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哲学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俄罗斯学者卷

2010-02-12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48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9787303094707 ·条形码:9787303094707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俄罗斯学者卷 去商家看看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俄罗斯学者卷 去商家看看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俄罗斯学者卷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487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9787303094707
·条形码:978730309470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性和广泛性,按照当代西方、当代东欧和苏联、当代俄罗斯、当代中国四个角度,汇集整理了当代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说和阐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成果,是融资料性、学术性和前沿性为一体的大型系列丛书。

目录
谢苗诺夫等\1
哲学的新思维\1
齐普科\61
斯大林主义的根源\65
马克思学说的矛盾\132
尼基福洛夫\140
哲学是不是科学\143
这场争论实际上涉及的是什么\155
丘马科夫\161
哲学教育:正在由过去走向未来\164
斯焦宾\172
马克思与现代文明发展趋势\175
古谢伊诺夫\197
马克思主义与伦理学\199
梅茹耶夫\208
马克思是不是乌托邦主义者\210
米特罗欣\225
“对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228
杰尼索夫\238
马克思主义暴力论在现代哲学思想中的解释\240
萨马尔斯卡娅\255
马克思和后工业社会主义者\257
莫姆江\266
马克思社会理论中的反映范式\268
舍甫琴科\279
马克思社会哲学观念的现实意义\281
戈巴佐夫\291
唯物史观的范式特征\293
普列特尼科夫\302
马克思的形态论的和文明论的三阶段论\304
西罗塔\317
新马克思主义:一种改革的尝试\319
奥伊泽尔曼\339
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思考\345
对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优点与不足\38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20世纪非马克思主义哲学\401
马克思的学说和暴力革命思想\412
奥尔洛夫\423
从马克思到奥伊泽尔曼\425
留布金\447
关于马克思哲学\449
伊诺泽姆采夫\456
马克思的社会理论\459
后记\473

……
序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壮丽日出,它使哲学的理论主题、思维方式和社会功能发生了根本转换,其思想之深刻、方法之科学、影响之广泛都是无与伦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150多年来,追随者有之,赞同者有之,批评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梅林、考茨基、伯恩施坦、拉布里奥拉、普列汉诺夫等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过深刻论述,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霍克海默、马尔库塞、阿尔都塞、哈贝马斯等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新的探索,罗素、杜威、萨特、海德格尔、福科、伽达默尔、德里达等人也直接或间接地研究过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中不乏深刻的见解。在这个论述、探索过程中,许多观点不很一致,甚至很不一致,争论持久而激烈。


文摘 我认为,《哲学问题》杂志编辑部在以“哲学与生活”为题组织讨论时,表现出了相当大的勇气。如果能“提前知道反映”,利用一下“超前反映”,那就完全可以断定,这类讨论必然会招来一大堆批评意见。但是编辑部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置于众矢之下,因为对该杂志不满意的人为数相当多。
现在谈一谈实质性问题。我们大家都寄希望于改革。那么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认为,戈尔巴乔夫同志回答得好:如果谈到改革,那么这些年来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是我们自己发生了变化,我们再也不想回到过去了。的确,现在的社会风貌与过去不同了,气氛变了。现在我如何讲课,怎样进行演说,发表了哪些文章,以及我们如何在这里讨论问题--所有这一切都有了某种新的内容。如果我们不因失职或不负责任而扼杀这些新事物的话,那么我们将会大踏步地前进。我们终于盼到了能够真正进行改革的时代。“改革,,这个词本身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新鲜了。大家不妨回忆一下,过去历届中央全会后,都照例开始改革:必然要对科学工作的各项计划作一番修改,诸如此类。如果我们现在仍然照此办法进行改革,那将是最坏的一次走过场。因此我们不应该斤斤计较小事,不应该只提个人的问题,而应该认真考虑我们哲学存在的可靠基础。
的确,改革不能建立在全盘否定过去的基础上。不要一提过去,就一切都要不得。如果我们每次都从零开始,我们将会寸步难行。同时哲学应该接近生活,完成自己作为全社会精神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职能,而不能只作为教学中的一门课程。要想达到这点,必须先有一个创造的气氛,必须使哲学方面的研究活动活跃起来。从这个观点出发,我想谈一谈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问题。战后最初阶段,历史唯物主义相当不景气。当时的教科书和文章中塞满了喋喋不休的政治宣传、思想体系中陈规旧套的翻版和经典作家引文的注释。根本没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我们生活中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的内容。苏共二十大有力地促进了我们哲学思想的发展--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一点。于是从那时起,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进展。二十大后在哲学领域中增添了新生力量,这是专业水平比老一辈更高的一代新人。

后记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史中,俄罗斯哲学家,尤其是苏联时期的俄罗斯哲学家,贡献最大。尽人皆知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便是苏联哲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建立的。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加以系统化的重要尝试,大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被多数人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义语而流行于世。它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乃至对整个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随着1991年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而宣告结束,苏联哲学也随之终结。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俄罗斯并未结束。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发动改革至今的二十多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受到冲击并逐渐被否定的二十多年。坦率地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俄罗斯不仅失去了往日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地位,而且被日益边缘化;进入新世纪以后更是无可挽回地趋于衰落,其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