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文学 > 散文 >

陈映真文选

2010-02-12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54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7108033038/9787108033031 ·条形码:9787108033031 ·版本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陈映真文选 去商家看看
陈映真文选 去商家看看

 陈映真文选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54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
·ISBN:7108033038/9787108033031
·条形码:978710803303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当代批评

内容简介 《陈映真文选》内容简介:陈映真的作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五年是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头,他显得忧悒、感伤、苍白而且苦闷。这种惨绿的色调,在他投稿于《笔汇》月刊的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间最为浓重。一九六一年迄一九六五年,他寄稿于《现代文学》的时期,还相当程度地保留了这种青苍的色调,但同时也表现出这个时期底趋向终结以及另一个时期的开始。从一九六五年到一九六八年他暂时息笔,是另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他的感伤主义的结束,而呈现出一种比较明快的、理智的和嘲讽的色彩。
作者简介 陈映真,本名陈永善,笔名许南村,台北县莺歌镇人。一九三七年生于台湾竹南,淡江文理学院英文系毕业。曾担任中学英文教师和跨国公司职员。
一九五九年发表第一篇小说《面摊》,其后发表了《我的弟弟康雄》、《故乡》等小说,在文坛脱颖而出并独树一帜。一九六八年因“组织聚读马列共党主义、鲁迅等左翼书册及为共产党宣传”等罪名被捕并移送绿岛,一九七五年获特赦。入狱期间“对自己走过的道路进行了认真的反省,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开始由一个市镇小知识分子走向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的知识分子”。
一九七七年参与乡土文学论战。一九八三年赴美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曾获“吴浊流文学奖”及中国时报“小说推荐奖”。一九八五年创办《人间》杂志,以其社会责任感和倡导社会公平正义的左翼立场影响了一代年轻人。一九八八年参与成立中国统一联盟,担任创盟主席,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而不懈地工作。
一九八八年人间出版社出版《陈映真作品集》十五卷。二○○一年洪范书店出版《陈映真小说集》六卷。陈映真的重要文集还有《陈映真散文集》,评论集《知识人的偏见》、《孤儿的历史、历史的孤儿》等。
媒体推荐 (陈映真是)海峡两岸第一人。
  ——徐复观
映真不仅研究文学,也注意政治经济现象……映真在文学上、思想上、因而在政治上致力于批评台湾分离主义。
  ——胡秋原
陈映真是台湾三十年来的作家之中最配得上“知识分子”称号的人。这样一个知识分子的历程本身就值得我们重视。
  ——吕正惠
在世变日亟,倒错、淆乱、残暴等充斥的这个时代,具有乌托邦信念的人已成了空谷跫音。陈映真在我们这个时代受人推崇,它的最真实的原因不是别的。或者正是他源源不绝的信念给予人们的召唤吧!
  ——南方朔
假如我没有遇到一个人,那么,很可。能,在中国六陆经济改革之前,我就会预先成为一名物质主义者。而这个人,使我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对消费社会的抵抗力。这个人,就是陈映真。
  ——王安忆
编辑推荐 《陈映真文选》:文学来自社会,反映社会,建立民族文学的风格,美国统治下的台湾,台湾内部的日本,被出卖的“皇军”,“台湾”分离主义“知识分子的盲点”“鬼影子知识分子”和“转向症候群”,寻找一个失去的视野,对我而言的“第三世界”,《人间》杂志发刊辞:因为我们相信,我们希望,我们爱……
目录
第一辑 关于陈映真
试论陈映真——《第一件差事》、《将军族》自序
关于陈映真
后街——陈映真的创作历程
鲁迅与我——在日本《文明浅说》班的讲话
我的文学创作与思想
祖祠
父亲
生死

第二辑 乡土文学论战
现代主义底再开发——演出《等待果陀》底随想
期待一个丰收的季节
最牢固的磐石
知识人的偏执
文学来自社会,反映社会
建立民族文学的风格
在民族文学的旗帜下团结起来
回顾乡土文学论战
向内战·冷战意识形态挑战——七十年代文学论争在台湾文艺思潮史上划时代的意义
七十年代黄春明小说中的新殖民主义批判意识——以《莎哟娜啦·再见》、《小寡妇》和《我爱玛莉》为中心

第三辑 分离主义的盲点
“乡土文学”的盲点
原乡的失落——试评《夹竹桃》
台湾长老教会的歧路
追究“台湾一千八百万人”论
西川满与台湾文学
美国统治下的台湾——天下没有白喝的美国奶
从台湾都市青少年崇日风尚说起
从一部日片谈起——论《联合舰队》
台湾内部的日本——再论日本战争电影《联合舰队》
“台湾”分离主义“知识分子的盲点”
精神的荒废——张良泽皇民文学论的批评
被出卖的“皇军”
以意识形态代替科学知识的灾难——批评陈芳明先生的《台湾新文学史的建构与分期》
论“文学台独”
警戒第二轮台湾“皇民文学”运动的图谋——读藤井省三《百年来的台湾文学》:批评的笔记

第四辑 消费社会和文学问题
色情企业的政治经济学基盘
大众消费社会和当前台湾文学的诸问题
大众消费时代的文学家和文学
《人间》杂志发刊辞
新种族
大众传播和民众传播

