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人文社科 > 军事 >

三十六计的智慧

2010-02-12 
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63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 ·ISBN:7561326157 ·条形码:978756132615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三十六计的智慧 去商家看看
三十六计的智慧 去商家看看

 三十六计的智慧


基本信息·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63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
·ISBN:7561326157
·条形码:978756132615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图书品牌:北京博集天卷

内容简介   《三十六计》是一本在近代才流行于世的分类论述中国古代军事谋略的兵书。该书在论述军事谋略的类型、军事谋略的哲学底蕴等方面,发展、深化、具体化了《孙子兵法》中的一些思想。特别是在如何进行军事欺骗以及怎样防止军事欺骗方面,该书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阐发,其内容即使在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仍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本书的结构是以《三十六计》各计为篇,各篇均由“计文”、“今译”、“解说”三部分组成。为了例题地读者在对照中理解《三十六计》的计文,本书在各计“解说”后附“原书‘按’及‘按语今译”。本书“解说”注意根据各计义理,从古今中外不同时期和地域,从战争战略、战役战术等不同层次,从军事和非军事不同领域,从正反不同角度,从理论和实践不同方面纵谈横论,尽量讲得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强一些,“活”一些。其中尤其注意突出现代,突出战略,突出军事,突出正面,突出运用。
作者简介 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业技术少将。长期从事中国历代军事思想、中国历代战略理论研究。出版《大思维——解读中国古典战略》、《孙子学文献提要》(主编)、《中国经典兵书》(主编)等著作20余种,发表论文100余篇。作品获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全国青少年喜爱的优秀图书奖、全军图书特等奖、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媒体推荐 书评
将军级战略学专家倾心之作,权威解读,活学妙用;经典智慧,千古流传!
[一计兴业 一计兴邦 一计定天下]
[李代桃僵]1981年博士伦公司的销售额跌入最低谷,总裁丹尼尔·吉尔决定甩掉亏损企业,而把资金投资生产隐形眼镜等产品的核心企业,遂使该公司的销售额从4亿美元猛增到20亿美元。
[浑水摸鱼]隋朝未年,群雄蜂起,天下大乱,太原留守李渊在晋阳起兵,打响了夺取天下、创建唐朝的第一战。
[金蝉脱壳]公元前204年,楚霸王项羽在荥阳将汉王刘邦围得水泄不通,汉将假扮汉王向梦军投降,真刘邦真机逃脱,两年之后项羽为刘邦所灭。
[声东击西]第二世界大战中,美英联合舰队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在诺曼底成功登陆,开辟了打击德国法西斯的第二战场。

编辑推荐 《孙子兵法》是一部饮誉世界的兵学圣典,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书,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奇书圣典。成书至今已近2500年。大凡有作为的军事家、政治家、商业家,没有不熟读《孙子兵法》的。
美国最著名的军校——西点军校,一直把《孙子兵法》定为必读教科书;许多中外企业家,都把《孙子兵法》作为商战指南。
如果人的一生只能读一本书的话,那就应该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一书已以近30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
本书在内容安排上独具匠心,除了对《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进行详细的讲解外,还进行了具体分析,列举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相关事例。《三十六计》还对每一计名来源作了介绍并用故事进一步阐释,以生动灵活的方式再现了《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在古今中外的应用。
目录
前言
总说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
文摘 书摘
瞒天过海
计文
备周则意殆,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今译
在防备周密时,防备者就可能自恃无懈可击而产生懈怠情绪;人们对看
惯了的现象,往往就不再对它产生怀疑。所以,隐秘的事情常常以公开的形
式为掩护,而不与公开的形式绝然对立。这就是《易》中讲的太阳与太阴虽
为两个极端却相反相成的道理。
解说
“瞒天过海”是运用物极必反原理进行“公开”的军事欺骗
莫被“瞒天过海”给“瞒”“过”了
有人说,“瞒天过海”这个成语出自《永乐大典》收录的《薛仁贵征辽
事略》。其中说,唐太宗东征高丽,到了海边,看到海水无边,担心大军难
以渡过,就产生了退兵之意。随军东征的薛仁贵向总管张士贵献计,将唐太
宗骗到一个四周挂有帷帐、布置富丽堂皇的“大房子”里饮酒。太宗正在饮
用之际,忽然听到外面波涛雷动,桌上杯盏倾倒,心生疑问,令人拉开帷帐
,才发现外面已是汪洋一片,自己乘坐的是一艘巨舰,正乘风破浪前进,就
问是怎么回事儿。张士贵回答:“这是臣使的过海之计,陛下与30万大军正
飘摇过海,现在已经到了大海东岸了。”所以,这里的“瞒天”就是“瞒”
李世民这个“天子”;“过海”就是“过”到辽东去的那个“海”。“瞒天
过海”这个成语是否从这里来的,还可做些考究;但《薛仁贵征辽事略》是
一本评书体小说,所记“瞒天过海”的内容却不是真的。读者读“瞒天过海
”之计,可不要先被这种说法给“瞒”“过”了。
唐太宗征辽东是水、陆并进,他走的是陆路,而不是水路。陆路总指挥
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世?,率骑士6万;从海上进攻平壤的是平壤道行军
大总管张亮所率4万多人,5O0艘战船,而不是30万大军。另外,唐太宗征辽
东是出于他自己的决策,好多人劝阻他都没成,他可不是受人欺骗和挟持才
去打辽东的。再说,张亮所率水师从东莱(今山东莱州)人海,到卑沙城(在
今辽宁旅顺东北)登陆,有数百里之遥,乘当时的船只(那时可没有现在的轮
船)走这段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怎会唐太宗酒没喝完刚觉出摇晃就到了
“大海东岸”?可见,人们切不可将《薛仁贵征辽事略》这本小说里的话信
以为是真事。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并不是泛指一般的
欺骗,而是特指根据“物极则反”的原理进行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