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页码:353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8月 ·ISBN:7801993268 ·条形码:978780199326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中国雄师:第三野战军:三野档案 |
 |
|
 |
中国雄师:第三野战军:三野档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页码:353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8月
·ISBN:7801993268
·条形码:978780199326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日本兵败走东洋,蒋介石跑下峨眉山。毛泽东说,抢吃“桃子”,要问问人民答不答应。接受日军投降,汤恩伯抱怨没有预先演习一下。蒋介石上了政学系的当,给毛泽东连发三封“万急”电报。毛泽东应邀赴渝,蒋介石只好假戏假演。
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强盗必须从中国滚出去。这样,它们原来在中国抢到的大片土地、巨大财富就要归还给中国人。虽然中国贫穷落后,又经过无数个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日本法西斯对中国的疯狂掠夺和残酷蹂躏,但由于幅员广大,人口众多,残留下来的财富仍不是一个小数目。
“中国人只要有官做他可以舔美国人或英国人的屁股。”这虽然是一个叫李顿的英国人在 1932 年对中国人的侮辱秽语,但话的本身,却是真实地反映了自 1840 年以来中国当权者和腐朽官僚的心态。在洋人强盗面前是狗,在“父母”面前称爷,“门后耍扁担一窝里横”是旧中国反动官吏的真实嘴脸。有人说,如果蒋介石能拿出用于对付共产党和老百姓的三分之一的精力,来对付东洋人,那“九一八”事变就会被平息,“七七”事变就不至于爆发,不能不说是有道理的。 在八年抗战中,一直对抗日表现出三心二意、无可奈何状的蒋委员长,一俟抗战胜利,甚至日本军队尚未宣布投降,就立刻像毒鬼注射了一针吗啡一样,忽然精神亢奋起来,由原来一只胆小的兔子,即刻变成了一只凶猛的狮子,率领他的走狗,杀气腾腾地从峨眉山上下来了。 下来干什么?要抢夺抗战胜利的果实。毛泽东把抗战胜利的果实比喻成“桃子”。
1945 年 8 月 11 日,即苏联宣布对日作战的的第三天,美国向日本投掷第二颗原子弹的当天,日本即将宣布投降,蒋介石立即给他的军队下令:“加紧作战,积极推进,勿稍松懈”,以抢夺地盘。
同时,重庆政府决定,在陆军总部之下,成立党政接收委员会,由何应钦任主任委员,谷正纲、萧毅任副主任委员。各战区、各省市相应设立党政接收委员会。随后,又经行政院长宋子文签署、蒋介石批准,成立行政院收复区全国性事业接收委员会,由行政院副院长翁文灏主持,各省市相应设立敌伪资产业处理局。除设立各种各样的接收机构外,还把全国划分为七个接收区:苏浙皖、湘鄂赣、粤桂闽、冀察热、鲁豫晋、东北和台湾。
蒋介石以抗日“第一功”的民族大英雄自居,以他领导的政府为中国的“合法”政府自居,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能抢多少就抢多少,而且不择手段。
编辑推荐 日本投降,蒋介石抢摘抗战果实,中国命运危急,第三野战军配合友军奋起反击。在历时三年多的殊死搏斗中,相继打破了国民党军对华东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先后取得苏中、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等战役的胜利,随后协同第二野战军与敌人进行战略决战,取得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举世瞩目的胜利。
作品内容翔实,文笔朴素,既形象刻画了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运筹帷幄、叱咤风云的大将风度,双生动再现了第三野战军广大官兵用鲜鱿、生命建树的丰功传绩和英雄壮举,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信史。
目录 序 战前较量
第一章 初战苏中
第二章 宿北大周旋
第三章 鏖战孟良崮
第四章 浴血豫东
第五章 决战淮海
……
文摘 书摘
陈毅和饶漱石不和,谁是谁非,毛泽东心中有数。异想天开,蒋介石制
订“灭共”进度表。党的利益高于一切,粟裕让贤当副职。夜深人静,粟裕
致电中央。建议让华中主力暂留苏中。华东地区战史,没有粟裕便不能成章
。旗开得胜,泰兴之战歼敌3000。如南之战再告捷,创解放战争以来歼敌的
最高纪录。敌情突变,粟裕没有按自己的兴趣行事。七战七捷,解放军战史
上的光辉一页。
战争造就将帅,将帅是军队的灵魂。后来成为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的陈
毅和十大将之一的粟裕,就是在人民革命战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人民军队中
的杰出将帅人物。
在前面我们说到,抗日战争一结束,党中央冒险用一架美国小型飞机,
把20多名高级将领,从延安运往内地。其中就有陈毅。他是奉中央之命,赴
华中地区领导工作的。
在延安时,中共中央对于陈毅的工作,曾作了慎重的研究。因为当时收
复和占领东北地区,是全党一项十分迫切和重要的任务。到东北主持军事工
作,中央当时认为林彪和陈毅都是合适人选。最后中央考虑,在此之前,陈
毅曾是新四军军长,有在江南和华中工作的经验,乃决定让陈毅到华中去主
持军事工作,让林彪去了东北。
起初,陈毅对到华中进行工作是有顾虑的。他坦诚地对中央说:回华中
去恐怕没有事做,不起作用。毛泽东说,怎么不起作用?只要你坐在那里就
起作用。于是陈毅答应下来,并请中央放心,尽力调整好和饶漱石的矛盾,
做好党的事业。
陈毅飞离延安的第二天,中共中央给华中分局发了个电报,说:“陈毅
同志昨日飞抵太行,转赴华中。陈毅态度很好,一切问题均谈通。分工:饶
为书记及政委,陈为军长及副书记,其余不变。”
陈毅和饶漱石有矛盾,中央是知道的。1942年3月,“皖南事变”后任
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奉命调回延安,中央派较为年轻的饶漱石接替了政委之
职。习惯搞点动作的饶漱石,到任不久,便以一些历史问题为借口对陈毅进
行排挤,以致使新四军军长和政委之间搞得很不团结,并被反映到中央那里
。1943年10月底,饶漱石给毛泽东发报,造谣诬告陈毅。同时暗中拉拢其他
一些人也给中央发了一份电报,以求把陈毅挤出新四军。
然而,毛泽东是了解陈毅的。陈毅既有长期的革命斗争经历,又有卓越
的领导才干,毛泽东对陈毅是信任的,并没有因饶漱石的小报告而对陈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