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入门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页码:35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508467375 ·条形码:9787508467375 ·版本:第1版 ·装帧: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建筑工程入门 |
 |
|
 |
建筑工程入门 |
 |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页码:35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9787508467375
·条形码:978750846737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示范院校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系列教材·学习领域6
内容简介 《建筑工程入门》可作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水利工程等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本教材是示范院校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系列教材之一。根据改革实施方案和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将原学科体系中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识图》、《施工组织》和《建筑设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有机地整合为一体,把专业学习中用到的通识性、基础性知识构成学习领域六——《建筑工程入门》,为后面学习领域的学习打下基础。
编辑推荐 《建筑工程入门》:示范院校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系列教材·学习领域6。
目录 序
前言
课程描述表
学习情境1 建筑材料的认知
学习单元1.1 建筑材料的组成、分类与检验
1.1.1 学习目标
1.1.2 学习任务
1.1.3 任务分析
1.1.4 任务实施
1.1.4.1 建筑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定位
1.1.4.2 按基本成分对建筑材料分类
1.1.4.3 建筑材料检验
1.1.5 学习单元小结
学习单元1.2 建筑材料基本性质的分析
1.2.1 学习目标
1.2.2 学习任务
1.2.3 任务分析
1.2.4 任务实施
1.2.4.1 材料组成及微观构造分析
1.2.4.2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分析
1.2.4.3 材料水性质分析
1.2.4.4 材料热性质分析
1.2.4.5 材料力学性质分析
1.2.4.6 材料其他性质分析
1.2.5 学习单元小结
学习情境2 房屋设计的认知
学习单元2.1 建筑设计的认知
2.1.1 学习目标
2.1.2 学习任务
2.1.3 任务分析
2.1.4 任务实施
2.1.4.1 建筑物的构造组成
2.1.4.2 建筑设计的认知
2.1.5 学习单元小结
学习单元2.2 基础与地下室的认知
2.2.1 学习目标
2.2.2 学习任务
2.2.3 任务分析
2.2.4 任务实施
2.2.4.1 常用基础的认知
2.2.4.2 基础设计的认知
2.2.4.3 地下室的认识
2.2.5 学习单元小结
学习单元2.3 墙体及门窗的构造
2.3.1 学习目标
2.3.2 学习任务
2.3.3 任务分析
2.3.4 任务实施
2.3.4.1 墙体设计规范认识
2.3.4.2 墙体构造的认识
2.3.4.3 门窗的构造
2.3.5 学习单元小结
学习单元2.4 楼地面的构造
2.4.1 学习目标
2.4.2 学习任务
2.4.3 任务分析
2.4.4 任务实施
2.4.4.1 地面基本构造的认识
2.4.4.2 楼面构造的认识
2.4.4.3 阳台和雨篷的认识
2.4.5 学习单元小结
学习单元2.5 楼梯与坡道的认知
2.5.1 学习目标
2.5.2 学习任务
2.5.3 任务分析
2.5.4 任务实施
2.5.4.1 楼梯的认识
2.5.4.2 楼梯设计的认识
2.5.4.3 电梯的认识
2.5.4.4 室外台阶和坡道的认识
2.5.4.5 工业厂房钢梯的构造
2.5.5 学习单元小结
学习单元2.6 屋顶构造的认知
2.6.1 学习目标
2.6.2 学习任务
2.6.3 任务分析
2.6.4 任务实施
2.6.4.1 屋顶设计的认识
2.6.4.2 民用建筑屋顶的认识
2.6.4.3 工业建筑房屋面构造
2.6.5 学习单元小结
学习单元2.7 建筑防火与节能的认知
2.7.1 学习目标
2.7.2 学习任务
2.7.3 任务分析
2.7.4 任务实施
2.7.4.1 火灾发展及蔓延
2.7.4.2 防火与防烟分区
2.7.4.3 防火设计
2.7.4.4 建筑节能设计
2.7.5 学习单元小结
学习情境3 建筑识图的认识
学习单元3.1 建筑施工图的识读
3.1.1 学习目标
3.1.2 学习任务
3.1.3 任务分析
3.1.4 任务实施
3.1.4.1 建筑施工图的认知
3.1.4.2 建筑总平面图设计与识读
3.1.4.3 建筑平面图的设计与识读
3.1.4.4 建筑立面图的设计与识读
3.1.4.5 建筑剖面图的设计与识读
3.1.4.6 建筑详图的识读
3.1.4.7 工业厂房建筑施工图的识读
3.1.5 学习单元小结
学习单元3.2 结构施工图的设计与识读
3.2.1 学习目的
3.2.2 学习任务
3.2.3 任务分析
3.2.4 任务实施
3.2.4.1 结构施工图的认识
3.2.4.2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认识
3.2.4.3 楼层结构平面图的识读
3.2.4.4 基础结构平面图的识读
3.2.4.5 楼梯结构详图的识读
3.2.4.6 工业厂房结构施工图的识读
3.2.5 学习单元小结
学习单元3.3 设备施工图的识读
3.3.1 学习目标
3.3.2 学习任务
3.3.3 任务分析
3.3.4 任务实施
3.3.4.1 建筑设备施工图的认识
3.3.4.2 给排水系统施工图的识读
3.3.4.3 供暖、通风系统施工图的识读
3.3.4.4 电气系统施工图的识读
3.3.4.5 煤气系统施工图的识读
3.3.5 学习单元小结
学习情境4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认识
学习单元4.1 建筑工程流水施工
4.1.1 学习目标
4.1.2 学习任务
4.1.3 任务分析
4.1.4 任务实施
4.1.4.1 流水施工的认识
4.1.4.2 流水施工的参数表示
4.1.4.3 流水施工的分类
4.1.5 学习单元小结
学习单元4.2 网络计划的编制
4.2.1 学习目标
4.2.2 学习任务
4.2.3 任务分析
4.2.4 任务实施
4.2.4.1 网络计划技术的认识
4.2.4.2 双代号网络计划
4.2.4.3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4.2.4.4 单代号网络计划
