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蕾诗选
基本信息·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页码:318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7530654675/9787530654675 ·条形码:9787530654675 ·版本:第1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伊蕾诗选 |
 |
|
 |
伊蕾诗选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页码:318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7530654675/9787530654675
·条形码:978753065467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伊蕾诗选》主要内容简介:伊蕾诗歌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起诗坛关注。记得那时她在一篇文章里把自己的创作追求说成是“情绪型、悲剧型、未来型”。所谓“未来”者,并非社会学意义上的“整体未来乌托邦”,而是超越形形色色的整体主义抒情,回到具体本真的个人。而树立个人生命体验的诗歌,在那时的中国诗坛还是受到压抑的未竟的事业。伊蕾所说的“未来”,指的是对自己孤独追寻的不计代价的自信,和对“未来”精神自由的读者的期待。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寻》、《爱的畏惧》、《你以为》、《绿树对暴风雨的迎接》、《火焰》、《闪电》等早期意象诗里,她写出了自己生命情绪的“客观对应物”。我们看到她生命内部的无边“海浪”的孤独和奋争,“你是被谁捆缚在大地上?每一块肌肉都在翻滚,爆发出自由的歌唱!”如果说这些早期抒情之作还略显“笼统”的话,不到两三年内很快伊蕾就找到了“个人的心灵辞源”——我指的是1984、1985年创作的大量作品《微雨》、《残破》、《野芭蕉》、《蓝色血》、《又见海鸥》、《苦木》、组诗《黄皮肤的旗帜》、《黄果树大瀑布》、《野餐》、《罗曼司》,如此等等。
作者简介 伊蕾,当代女诗人,1951年8月30日生于天津。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理事。毕业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曾在河北省海兴县上山下乡,当过铁道兵钢铁厂工人、广播员、电影放映员、新闻干事,做过《天津文学》编辑、《天津诗人报》主编等。曾赴莫斯科生活,多年从事中俄民间文化交流,收藏俄罗斯绘画大师作品,创立天津市卡秋莎美术馆,并任馆长。 自1987年共出版诗集6部:《爱的火焰》、《爱的方式》、《独身女人的卧室》、《伊蕾爱情诗》、《叛逆的手》、《女性年龄》。代表作《独身女人的卧室》曾在八十年代诗坛引起巨大争议,后入选《百年中国文学经典》等重要选本。曾获庄重文文学奖等。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文、日文、法文、意大利文、俄文等。
编辑推荐 《伊蕾诗选》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目录 序
第一辑
要我待到何时呀,爱人
你以为……
友谊
两个求乞者
绿树对暴风雨的迎接
火焰
深秋的乡野:红与黄
浪花致大海
离
黄昏星
在“孤岛”上
闪电
在陌生的铁桥畔
野芭蕉
处女湖
像一颗流星
唤海
蓝色血
又见海鸥
黄果树大瀑布
夏夜湖边
从遥远遥远的地方
黄金盏
南十字座
星河
山顶夜歌
火山岛
荒岛
野餐
你不属于我
罗曼司
红色的月亮
我株守在如此天年
我的秘密
第二辑
情舞
独身女人的卧室
被围困者
桥
叛逆的手
跳舞的猪
女性年龄
女性年龄
你在隔壁房间
桌上的野菊花
杯子
台阶
影子
金黄的落叶
流去的河
那扇门
黑头发
天涯海角
1.遥想
2.蓝水
3.远望
4.一瞬
5.椰子树
6.白沙滩
7.斗笠
8.礁石上的名字
金石滩咏叹
仙人腿
玫瑰园
骆驼卧水
白发女神
教堂
石门随想
第三辑
……
序言 当我翻阅老朋友伊蕾的这本诗集,我恍惚感到在我身边弥漫起80年代的理想主义和诗歌精神为生活快意“施魅”的气氛。这倒不只是说伊蕾最有影响的诗作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而是它们还有能力穿越80年代,像诡异而天真的话语的精灵,在2009年今夜,这个春风沉醉的晚上,“嘘——”轻轻叩门,依然充满热情,充满活力,依然充满魅力,充满神奇。这里似乎有一代诗歌青春所吟述的关于爱的梦想,一代青春关于独自生活的愿望,一代人对生命体验之诗的趣味,甚至一代人对主流文化/文学的奋勇抗辩……
伊蕾出生在天津。1969年作为知青到河北农村插队,两年后到滏阳河畔某工厂当工人。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诗作,1982年调入廊坊文联任专业作家直至考入鲁迅文学院。可以说她青春最美好的岁月是在河北度过的。在河北这个显得封闭保守的土地上,伊蕾70年代末期一出现,就不折不扣是个“异数”、“另类”,成名后依然如此。她是敢于“独自去成为”的真正的将诗融人生命的少数诗人。现在我阅读这本诗集,如山如雾的往昔岁月被缓缓翻起,我更清晰地看到了诗人生命奔涌的浪花,诗歌洗濯过的心灵纹理,以及那些块垒峥嵘的裸露的灵魂河床。
在我看来,伊蕾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指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诗歌创作,7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诗歌,那时她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诗歌的内容和语言形式先后受到汉译海涅、普希金特别是惠特曼诗歌的影响;第二阶段指80年代中期,伊蕾诗风大变,以《独身女人的卧室》、《被围困者》、《流浪的恒星》、《叛逆的手》等带有后现代主义“自白派”特点的长诗震动诗歌界,一时间成为中国“女性主义诗歌”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如果说她前期诗歌是呼应着新时期诗歌界整体的“人本主义”思潮的话,那么后期则是感应着20世纪以降女权主义运动、女性主义文学浪潮的写作。诗人从女性个体生命的角度出发,书写女性的命运,自觉体验着女性经验的特殊性,高扬了女性主体特别是个体意识。
文摘 插图:

11.我们去流浪
今夜旋律这样忧伤
走吧,我们去流浪
流浪的生活是自由的生活
流浪者的法律是自由万岁
我们被释放
思想四下逃散
没有繁文缛节
纸币当成卫生纸
所有的道路我们任意选择
在任何一块土地
让我们同行同宿
最好碰到洪水大发
或者暴徒成群
让我们的四肢发达如初
反抗的力量天翻地覆
流浪(星期日)
流浪(星期一)
流浪(星期二)
流浪(星期三)
流浪(星期四)
流浪(星期五)
流浪(星期六)