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巅峰战役之经典大会战
基本信息·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页码:37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807247533/9787807247531 ·条形码:9787807247531 ·版本:第1版 ·装帧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二战巅峰战役之经典大会战 |
 |
|
 |
二战巅峰战役之经典大会战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页码:37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807247533/9787807247531
·条形码:978780724753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二战巅峰战役
·图书品牌:北京浩典图书
内容简介 《二战巅峰战役之经典大会战》内容简介:争锋阿拉曼:“狐”“鼠”间浩瀚大漠进行的一场生死决斗。隆美尔纵有三头六臂也难敌英国的“超级机密”。二战非洲战场的转折点到来了……决战库尔斯克:1.1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引发了二战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大会战。苏德间一场血肉与钢铁的大比拼,红场224门礼炮的鸣响宣告了红军的胜利。
攻克柏林:105个血雨腥风的日日夜夜,战争狂人希特勒一步步走向穷途末路。百万苏军的围困密不透风,密集的炮火声敲响了纳粹德国覆灭的丧钟。
编辑推荐 《二战巅峰战役之经典大会战》讲述了二战的巅峰大会战,有争锋阿拉曼、决战库尔斯克、攻克柏林。
目录 PART.1 争锋阿拉曼
chapter 01 铁骑践踏下的北非大漠
NO.1 “新罗马帝国梦”
NO.2 骁勇的不列颠骑士
NO.3 意军疾呼“非洲军团”
chapter 02 茫茫沙海中的激烈战斗
NO.1 韦维尔泪别北非
NO.2 “十字军战士行动”
NO.3 无奈的撤退
chapter 03 目标再次锁定托布鲁克
NO.1 来自元首的最大鼓励
NO.2 在加扎拉的殊死战斗
NO.3 “一切为了托布鲁克”
chapter 04 誓死守卫阿拉曼防线
NO.1 梅沙马特鲁战役
NO.2 阿拉曼防线阻敌前进
chapter 05 蒙哥马利临危受命
NO.1 非洲军团的喘息之机
NO.2 第8集团军的新指挥
chapter 06 第8集团军旗开得胜
NO.1 “沙漠之狐”的赌注
NO.2 阿兰哈尔法战役大捷
chapter 07 盟军取得压倒性优势
NO.1 不打无准备之仗
NO.2 蒙哥马利的月亮
chapter 08 决战阿拉曼
NO.1 “非洲军团”最后的疯狂
NO.2 英军采取“增压行动”
NO.3 为了生存的撤退
chapter 09 “沙漠之狐”千里大溃逃
NO.1 “逐次抵抗大师”
NO.2 告别的黎波里
NO.3 “非洲军团”退出历史舞台
PART 2 决战库尔斯克
chapter 01 山雨欲来
NO.1 德军折戟斯大林格勒
NO.2 陨落的“星”行动
NO.3 “堡垒”计划出笼
chapter 02 针锋相对
NO.1 两种作战计划
NO.2 斯大林第95号命令
chapter 03 空中争夺
NO.1 希特勒不再听音乐了
NO.2 苏军的两次空中战役
NO.3 希特勒的回击
chapter 04 发动“堡垒”计划
NO.1 希特勒终于下定决心
NO.2 先发制人"
NO.3 北部钳形攻势
chapter 05 德军继续进攻
NO.1 初战告捷
NO.2 德军之“花”
NO.3 铁流大撞击
chapter 06 从东线到西线
NO.1 继续进攻
NO.2 东线收缩
chapter 07 “库图佐夫”反攻行动
NO.1 苏军出击
NO.2 追击之前
NO.3 解放奥廖尔
chapter 08 “鲁缅采夫统帅”战役
NO.1 朱可夫的计划
NO.2 解放别尔哥罗德
NO.3 收复哈尔科夫
PART.3 攻克柏林
chapter 01 阿登战役结局预演
NO.1 孤注一掷的较量
NO.2 惨然无语的失败
chapter 02 泰山压顶东西夹击
NO.1 攻防转换的形势
NO.2 苏占柏林的确定
chapter 03 东线狂大飙高歌猛进
NO.1 苏德双方的准备
NO.2 万炮齐发的开始
NO.3 奥-尼防线的突破
chapter 04 西线空虚乘机进击
NO.1 莱茵河畔的强渡
NO.2 易北河畔的会师
chapter 05 兵临城下大厦将倾
NO.1 外围守敌的歼灭
NO.2 毫无希望的挣扎
chapter 06 瓮中捉鳖直捣老巢
NO.1 战火燃烧的城市
NO.2 国会大厦的攻克
chapter 07 四面楚歌元首自裁
NO.1 发动战争的狂人
NO.2 众叛亲离
NO.3 最后午餐的告别
chapter 08 帝国末日无奈投降
NO.1 克莱勃斯与崔可夫
NO.2 一片白色的柏林
NO.3 凯特尔签订投降书
chapter 09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NO.1 纽伦堡国际法庭
NO.2 几大纳粹巨头的下场
NO.3 维持正义的判决
……
文摘 插图:

PART.1 争锋阿拉曼
chapter01 铁骑践踏下的北非大漠
NO.1 “新罗马帝国梦”
在古老贫瘠的非洲大陆北端,有一片浩瀚无垠、黄沙漫漫的不毛之地,它西扼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咽喉要道——直布罗陀海峡,东临欧洲通向中东和近东的必经之路一苏伊士运河,北濒有“欧洲腹部”之称的地中海,与欧洲大陆的三大半岛隔海相望。
在这块灼热的土地上,分布着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利比亚和埃及这5个国家,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加上便利的交通条件,千百年来一直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从古代的腓尼基人、迦太基人、罗马人,直到近代的意大利人、英格兰人和日耳曼人,都曾对它垂涎三尺,必欲得之而后快。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在欧洲率先起兵,在兵不血刃地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又奇迹般地闪击了波兰,而后又挥师西征,直扑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近而威逼英伦三岛。
希特勒席卷欧洲的巨大成功,强烈地刺激着他那位同样野心勃勃的意大利盟友墨索里尼。墨索里尼是一个天性为虎作伥的家伙,英国在北非的殖民地早已令他垂涎欲滴。
1940年6月10日,即法国沦陷前不到两周,这个蓄谋已久的意大利独裁者终于把意大利也拖入了战争,开始正式向英法宣战,北非随即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又一战场。墨索里尼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向英法宣战,基于他自以为是的两大便利条件:第一,德国的凌厉攻势已使英国陷入了极大的困境。虽然英国控制埃及由来已久,先是作为保护国的身份,随后又根据条约向埃及派驻了军队,但英军此时更为现实的想法应该是如何保持自己的大本营。由于两线作战,英军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上均已大量消耗,作为次要战场的中东地区,英军不可能再有足够的战争力量用以投入。第二,埃及西临利比亚,埃塞俄比亚又与东非的英属殖民地相毗邻,而这两片小小的国土早已成了意大利的殖民地。如果英军不自量力奋起抗争,意大利军队完全可以展开大量兵力,向埃及实施两面夹击。
据此,墨索里尼制定出了自己的进攻战略:以东非的军队进攻英属索马里,控制红海南部的出海口,以北非的军队进攻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战备目的一旦达成,地中海即可成为“新罗马帝国的内海”。
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6月下旬,墨索里尼的军队便侵入了肯尼亚、苏丹和英属索马里。意大利人以10个师的庞大兵力一路高歌挺进,几乎没有遇到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