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电工技术 >

空调工程中的制冷技术

2010-02-12 
基本信息·出版社: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页码:283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8月 ·ISBN:7810077937/9787810077934 ·条形码:9787810077934 ·版本: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空调工程中的制冷技术 去商家看看
空调工程中的制冷技术 去商家看看

 空调工程中的制冷技术


基本信息·出版社: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页码:283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8月
·ISBN:7810077937/9787810077934
·条形码:9787810077934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空调工程中的制冷技术》系统地阐述了空调工程中应用的单级蒸气压缩式制冷和蒸气型及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原理、设备和系统;论述了空调制冷工作者当前普遍关注的CFC替代物、热泵、冰蓄冷等一些问题;介绍了制冷在空调和供热工程中的应用技术。《空调工程中的制冷技术》内容系统性强、深入浅出、便于自学,既可作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本、专科学生的教材用,也可供从事该专业设计、安装、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空调工程中的制冷技术》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实现制冷的途径
1.3 制冷技术的应用

第二章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
2.1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基本系统
2.2 制冷剂种类
2.3 制冷剂的热力参数图表
2.4 制冷量与制冷系数
2.5 理想制冷循环——逆卡诺循环
2.6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饱和循环
2.7 饱和循环与逆卡诺循环的比较
2.8 节流前过冷对制冷循环的影响
2.9 吸汽过热对制冷循环的影响
2.10 实际循环
2.11 双级压缩制冷循环和复叠式制冷循环
2.12 热泵循环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制冷压缩机
3.1 往复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3.2 往复式压缩机的容积效率与制冷量
3.3 往复式压缩机的功率
3.4 往复式压缩机的特性
3.5 往复式压缩机的构造
3.6 往复式压缩机的种类及简介
3.7 螺杆式压缩机的构造与工作过程
3.8 螺杆式压缩机的制冷量与功率
3.9 螺杆式压缩机的能量调节
3.10 单螺杆式压缩机
3.11 滚动转子式压缩机
3.12 涡旋式压缩机
3.13 离心式压缩机的构造与特点
3.14 离心式压缩机的压缩过程
3.15 离心式压缩机的特性与调节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机构
4.1 冷凝器的种类及特点
4.2 冷凝器的选择计算
4.3 冷凝器内传热过程的分析
4.4 蒸发器的种类及特点
4.5 蒸发器的选择计算
4.6 蒸发器内传热过程的分析
4.7 常见的放热系数计算公式
4.8 节流机构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制冷剂与载冷剂
5.1 制冷剂的热力学性质
5.2 制冷剂的其他性质
5.3 氯氟烃(CFC)类制冷剂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5.4 常用制冷剂的主要性质及应用范围
5.5 载冷剂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制冷剂系统及辅助设备
6.1 制冷剂系统的典型流程
6.2 制冷剂系统中的辅助设备
6.3 润滑油分离设备和系统
6.4 不凝性气体分离器与系统
6.5 安全设备
6.6 制冷剂管路的管径的确定
6.7 制冷剂管路的设计原则
6.8 冷却水系统
6.9 制冷量输送系统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制冷系统的自动控制与运行调节
7.1 制冷系统的自动阀门
7.2 制冷系统的控制器
7.3 蒸发器的自动调节
7.4 压缩机的自动调节
7.5 冷凝器的自动调节
7.6 制冷系统的自动安全保护
7.7 制冷系统的故障分析
习题与思考题

