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农林 >

中国山水与水旱盆景艺术(精装)

2010-02-12 
基本信息·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193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5月 ·ISBN:753373193X ·条形码:9787533731939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中国山水与水旱盆景艺术(精装) 去商家看看
中国山水与水旱盆景艺术(精装) 去商家看看

 中国山水与水旱盆景艺术(精装)


基本信息·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193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5月
·ISBN:753373193X
·条形码:9787533731939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盆景起源于中国,是我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多奇葩。本书精选山水和水旱盆景佳作彩照200余幅,分山石篇、水旱篇、欣赏篇三大类。可读性强,不仅具有丰富的实用价值,也包含了浓浓欣赏的价值。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本书进入这“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的艺术世界吧!
全书分山水篇、水旱篇与欣赏篇三部分,前两部分由文字、图片和黑白绘图相辅相成、图文并茂。文字部分着重介绍山水盆景和水旱盆景的分类、形式、制作与养护。图片精选各地名家作品,结合黑白绘图,可以使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欣赏形态各异的盆景作品。第三部分精选了全国各地多种造型形式和艺术风格的山水盆景和水旱盆景图片200多幅,并对个别作品配以简短的文字欣赏,以便在欣赏盆景作品时对读者有所帮助。
媒体推荐 书评
盆景起源于中国,是我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文化品味的提高,盆景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正在吸引着更多人的喜爱。欣赏和制作盆景,能美化人的工作、生活环境,陶冶人的情操,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乐趣。盆景是园林栽培技术和造型艺术结合的产物,素有“立体的画,无声的诗”之美称。它取材于各种植物和山石,以“小中见大”、“缩龙成寸”的艺术手法,将大自然中的名山胜景、古树奇柯浓缩在盆盎之中,使人们在工作休息之余,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奇山秀水、千岭万壑、丛林扶疏、大树参天的各种自然景色,从而达到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目的。我国盆景历史悠久,早在宋代起就已形成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别,随着盆景材料的日益丰富和制作水平的提高,现已形成树木盆景、山水盆景、水旱盆景(又称树石盆景)、竹草盆景、微型盆景、异型盆景等6大类。我们将山水盆景和水旱盆景单独选编成书,旨在重点宣扬这两大类别盆景各自所具有的独特的境界。山水盆景的主要材料是山石。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爱山爱石者数不胜数,石性因坚韧不移、长存天地之间,而被视为长寿、永恒、坚强和力量的象征,颇具阳刚之美。它表现的场景更是内容庞大,几千里江山浓缩于一盆,令人叹为观止;而水旱盆景则要轻盈、随意许多,几片山石、三两丛树、一片水地,就可将自然田园风光移到小小盆盎中,说它们是景,更像是一幅幅山水画,一首首抒情诗。

编辑推荐 盆景起源于中国,是我国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多奇葩。本书精选山水和水旱盆景佳作彩照200余幅,分山石篇、水旱篇、欣赏篇三大类。可读性强,不仅具有丰富的实用价值,也包含了浓浓欣赏的价值。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本书进入这“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的艺术世界吧!
目录
山水篇/1
一 山水盆景的分类/1
二 山水盆景的形式/6
三 山水盆景的制作/22
四 山水盆景的养护/44
水旱篇/47
……
文摘 书摘
深远式
我国山水画论中说:“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深远之意重叠。”深远式山水的主要特点是景色幽深繁复,层次重叠丰富。多用来表现山清水秀的江南丘陵,湖光山色。
选用的石料以软质类中的海母石、浮石、砂积石为主,也可选用其他硬质石料。盆形要注意前后纵距适当宽一些,以便于在盆中布局时前后层次的安排,因而盆形以正圆形为好。
深远式山水盆中山峰一般较多,可以有多组山峰前后、左右组排。水面不宜太多,以占一半为宜,水面过多会使画面比重太轻,太空松,而缺乏饱满坚实的感觉。
布局时先以一组山峰为主,作为主峰,其余均为配峰。主峰与配峰之间须前后相连,由低渐高。峰与峰之间高低错落,左右开合,并适当安排远山、低山连绵,使之形成远景。给人以天旷水阔山遥之感,使盆中景物获得深度和层次。
布局时还要注意峰峦不能排列在一条纵轴线上,要使盆内的山峰既紧密联系、起伏交错、互相呼应,又要有开合之变,有断有连,变化丰富。这样虽然盆中山峰较多,也不至于出现呆滞平庸现象。因而还须注重山体表面纹理和山脚坡岸的处理以及虚实相生的变化关系。雕琢山体表现皴纹时要做到前山清晰细腻,后山模糊粗放,可参照《芥子园画谱》中的皴法,巧妙加工。山脚水岸线一定要曲折多变,可利用散石点缀,可使空白之处的单调、沉闷得以改善。
栽种植物要近实远虚,前大后小。远山铺青苔,前山栽植物,中间植小草,方符合透视原理。P8-9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