写作年代以后
毛泽东为《沁园春·雪》作注释
真理的光辉
更上层楼,余音绕梁
咏雪的绝妙好词
《沁园春·雪》获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
柳亚子四和《沁园春》,“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一阕新词,意共云飘
再用“飘”韵,怒斥御用文人
代言氓庶,踵武风骚
风马云车,从天而降
郭沫若两和《沁园春·雪》,反击御用文人的围攻
黄齐生两用“飘”字韵,水涨船高咏民主
霁雪初明泰岱腰,陈毅三和《沁园春·雪》
邓拓和《沁园春·雪》,晋察冀战歌匝地
聂绀弩撰写《毛词解》,正确评价《沁园春·雪》
崔敬伯拍案而起,和《沁园春》怒斥暴政
缪秋沉和《沁园春》,悼念遇难师生
张圣奘和《沁园春》,50年后发表问世
“南冠”不忘和作,唐弘仁狱中撰写《沁园春》
附录
原版后记
……
序言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沁园春词话》时逢纪念毛泽东诞辰90周年之际,于1983年出版,瞬间过了20个春秋,今年又值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此书的修改、增删与再版工作,又提到作者与出版家的议事日程之上。在此书修订告竣、杀青付梓之日,回首审视此书从开始写作、初版到修改再版,历时25载,其间经历的诸多困难,读者是想象不到的。此书雏形成于1979年。最先是由于有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个题材。在1976年那个大转折的时代里,因编写教材的需要,笔者长期公派到重庆市图书馆去普查资料。在抗战期间,重庆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这个舞台上,各类人物、特别是时代风云人物曾经在此演出过很多时代和人生的大戏。而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则是其中最为壮丽宏伟的一幕。此前,国民党统治时代的报刊,是作为封禁的档案,读者是无法接触的。由于有编教材的特许,我有机会在那儿普查,因而接触到了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及其《沁园春·雪》唱和词发表的大量资料。此前也有小册子介绍过这方面的一些故事和材料。我原以为别人已经写过,没有多大搞头了。但当认真查阅了那些资料后,才发觉重庆市图书馆蕴藏的内容是多么丰富。
文摘 边谈边打,重庆谈判陷人僵局毛泽东到达重庆后,与蒋介石的和平谈判开始了,二人面对面地作过多次会谈,共会面11次,定下一些原则,由国共双方的代表作细致的讨论。会谈开始,中共提出的十一点意见与蒋介石拟定的三原则,双方相距甚远。经过激烈的争论,在从8月29日到9月3日的谈判第一阶段中,尽管中共声明:“拥护蒋先生,承认蒋先生在全国的领导地位。”而国民党方面仅仅对中共表示“拥护蒋主席的领导地位”表示满意,但在政治问题、军队整编问题、解放区的地位等重要问题上,几乎是各执一词。在蒋介石坚持“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不得分期或局部解决”谈判方针的指导下,当然不会同意毛泽东与中共代表团提出的问题分期解决的一些意见。中共提出军队保留48个师,国民党只准保留12个师;至于解放区,中共要求承认其合法地位,而国民党则坚持取消。因此,双方距离甚大。从9月4日开始到10月上旬的第二阶段的谈判中,由于国内外局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影响着国共双方相互妥协,朝着达成协议方向发展。从9月4日开始的第二轮谈判,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仍无进展,双方均认为对方缺乏诚意。由于国民党方面想用军事手段施加压力,来达到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蒋介石密令印发《剿匪手册》,命令军队全力与中共争夺华北。9月8日,中共代表团在致延安中央的电报中,明确指出国民党在谈判中,“只要求我们认识和承认他们的法统及承认军令、政令统一,但反过来他们却不愿认识与承认我们抗日军队与解放区民选政府长期存在的事实”。因此中共中央军委通电全军:“重庆谈判,蒋介石毫无诚意……我必须布置几个有力战役,打退顽军气势。”双方对阵,当时以陕北特别是以陈兵华北为重点。有名的上党战役,就是当时边谈边打的一个典型的例子。从9月3日开始的上党战役,打得很激烈,到10月8日史泽波分三路突围止,历时30多天,人民军队以全歼阎锡山的13个师、数万精锐部队而告结束。这次战役,几乎是与重庆谈判同时,战场上的胜利,对在重庆谈判中打击国民党方面的嚣张气焰,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东北局势起变化,重庆谈判出现转机另一个令中共方面意想不到的是苏联方面态度的变化。本来在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前,已命令进军东北的部队停止前进,8月中旬,八路军在张家口北面及东北边境与苏军接触时,由于情况不明,被苏军缴械之事时有发生。但后来接到前线报告,苏军的态度尚好,有时还能合作。因此,在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又命令部队迅速进人东北
……
后记 本书从1978年开始收集资料起,到1979年底写成初稿止,共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少,但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完成了。在这些日子里,有各种因素鼓舞着我坚持把它写下去。首先是我认为:“重庆谈判”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的一项重大事件,毛泽东同志和其他革命家,在这一斗争中的功绩和历史地位,是早就确定了的,值得我们纵情歌颂。再者,我觉得《沁园春·雪》及其发表所引起的斗争,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在有些史实尚未完全向青年人介绍的情况下,更应当使此书早日问世,让青年们知道毛泽东同志和老一代革命家在当年山城的艰苦斗争中,是怎样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挥笔抒情、投枪奋战的。另外,写作是一项严肃的工作,自己认为有意义,就应该勇往直前,不必瞻前顾后。因此,我还是鼓起勇气,冒着严寒酷暑,摆脱疾病的纠缠,不断地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写作。尤其难忘的是初稿写成以后,经重庆市政协周永林同志把初稿带到北京,得到在京的一些老作家和文艺理论家的鼓励与支持。陈荒煤同志热情关怀此书的写作。他请敏泽同志在百忙中审阅了全稿,他斟酌后,认为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并认真提了许多修改意义。茅盾同志热情地为本书题写了书名。藏克家同志为之写了序言。吴祖光同志曾亲笔对有关章节作了修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