4.2.4.5 网络计划的优化
4.2.5 学习单元小结
……
序言 本教材是示范院校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系列教材之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专业改革的重中之重,本专业的改革实施方案是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结合中国国情构建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改革实施方案和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将原学科体系中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造》、《建筑识图》、《施工组织》和《建筑设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有机地整合为一体,把专业学习中用到的通识性、基础性知识构成学习领域六——《建筑工程入门》,为后面学习领域的学习打下基础,该学习领域总学时220学时。在编写过程中,突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体现“两个育人主体、两个育人环境”的本质特征;依托仿真的学习情境,编制了大量的工作页和学习页;注重职业能力的训l练和个性培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本教材由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张朝晖和张春娟主编并共同统稿,由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吴伟民副教授主审。全书共4个学习情景,14个学习单元,分别由以下人员完成:陕西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李忠坤、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杜旭斌(学习情景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张春娟(学习情景2);张朝晖(学习情景3);申永康(学习情景4)。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专业建设团队的领导和全体老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及教务处领导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得到陕西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的积极参与和大力帮助,在此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本教材在编写中引用了大量的标准、专业文献和资料,恕未能在书中一一注明。在此,对有关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的内容体系在国内首次尝试,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恳请广大师生和读者提出批评指正,编者不胜感激。
文摘 插图:

1.1.1 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会根据建筑材料的基本成分对其进行分类,能对建筑材料进行初步检验。
1.1.2 学习任务
根据学习目标,了解建筑材料的用途,根据建筑材料的基本成分对其进行分类,根据建筑材料检验与技术标准初步对建筑材料进行检验。
1.1.3 任务分析
通过分析建筑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介绍建筑材料的用途,根据建筑材料的基本成分对建筑材料进行分类。对建材的检验必须熟悉相关的检验与技术标准。
1.1.4 任务实施
1.1.4.1 建筑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定位建筑材料是指建筑工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及其制品,是一切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工业推动着建筑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之一。各种建筑物与构筑物都是在合理设计基础上由各种建筑材料建造而成。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及质量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适用性、艺术性及耐久性,也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工程造价。社会的发展,需要建造大量高质量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同时也需建造大量的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及港口工程,以适应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这就需要大量的、优质的、符合工程使用环境特点的建筑材料,因此建材工业常被认为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性产业。建筑材料不仅用量大,而且费用高,在建筑工程总造价中,建筑材料的费用往往占50%以上。所以,在建筑过程中,能恰当地选择、合理地使用建筑材料对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有着直接意义。新型建材的不断涌现,常常推动着建筑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例如黏土砖的出现,产生了砖木结构;水泥和钢筋的出现,产生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轻质高强材料的出现,又推动了现代建筑和高层建筑的发展;各种功能材料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不断地为人类创造着各种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并且利于节省能源。总之,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使用必须有以下特点:具有工程要求的使用功能;具有与使用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耐久性;具有丰富的资源,满足建筑工程对材料量的需求;材料价廉。建筑环境中,理想的建筑材料应具有轻质、高强、美观、保温、吸声、防水、防震、防火、无毒和高效节能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