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特色类别 > 杂志 >

法学家茶座(第5辑)

2010-02-10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页码:160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7月 ·ISBN:7209034331 ·条形码:978720903433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法学家茶座(第5辑) 去商家看看
法学家茶座(第5辑) 去商家看看

 法学家茶座(第5辑)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页码:160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7月
·ISBN:7209034331
·条形码:978720903433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法学家茶座》虽然推出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是已经在国内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可以说是“叫好又叫座”。这其中,既离不开众多作者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广大读者的一片厚爱。《茶座》推出后,编辑部经常收到热心读者的来信,很多读者朋友给予《茶座》很高的评价,还有一些读者朋友向我们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于所有这些支持和关注《茶座》的朋友,我们始终心存感激:无论是您的鼓励还是鞭策,无论是您的意见还是建议,都将成为我们进一步办好《茶座》的巨大动力。
  《社会学家茶座》是一本以社会学知识分子为读者对象的学术论文著作。以刊载论文为主,内容包罗万象。汇集何家弘、梁治平、刘桂明、张明楷、孙笑侠、陈兴良、信春鹰等等一大批名流学者的美文佳作。他们将所思所感述逐笔端,奉献给广大读者。
  本书内容丰富精彩,具有较高的知识性及可读性,是您极佳的学术读物。
媒体推荐 卷首语
            茶乘与法缘
  我最近读到一本书,名为《茶乘》。开始我不解书名之意,待看了内容,才略有所悟。按作者丁文先生所言,“茶乘”一词是由佛教的“大乘”演化而来,其意有三:第一,茶艺面向大众,十分普及;第二,茶道包含了宗教文化的内涵;第三,茶道以儒、道、佛三教为皈依,犹如心灵的宗教。笔者虽不信奉佛教,但对其中的哲理还是颇感兴趣的。佛教称解释教义深浅的等级为“乘”,取乘车运载之意。“大乘佛教”高于“小乘佛教”,他指能够开启一切智(包括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并穷尽未来众生化益之教法。
  其实,法治也是一种心灵的追求,一种无神的信仰。倘若一国之人信奉法律能够像信奉宗教那么虔诚,则法治必为该国之大成。因此,法治的精神也需要灵魂的皈依,也需要在社会中传播与弘扬,而法学则应发挥在社会中“乘运”法治精神的功能。笔者无意划分“大乘法学”与“小乘法学”,但真正面向大众并能使众生皈依法治的著作才堪称“上乘”。
  据说,研习佛教,既需要执著和勤奋,也需要悟性和缘分,而且对于成就者来说后者更为重要。笔者以为,研习法学其实也需要悟性和缘分。曾经有人以为,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对法律产生了兴趣并立志做一名法学家,然后不懈努力而终有今天的成就。其实,我年轻时确曾有
过很多梦想,包括当将军、当足球健将、当诗人作家等,但是从来没有想过当法学家,因为我那时尚不知法学为何物。后来为姻缘而考取大学,更以随意的心态选择了法学。今日看来,这只能算是一种缘分。在今日的法学家中,恐怕很多人都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缘分才跨进法学的大门。在此,我想郑重其事地向一切与法有缘者发出倡议;
  既然我辈与法结缘,那就要以法缘的名义,携手并肩、齐心合力,将中国的法治进行到底!
                                何家弘
                             于北京世纪城痴醒斋
编辑推荐   《法学家茶座》虽然推出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是已经在国内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可以说是“叫好又叫座”。这其中,既离不开众多作者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广大读者的一片厚爱。《茶座》推出后,编辑部经常收到热心读者的来信,很多读者朋友给予《茶座》很高的评价,还有一些读者朋友向我们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于所有这些支持和关注《茶座》的朋友,我们始终心存感激:无论是您的鼓励还是鞭策,无论是您的意见还是建议,都将成为我们进一步办好《茶座》的巨大动力。
  《社会学家茶座》是一本以社会学知识分子为读者对象的学术论文著作。以刊载论文为主,内容包罗万象。汇集何家弘、梁治平、刘桂明、张明楷、孙笑侠、陈兴良、信春鹰等等一大批名流学者的美文佳作。他们将所思所感述逐笔端,奉献给广大读者。
  本书内容丰富精彩,具有较高的知识性及可读性,是您极佳的学术读物。
目录
[卷首语]何家弘 茶乘与法缘
[法治漫谈]陈兴良 何以止“腐”
张明楷 置贿赂者于囚徒困境
陈卫东 重提“权利的缺陷”
刘武俊 审视司法与传媒的冲突
杨 涛 民众声音与专家话语的一次博弈
……
文摘 书摘
  这是两个看上去差不多的命题:天地是自然的基本形态,良心是人的特有属性。但如果说起来或者听上去,却往往是两种滋味:央视赵忠祥大叔说到人与自然时充满了祥和与温情,娓娓道来,绕梁三日;可要是谁把话说到了天地良心这份上,恐怕和指日为誓相去不远了,甚或有悲愤绝望之情。古人曾说过,人痛极之时往往喊娘,悲极之时则往往呼天,像屈原的《天问》、宋人的“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均可归于此列,据说土匪出身的张作霖当年被日本人逼急了时,也曾手书“天地良心”,竟成绝笔。 
  说到人与自然,就从“茶座”上的茶说起吧。前年我在红山军马场(已被辟为旅游区)喝过一种金莲花茶,甜酸苦涩难解个中味,场长说起此茶时满脸也是这个味儿:此花曾是此地的一景,盛开时节遍地金黄,看一眼也让人如饮甘醪;以前人们偶以此花为茶,多少带点趋风附雅之意,现在采花竟成了产业,场里许多职工成了卖花姑娘,单听这称呼就够让人辛酸的;更要命的是眼下金莲花正遭灭顶之灾,这花让人祸害得竟也像舟山的黄花鱼那样早熟且个体小型化,瑟瑟地躲在篙草下不敢见人,你说它活得苦不苦。游客们或是香车靓女,或是玉女金童,无不衣冠鲜亮、意气勃发,不管是淑女鬓上还是壮士怀中,有了此花装点,更是万种风情,倒是不采花者却有一种莫名的羞涩。
  《镜花缘》中称嗜茶成癖者腹中会长出一种称为“荼”的怪物,其状如癞蛤蟆。说到癞蛤蟆我又想起最近看的一本闲书——金受申老先生写的《老北京生活》。旧时北京有一种采蟾酥的行当,应当是穷苦人的生计。癞蛤蟆耳后有两个腺体,刮破腺体流出的分泌物即蟾酥。这活计可比采金莲花难受得多,采蟾酥者于污泥浊水中千辛万苦捉到癞蛤蟆,但如果他发现其中一个腺体已被人采过,绝不再采另一个腺体,虽然他的工作效率可能降低一倍,但癞蛤蟆因此得活。癞蛤蟆受刮酥之苦,权算是对人类这个万物之长做奉献吧,然而比起金莲花来癞蛤蟆要幸运得多,至今仍蟾丁兴旺。倒是近闻南方某地突然兴起吃癞蛤蟆,好在北京还没有跟着学,此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当今世界要说环境保护,三岁小儿也能朗朗上口,人与自然的原理、定律、制度、规则,洋洋洒洒,不一而足,但谁能为我解释金莲花现象和癞蛤蟆现象?因这两种东西都是地上之物,悲天悯物,且试发几个“地问”。  
  一问,地兮,缘何利益机制失灵?尝阅涉及生存利益的环境保护最困难,经营利益次之,奢侈利益最有利于环境保护。例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