第八章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
8.1 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
8.2 溴化锂水溶液的特性及热力状态图
8.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
8.4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计算
8.5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结构特点
8.6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性能
8.7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
8.8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理论循环
8.9 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8.10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主要特点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制冷在空调中的应用
9.1 空气调节机组
9.2 冷水机组
9.3 冷冻水系统的形式
9.4 空调水系统的管路计算
9.5 空调中的蓄冷技术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章 热泵
10.1 热泵的基本工作原理
10.2 热泵的种类
10.3 空调用热泵机组
10.4 热泵与供热空调工程
10.5 吸收式热泵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制冷剂编号及一般特性
附表2R12饱和状态下的热力性质
附表3R22饱和状态下的热力性质
附表4R717饱和状态下的热力性质
附表5R134a饱和状态下的热力性质
附表6R12过热蒸气的热力性质
附表7R22过热蒸气的热力性质
附表8R717过热蒸气的热力性质
附表9R134a过热蒸气的热力性质
……
序言 空调业的发展促进了为空调服务的制冷技术的进步。自《空调工程中的制冷技术》(第一版)问世以来,虽然仅短短的四年,但制冷在空调中的应用技术也发生着变化。例如,原来在国内市场尚属罕见的单螺杆冷水机组已有中外合资企业生产供用户选用;CFC在我国禁用在即,以CFC为制冷剂的制冷设备(包括空调机)已逐渐从市场上消失,而新制冷剂的设备逐步推向市场。在这段时间内,教育部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取消了“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新设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这不只是专业名称的变更,而有着实质性的变革。新专业拓宽了专业面,明确了专业的学科基础和专业的面向。创造建筑室内环境(热、湿环境和空气品质)将是专业最主要的方向。作为建筑的冷源,有时也作为热源(热泵)的制冷设备必然是主要的建筑设备。合理组织制冷课程的内容、提供一本合适的教材是当前专业变革中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原《空调工程中的制冷技术》进行修改,以适应当前的变化。
《空调工程中的制冷技术》(第二版)将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尽量减少R12等CFC制冷剂的有关内容,改正了原书中存在的纰漏。本书力图紧密联系专业基础课程——《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流体输配与管网》、《工程热力学》的基本理论,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例如,冷凝器、蒸发器等换热设备主要介绍了工程中常用的选择计算方法,而略去了设备的设计计算内容,但也介绍了一些制冷工程中有特色的传热经验公式,以备感兴趣的读者参考。第二版保留了原书的系统;也保留了原书的特色——循序渐进,深入浅出,选材合理,易学易懂。
文摘 插图:


1.3制冷技术的应用
制冷,这门古老而又年青的技术,现在已渗透到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从日常的衣、食、住、行到尖端的科学技术都离不开制冷技术。
空调工程是制冷技术应用的一个广阔领域。任何一个空调系统必需有一个冷源——天然的或人工的。天然冷源的资源不是随处都有,而且其使用范围、场合受到限制,这就必须采用人工冷源。空调工程应用的范围很广,如光学仪器、仪表、精密计量、量具、精密机床、半导体、纺织、合成纤维、印刷、电影胶片洗印等生产车间,大型生产过程的控制室,各种计算机房等都要求对环境的温度、湿度、洁净度进行不同程度的控制;大会堂、影剧院、体育馆、图书馆、宾馆和饭店、展览馆等公共建筑和汽车、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都需要有舒适性的空调系统;住宅需要舒适性空调(常采用家用空调器);又如一些高温车间、炎热地区的生产车间需要防暑降温;地下铁路、地下商业街和仓库等的地下建筑和构筑物也都需要空调。空调中的制冷装置不仅可用于空气的冷却和去湿,而且还可以用来加热空气——供热,即所谓的热泵。因此,可以断言,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空气调节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它的作用,随之,制冷技术的应用也将日益扩大和发展。
易腐食品(肉、鱼、蛋、蔬菜和水果等)从采购(或捕捞)、加工、贮存、运输到销售的全部过程中都应保持必要的低温环境,以避免食品腐烂变质。这种从食品生产到销售的各环节中,都采用冷藏保存的系统称为冷藏链。这就要求各种制冷设施——冷加工设备、冷藏库、冷藏汽车、冷藏船、铁路机械冷藏车、冷藏销售柜台等。
机械工业中,应用冷处理方法可以改善钢的性能,使产品硬度增加、寿命延长。例如,合金钢经淬火后有残余的奥氏体,如果在一70℃~一90℃的低温下对它处理,奥氏体就变成马氏体,从而提高了钢的硬度及强度。经冷处理的刃具,其使用寿命可延长30%~50%。
电子工业中,许多电子元器件需要在低温或恒温环境中工作,以提高其性能,减少元件发热和环境温度的影响。例如,电子计算机储能器、多路通讯、雷达、卫星地面站等电子设备需要在低温下工作。
制冷技术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应用也是多方面的。如血浆、疫苗及某些特殊药品的低温保存;尸体或器官组织的冷藏;低温麻醉;低温切片;低温手术和低温治疗;高烧伤患者的冷敷降温等。低温治疗或手术已用于肿瘤科、皮肤科、妇科、耳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