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传记 >

旋转木马:后现代建筑的12个人

2010-02-12 
基本信息·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16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9787562138570 ·条形码:9787562138570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旋转木马:后现代建筑的12个人 去商家看看
旋转木马:后现代建筑的12个人 去商家看看

 旋转木马:后现代建筑的12个人


基本信息·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16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1月
·ISBN:9787562138570
·条形码:978756213857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后现代建筑文化读本

内容简介 《旋转木马——后现代建筑的12个人》简述了后现代建筑师勒·柯布西耶、菲利普·库哈斯、汤姆·梅恩、汉斯·霍菜因、路易斯·巴拉干、阿尔多·罗西、安东尼奥·高迪、伦佐·皮亚诺、约翰·海杜克、拉斐尔·莫内欧、卡洛·斯卡帕等20世纪重要的建筑大师生平及其建筑思想,同时也介绍了建筑发展历史的矛盾性和特殊性。《旋转木马——后现代建筑的12个人》注重资料性、文献性与系统性,对20世纪重要建筑事件、理论及经典建筑作品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与介绍。
《旋转木马——后现代建筑的12个人》系后现代建筑文化读本之一,图文并茂,以建筑大师与建筑作品的顺序来安排内容,立足人文社科、建筑爱好者及其相关读者。
编辑推荐 这套丛书分为人物事件、建筑作品和理论文献三个阅读序列:除了用图谱方式梳理了“后现代”这个大历史的演变过程外,还系统介绍了现代主义、新古典主义、高技术派、新理性主义、解构主义及反构成主义等与后现代主义相关的建筑风格流派;分析了后现代时代的代表人物(如菲利浦 ·约翰逊、伯纳德·屈米、雷姆·库哈斯、阿尔多·罗西、扎哈·哈迪德等人)的代表建筑作品和主要思想。另外,丛书还精选了后现代理论大师和著名学者的经典文献,从不同层面、多种角度阐释了后现代的思想和精神。整套丛书资料全面丰富、观点精练有趣、视角新奇独特,注重可读性,是国内首次集中系统地介绍后现代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全书。书中同时还选配了大量图片,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层次分明、图文并茂的阅读空间。
这套图书既是建筑专业读物,又是一般普及性文化读物,可以让广大读者更全面、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后现代主义思想、文化和建筑,可以为建筑界、设计界、建筑院校、房地产业界、城市规划机构及普通建筑爱好者等相关专业人士提供关于后现代建筑文化方面的系统参考资料。
目录
1 勒·柯布西耶
一、生平简介
二、朗香教堂——疯狂的雕塑,反理性,或是象征
三、对柯布西耶建筑空间释读
四、解读勒·柯布西耶“光明城市”理论
五、主要作品
六、《柯布西耶全集》

2 菲利普·约翰逊
一、菲利普·约翰逊简介
二、菲利普·约翰逊自述
三、建筑界“教父”菲利普·约翰逊去世
四、经典作品

3 雷姆·库哈斯
一、雷姆·库哈斯的简介
二、库哈斯《癫疯的纽约》
三、作品
四、库哈斯建筑已成为隐喻性符号

4 汤姆·梅恩
一、生平简介
二、汤姆·梅恩的“大胆的建筑风格”
三、作品目录
四、摩弗西斯事务所简介
五、摩弗西斯事务所建筑作品欣赏

5 汉斯·霍莱因
一、建筑成就
二、汉斯·霍莱因“一切皆为建筑”
三、作品目录

6 路易斯·巴拉干
一、生平简介
二、重要成就
三、色彩的运用
四、光的运用
五、水的运用
六、用情感创造诗意空间
七、作品目录

7 阿尔多·罗西
一、阿尔多·罗西生平简介
……
8 安东尼奥·高迪
9 伦佐·皮亚诺
10 约翰·海杜克
11 拉斐尔·莫内欧
12 卡洛·斯卡帕
文献索引
图片出处索引
……
序言 20世纪中叶,一场关于社会文化、艺术、哲学的社会思潮在欧美产生并蔓延,这就是所谓的“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作为时间概念,它是“现代”的延伸,它通常用来描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社会整体文化变异。如果说现代社会是基于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基础之上的话,那么后现代社会则是基于电子信息技术时空压缩基础之上的。尽管我们难以给“后现代”确定一个清晰的时间临界点,但可以确信我们正生存于一个后现代社会中。所谓后现代主义,是指反对强调主体性、反对把主观与客观相对立的哲学思潮。“后现代主义”一词,有关学者在19世纪上半叶的建筑风格争论中就已提出,其“现代”主要指17—18世纪时期。德国哲学家尼采明确提出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认识论,他的哲学主张也反对主体性。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反对在场的本体论和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成为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理论之一。
在建筑领域,后现代主义表现出人们更关心于日常生活的思想特点。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在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中,建筑师杂糅了各种不同形式和不同风格的建筑元素,体现出了后现代的设计理念。在后现代社会,建筑领域没有明晰的流派之说,许多建筑师兼顾多种风格,往往是众多建筑风格的拼贴、混合与折中;人们一般很难准确分辨出某一建筑形式和风格,所以有所谓新古典、新现代、乡土派、高技派,还有历史主义、生态主义、绿色主义、波普主义、解构主义或结构主义等等。由于多媒体、高技术建材、结构技术的发展,使建筑师们的幻想无所不能,所以有后现代的高技派、极简主义、张拉结构、薄壳结构等等。后现代建筑既无历史也无将来,它们似乎突然空降在了西方后现代城市的上空。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被称为后现代建筑宣言的《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反传统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在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20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传统的倾向更加强烈。对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等,以“后现代主义”一词用得最广。
文摘 插图:


例如,过去的建筑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在严谨的规划下完成,但是现在,市场经济的扩展使得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所有的一切建筑都很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建筑的设计方法可能都由电脑拼凑而成,是临时的、即发性的,现代感非常强。“为什么建筑师不能适应市场来应对这种变化?”
欧共体也被库哈斯屡屡拿来做例子,甚至促使他开始尝试在建筑设计中进入以前未涉足过的政治与宣传领域。库哈斯说,欧共体是所有国民的重大事件,当然也是建筑设计师的重大事件,政治空问的改变,使得神圣与世俗的空间也在不断延伸,而通过进入到政治的空间,他希望以建筑的语言构成第三个有层次的空间。而事实上,在现代社会中,建筑的隐喻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任何国家任何场所,建筑都已成为隐喻性的符号。那么,建筑师被邀请来做设计,就需要比前辈建筑设计师们更多地投入,将人性和有趣的元素加入到建筑当中,也就必须让作品具有更大的气势,客观上正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现代大都会产生兴趣并研究,是库哈斯建筑思想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