第五辑 寻找一个失去的视野
中国文学和第三世界文学之比较
反讽的反讽——评(《第三世界文学的联想》
“鬼影子知识分子”和“转向症候群”——评渔父的发展理论
寻找一个失去的视野
同一个民族,共同的命运,共同的斗争——台湾新文学运动和“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联系
天高地厚——读高行健先生受奖辞的随想
中华文化和台湾文学
对我而言的“第三世界”
从台湾看《那儿》
编后记(薛毅)
……
序言 总的看来,陈映真的作品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从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五年是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头,他显得忧悒、感伤、苍白而且苦闷。这种惨绿的色调,在他投稿于《笔汇》月刊的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间最为浓重。一九六一年迄一九六五年,他寄稿于《现代文学》的时期,还相当程度地保留了这种青苍的色调,但同时也表现出这个时期底趋向终结以及另一个时期的开始。从一九六五年到一九六八年他暂时息笔,是另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他的感伤主义的结束,而呈现出一种比较明快的、理智的和嘲讽的色彩。
基本上,陈映真是市镇小知识分子的作家。
在现代社会的层级结构中,一个市镇小知识分子是处于一种中间的地位。当景气良好,出路很多的时候,这些小知识分子很容易向上爬升,从社会的上层得到不薄的利益。但是当社会的景气阻滞,出路很少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向着社会的下层沦落。于是当其升进之路顺畅,则意气昂扬,神采飞舞;而当其向下沦落,则又往往显得沮丧、悲愤和彷徨。陈映真的早期作品,便表现出这种闷局中市镇小知识分子的浓重的感伤的情绪。他的父亲一代出身于农村的败落的家庭,因着刻苦自修,成为知识分子而向市镇游移。
文摘 同学们,晚上好!为了使你们听得清楚,我说话慢一点。有同学不用说得慢。那好!
语言是彼此互相了解的很重要的工具。中日两个民族在历史上有过非常亲密的关系,我们曾经有过非常好的关系,也曾经有过非常不幸的关系。而如果中日两国人民能够理解彼此的语言,通过语言来增进彼此的理解、彼此的友谊和彼此的团结,那么我们便能够使这两个伟大的民族携手并进,为两国的和平、东亚的和平和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所以看到你们这么认真地学习汉语,我心情充满了喜悦。因为你们可能是将来我们两个民族和平与友好的最尖端的战士。
刚才横地先生要我介绍我读鲁迅的经过。不必我介绍,鲁迅是中国非常了不起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可是在旧中国,鲁迅被反动的、专制的国民政府看成是危险的作家。他的书不能自由地流通,不能自由地贩卖。这种情形到了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以后更加严重,很多人仅仅因为书架上有鲁迅的书,就可能被抓走,判刑坐牢。
我接触鲁迅是在我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为什么那个时候能接触到鲁迅呢?一九四五年,台湾光复,光复以后,因为台湾曾受到日本统治,所以很多知识分子不能读汉语,也不能说汉语,可是他们有一种很大的愿望和喜悦,要学习祖国的语言。过去,是日本人统治的时候,汉语被强迫地夺走了,被强迫去学习日语,现在台湾解放了,光复了,大家都很高兴。可是因为几十年没有学过汉语,所以大家很热心学习汉语。
这个时候,台湾有一个著名的作家叫做杨逵。他是台湾的一个进步作家,在日据时代他不但写小说,也参加了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社会运动,特别是农民运动。台湾解放以后,也就是说光复以后,为了要使台湾的知识分子能够很快地学习汉语,他出版了鲁迅的《阿Q正传》。我还记得那本书,是这样长形的,每页上栏是汉语吧,下栏是日语,这样地,知识分子能够读日语,也能够对照起来,跟汉语互相对照,用这样的方式,去认识汉语、学习汉语。
我的父亲也非常热心学汉语,所以他买了很多这样的书。可是到了一九五。年的时候,国民政府开始镇压在台湾的地下的共产党,镇压有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所以从一九五。年到一九五二年发动了国家的暴力(白色恐怖),抓走了很多的知识分子,很多的年轻人。大约有四千到五千人被枪毙,大概有八千到一万两千人被判徒刑。在那样的时代,很多人被抓走了,很多像《阿Q正传》的书被没收了,很多没有被抓去的人,凡是家里有鲁迅或者其他进步作家的书的人,都偷偷地把许多书烧掉了。
我的父
……
后记 陈映真先生的小说早在一九八○年代初就被介绍到大陆来了,他的评论文章则迟至一九九○年代中后期才受到大陆文坛的关注。而对陈映真先生来说,文学与社会政治的评论一直是他整个文学活动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从来不是一个对文学之外的世界毫无兴趣的“纯”文学家,他自觉继承了鲁迅与中国左翼文学传统,并且创造性地激活了左翼思想对时代的批判能力,在这方面,他与一九八○年代大陆作家的追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时至今日,恐怕还会有不少作家觉得陈映真先生的思想是落伍而陈旧的。但是,时代的变化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在很多人对此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年以前陈映真先生已经开始认真严肃地分析和应对这些问题。正如台湾学者陈光兴先生在论及包括陈映真在内的一些思想家时所说的那样:当我们自己的知识方式及状况出了问题,要寻找其它可能性的时候,才发现他们早就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走在那条路上,等着我们继续接着棒子往前跑。
二○○六年陈光兴来上海,我们一起讨论“其它可能性”的时候,话题集中到了陈映真先生身上。我们都觉得,仅仅将陈映真的创作归入台湾文学范畴,或者忽略他作为思想者的存在而仅仅强调他的小说创作的价值,都无法彰显他的独特性。陈映真对台湾文学有着深刻的意义,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极具代表性的作家。他对台湾的思考,是与他对中国、亚洲、第三世界在全球现代进程中的独特体验与思考高度结合在一起的。在他与台湾形形色色分离主义文学与思想的斗争中,充分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以及他对第三世界的认同与关怀。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